APP下载

武汉市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的思考

2012-06-06朱伯华汪坤乾苏斌

长江蔬菜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乡镇

朱伯华 汪坤乾 苏斌

自2006年武汉市实施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农业技术推广实行“以钱养事”制度,精简机构和人员,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三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三农”工作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渐呈现出不太适应形势发展的现象,如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积极性有待激励、农技推广总体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

朱伯华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振兴农村经济、保障农业发展、支农惠农富农的重要依靠力量。2006年根据湖北省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要求,武汉市各区实施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农业技术推广实行“以钱养事”制度,精简机构和人员,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三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切实解决制约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体制的科学发展,在如何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

1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成效

自2006年来,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全市农技推广机构利用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组织试验,示范推广了大批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使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促进武汉市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方向发展,为武汉市的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参与制订了“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

在全市广大农技战线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农业技术推广科技规划工作任务,并制订了“十二五”规划,为今后5年全市农技推广工作确定了工作目标。

1.2 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了科技进村入户率

利用讲座、现场观摩、田间指导、科技下乡、媒体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每年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培训农业技术骨干2 2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每年跟踪指导1 000多个科技示范农户,以点带面,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先导作用和增效作用。

1.3 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三新”技术

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确保了全市5.3万hm2农作物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度开展“三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25项,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108个,主要推广了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一菜两用”技术、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10多项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提高了科技含量,使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1%,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4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方努力,积极争取项目经费。目前已争取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农技试验示范推广、阳光培训计划等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2.1 机构及人员状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03个,其中区(县)级36个,乡级67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总编制1 052人,在职人员有1 102人(区级422人、乡级680人),其中高级职称82人,中级职称295人,初级职称391人;大学及以上学历89人,大专学历418人,中专学历387人。

2.2 管理现状及经费保障

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隶属于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隶属于乡镇人民政府,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仅是业务上下级指导关系。

36个区级推广机构中,有19个为财政全额拨款,11个为差额拨款,1个为自收自支;67个为乡镇级推广机构中,有15个为财政全额拨款,41个为差额拨款,11个为自收自支。

36个县级推广机构中,工作经费由财政保障80%以上的12个,财政保障50%~79%的13个,财政保障21%~49%的5个,在20%以下的6个;67个乡镇级推广机构中,工作经费由财政保障80%以上的42个,财政保障21%~49%的10个,在20%以下的15个。

2.3 运行机制情况

36个区级推广机构中,建立人员聘用制度的26个,建立推广责任制度的31个,建立工作考评制度的31个,建立人员培训制度的31个,建立多元推广机构制度的25个;67个区级推广机构中,建立人员聘用制度的67个,建立推广责任制度的63个,建立工作考评制度的63个,建立人员培训制度的63个,建立多元推广机构制度的48个。

2.4 设施条件情况

全市67个乡镇农技站中,有所有权办公用房的29家,乡镇府安排办公用房的26家,自己出资租用办公用房的12家;有所有权试验示范基地的15家,租用试验示范基地的33家,无试验示范基地的19家;拥有交通工具(摩托车或汽车)的29家,没有交通工具(摩托车或汽车)的38家;拥有技术推广及办公必备仪器设备的55家,没有技术推广及办公必备仪器设备的12家。

2.5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11条规定,乡镇以上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是:①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②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③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④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⑤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3 武汉市农技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随着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三农”工作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渐呈现出不太适应形势发展的现象,如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积极性有待激励、农技推广总体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创新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1 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乡镇进行了大量撤并,以及“以钱养事”制度实行,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机制和科技人员大大减少。村级农技推广机构已经不存在,乡级农技推广机构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其他工作,如动物防疫、维护稳定等。乡镇农技人员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变成了社会人,转行轮岗流失人数较多,部分乡镇几乎达到总人数的60%。整个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危险。

3.2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目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人、财、物)由乡镇管理,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技推广机构与乡镇推广机构仅为上下级业务指导关系,对其基本上失去下达、督促、检查业务工作的职能,形成了业务工作任务只能凭个人关系和农技人员良知来完成的局面,导致试验示范数据不准、代表性不强。农技推广在基层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导致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速度不快、效率低下、范围不广。

3.3 经费短缺,推广无力

近年来,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没有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以及“以钱养事”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受种种因素影响,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低,较多的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均年工资收入仅2万~2.5万元,虽有医保和基本养老保险,但没有奖金和补贴,用于试验示范推广的工作经费很少,形成了“缺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

3.4 人才断层,知识老化

近几年,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本没有招收大中专毕业生,有些区甚至近20年没有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农技推广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由于经费、渠道以及技术人员没有时间、没有积极性等原因,基层科技人员接受正规业务培训的机会很少,导致知识老化、技术落后、观念陈旧,很难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

3.5 工作环境差,服务手段落后

武汉市乡镇农技站绝大多数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所有权或由乡镇府安排或租用),但总体情况为办公环境差,有些急需改建;有些乡镇农技站没有试验、示范的基地;仪器、化验设备陈旧,服务设施不配套,交通工具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正常业务开展较少,流于形式较多。

4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发展建议

4.1 建立稳定体系,突现公共服务职能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的提升,其末端依赖于健全、完善、高效运行的农技推广体系。目前承担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5级(中央、省、市、县、乡)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

据有关研究表明,农技人员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国家的投入;如果没有稳定的农技推广队伍,就不能保障农民多元化发展的技术需求,特别在目前我国农村仍以一家一户生产,劳动力老龄化、素质降低、效益低下,同时农业新科技日新月异,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现状下,农民更是迫切需要农技人员的指导。研究表明,在现有的体制下,如果没有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科研也缺乏基础。国际经验证明,如果没有政府公益性的农技推广部门,非政府部门很难组织和担负起农业技术推广的职能。

因此只有进一步明确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编制问题,尽快建立以市农技推广机构为后盾、以区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纽带的一个稳定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队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公共服务职能,才能有效地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4.2 发展多元化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是指以中央、省、市、县、乡5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多种服务性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农民需求多样化,需要大力推广这种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发展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坚持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广泛吸纳多元农技推广组织的力量,建立协调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协调各方关系、健全各项制度,推进多元农技组织协调发展;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强化支持多元化农技推广组织发展的财政、金融、信贷和税收等方面扶持政策,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三是完善政策法规,明确多元推广组织的法律服务。

4.3 积极宣传,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

当前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国家推广体系即公益性推广体系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二是财政支持严重不足,成为国家推广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三是农技推广体系自身改革滞后。

只有大力宣传,在加强自身改革创新的同时,积极向政府领导反映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技推广人员公益性事业编制、经费不足、设施设备短缺等问题。

4.4 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一是对从事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实现定编定岗、落实待遇,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服务工作;二是对从事经营性农技推广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鼓励他们利用市、区、乡、村4级服务网络,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逐步形成高效的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4.5 提高素质,强化服务意识

引进选拔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建立一支德才兼备、能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一是树立学习意识,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农技推广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学习专业技能、有关政策,才能增强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做好农民致富的引路人;二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农技人员只有全力担负起这神圣的职责,才能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现代化都市农业建设;三是树立服务意识,农技推广是一项辛苦且待遇低的工作,要以农业和农民的需要为核心,围绕主要作物、优势作物和特色作物搞好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有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促进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科学性、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乡镇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