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匹多莫德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2-06-06江志贵梁惠冰杨翠艳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8期
关键词:莫德紫癜亚群

江志贵 梁惠冰 杨翠艳 李 微 林 艳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儿科,广东佛山 528318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 (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综合征。该病多见于2~8岁儿童,临床上应用激素治疗,皮疹可以消退,尿蛋白可以减少,但容易反复,其复发率为30%~40%[1]。而反复发作的HSP容易发生肾损害,是儿科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临床免疫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本病的免疫功能改变受到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4-6],HSP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而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是过敏性紫癜病情复发的关键因素[7]。因此,通过调节HSP患儿的免疫功能,可能对治疗和预防HSP复发有积极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证实[8-9],匹多莫德具有刺激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探讨其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的HSP诊断标准[10],且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治疗,均为初发。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13岁,平均6.5岁。所有病例均有出血性紫癜疹,有关节肿痛54例,腹痛40例,关节肿痛和腹痛30例,单纯性皮疹12例,镜下血尿和(或)蛋白阳性13例。将其随机分为匹多莫德组(n=40)和一般治疗组(n=36),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选1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三组儿童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感染,应用抗组胺药、钙剂和抗凝剂,有腹痛和关节痛者应用激素。匹多莫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400 mg/支),开始每日2次,每次1支,连服2周,随后每日1次,每次1支,疗程为12周。两组患儿出院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12次,详细记录其病情变化,观察治疗后6个月及1年内的复发情况。

1.3 实验室检查

1.3.1 标本采集 所有HSP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及3个月后抽静脉血3 mL,健康儿童亦抽静脉血3 mL,其中1 mL用于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2 mL用于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

1.3.2 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及Ig M水平测定 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应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Array 360型散射免疫比浊仪检测,试剂为该公司原装进口。

1.3.3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CD3、CD4、CD8用BD-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CD3-PerCP、CD4-FITC、CD8-PE 单克隆抗体购自Becton Dickinson公司,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SP患儿复发率比较

匹多莫德组患儿在6个月及1年内复发病例分别为4例和6例,复发率为10.0%和15.0%,而一般治疗组复发病例为10例和13例,复发率为27.8%和3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三组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前,匹多莫德组及一般治疗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及 T 淋巴细胞亚 群 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gA、CD3、CD4及CD4/CD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IgG、IgM及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HSP患儿在不同时间内复发率比较[n(%)]

表2 治疗前三组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x±s)

2.3 治疗后两组HS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治疗后,匹多莫德组患儿的CD3、CD4、CD4/CD8较一般治疗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IgA较一般治疗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HSP患儿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x±s)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该病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等治疗有效,但部分患儿容易复发。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体液免疫功能上调,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IgA抗体分泌增多[11],并以复发的HSP更为显著[12]。正常情况下CD4和CD8相互诱导和制约,调节和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稳定。而CD4细胞又可分为两个亚群Th1、Th2,均来自于共同的早期T细胞。Th1主要活化巨噬细胞及诱导细胞免疫反应,而Th2细胞能辅助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产生抗体,两者通过各自分泌的细胞因子互相调节,互相制约,当其平衡失调后,容易诱发免疫介导性疾病。赵刚等[13]发现在HSP存在Th1细胞功能降低,很有可能由此导致Thl/Th2失衡。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期HSP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S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紊乱。而HSP患儿急性期IgA显著升高,是由于同步B细胞数量增多及多克隆B细胞活化增强,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所致[14]。这些免疫功能异常,致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引起免疫调节异常,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从而导致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和肾损害。本研究一般治疗组在3个月后,其免疫功能仍偏低,提示治疗后虽然临床症状缓解,但免疫功能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可能是HSP患儿容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患儿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在治疗HSP中有重要意义[15]。通过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可能降低其复发。

匹多莫德是人工合成的二肽,由焦谷氨酸和硫代脯氨酸组成,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其可刺激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及趋化功能,并激活NK增强其细胞毒作用,同时调节特异性免疫功能,诱导白介素-2和γ-干扰素的产生,促进淋巴细胞增值,使免疫功能低下时降低的CD4和CD4/CD8比值恢复正常,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文献报道[16],匹多莫德可明显改善患儿CD3和CD4的功能及CD4/CD8的活性。同时朱生东等[17]报道,应用匹多莫德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后,其血清CD4和CD4/CD8较用药前明显升高。而魏金芬[18]研究证实,匹多莫德可以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抑制Th2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应用匹多莫德治疗HSP后,能显著降低发病后6个月及1年内的复发率,并提高CD3及CD4水平及降低IgA水平,表明匹多莫德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及免疫球蛋白分泌,改善HSP患儿的免疫状态,促进其免疫异常的恢复,从而发挥预防HSP复发的作用。

综上所述,匹多莫德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复发,为临床提供依据,但本研究样本小,尚待今后更大样本的深入研究进一步确定。

[1]张澎,胡仪吉.现代儿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53.

[2]孙胜涛.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及预防紫癜肾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4):40-41.

[3]于生友,于力,王丽娜,等.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9):696-698.

[4]杨军,李成荣,祖莹,等.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6):411-414.

[5]王蓓,曾华松,熊小燕,等.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J].广东医学,2006,27(7):1002-1003.

[6]孙建新,毕玉娜,朱静,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665-667.

[7]柏翠,宗金宝.过敏性紫癜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37-139.

[8]谢荣华.匹多莫德增强弓形虫GRA1蛋白免疫效果的动物实验评价[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8):748-750.

[9]马红秋,李黎,徐雍,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对其治疗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2):1703-1704.

[10]Mills JA.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noch-Schon leion purpura [J].Arthritis Rheum,1990,33(8):1114-1121.

[11]潘慧娟,杨魁兰.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免疫学机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9(5):249-251.

[12]罗洁,邹敏,徐琴英,等.难治性过敏性紫癜2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1):1643-1645.

[13]赵刚,符仁义,杨崇礼,等.西米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Ⅱ活性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1):93-94.

[14]郭维,卢思广,关凤军,等.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淋巴细胞活化、凋亡及雷公藤对其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5):457-458.

[15]孙建新,毕玉娜,朱静,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665-667.

[16]钱旭波,蔡晓红,高原,等.匹多莫德对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4):375-378.

[17]朱生东,吴珠明,杨红平,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干预治疗的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4):341-342.

[18]魏金芬.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6):44-46.

猜你喜欢

莫德紫癜亚群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说说过敏性紫癜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绿山墙的安妮(四)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