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务正业的晚清官兵

2012-06-04游宇明

龙门阵 2012年1期
关键词:甲午海战绿营白银

游宇明

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之后,还有余力,找份第二职业完全可以理解。世界上,兼有两种甚至多种职业的人比比皆是,但军人却是例外。军人必须以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为天职,需要经常进行军事训练,有严明的纪律,以保证其职业功能的落实。放眼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允许军队官兵从事第二职业。然而,晚清军营却是另一番景象。

张宏杰先生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中介绍,晚清士兵很少待在部队,他们普遍从事第二职业,有的开茶馆、杂货铺,有的贩鱼、卖肉,有的种地、做木匠,有的理发、修脚……林则徐在一封奏折中汇报说:鸦片战争期间,长沙青石街的双美茶室就是四名绿营兵合伙经营的,本钱为制钱27千文。一些士兵经商做生意甚至不在驻地,比如驻防太原的八旗兵文英阿就在武汉开旅馆,经常收留不法之徒。一般情况下,士兵可以通过做买卖等方式每月挣得3000文左右,合白银近二两。士兵专心于第二职业,操练之时“兵丁等往往正身不到,私自雇人替代,有名无实”。

晚清士兵为何不务正业?一是军饷太低,靠军饷无法养家糊口。清代绿营兵平均每月收入白银1两3钱6分,米3斗。康熙时物价很低,一两银可以买米谷2—3石,士兵的月饷勉强可维持一家人生活。乾隆时期民间米价已达2两银1石。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米价更是高达丰岁2两1石,歉岁3两1石,荒年4两1石的程度。物价大幅度上涨,清政府却以“遵守祖制,永不加赋”为由拒绝调整军饷,士兵家庭生活贫困可想而知。二是军官层层克扣。清代不仅士兵军饷低,军官也是如此。绿营的从一品提督级别相当于一省的巡抚,光看牌子牛得不行,但正俸银和养廉银两项相加,年薪亦不过961两,月工资只有80两白银;至于中下级军官,工资更是低得可怜,正四品都司年薪只有327两,月薪不足30两;正六品营千总年薪只有254两,月薪不足26两。军官工资过低,自然很容易在军饷里打主意,办公用品、给上司同僚的送礼钱、护送饷银士兵的差旅费等都在兵饷中开支。这样,士兵拿到手的饷银就更低了。比如福建绿营“每月每兵仅得饷三钱有零”,一两三钱银子,到手的居然不足四分之一。三是清代还有一项非常搞笑的规定,那就是士兵的主要武器装备甚至军装马匹都要自己出钱购买。士兵所得之饷本来就极低,还要自己出钱购买原本该由国家出资购买的武器装备等,使其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士兵不事操练,不专心于防务,只顾另寻生计,国家大厦自然摇摇欲坠。历数清朝的对外战争,局部取胜的偶尔有那么一两次,获得全局性胜利的一次也没有,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样,与八国联军作战是这样,中日甲午海战更是这样。其实在关系民族命运的甲午海战中,中日军队装备相差并不大,清军后备兵员还相对充足,后勤保障距离也近得多,假若清国官兵军事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也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然而,事实最后却是,此次海战大清国惨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

仔细想来,清政府给军队官兵多发点军饷,让他们安心于部队事务,其实并不困难。遗憾的是,专制下的统治者为了长久地获得个人和家族私利,总喜欢用篱笆将自己掌控的地盘圈起来,本能地封堵对国家民族有利却不利于巩固个人权力的异质思维和现代管理模式,结果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可以极大地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一次次丧失。

制度比军备更重要,这是晚清腐败的军营和清政府的丧权辱国事实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道理。(责编:王 容)

猜你喜欢

甲午海战绿营白银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白银双曲线的几个新性质
古灵精怪包小黑
宇宙中发现黄金白银“制造厂”
清前期“改土归流”地区的绿营变迁研究——以贵州大定镇为例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
沉没的锚链——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近代化之比较
甲午海战纪念馆主体雕塑的创意与艺术处理
海军召开纪念甲午海战95周年学术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