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评价研究
2012-06-04李秉文
李秉文
(甘肃行政学院经济教研部,兰州 730010)
1 问题提出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既定的重大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10多年来,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制约,与全国相比,西部地区不但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而且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贫困率高。这种状况既制约着西部地区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对全国的更好发展形成许多负面影响。所以,在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在对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查找发展差距,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从而推动全国整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2 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设计依据
关于区域性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评价,近些年来我国学者有一定的研究。如杨荣南提出了包括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5个方面,共35个分指标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顾益康提出了包括城乡发展度、城乡差异度、城乡协调度3类共42个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估指标化体系[2];修春亮等在研究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时提出了指标体系[3];苏春江在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城乡差异程度两类共38个指标[4]。但是目前的研究,一是针对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没有相关研究;二是从本质上说,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是一个包括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准全面提高以及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综合性发展,而以上列举的研究成果虽很有价值,但似有欠缺之嫌。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联合国发展计划署1990年提出的人类发展评价指数、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报告》课题组制定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克尔斯提出的关于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都与我国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人类发展指数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概括衡量,是在长寿水平 (预期寿命)、知识水平 (包括成人识字率、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入学率)和生活水平 (人均GDP PPP美元)3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 (地区)在人类发展的平均成就[5]。人类发展指数从测度人文发展水平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预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报告》课题组2008年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失业率等23个具体指标,对于客观评价和反映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6]。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克尔斯提出了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等11个评价现代化的指标体系[7]。尽管今天看来这个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以工业化为代表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易于操作,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界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该文试图兼顾以上主要成果,并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构建出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基于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可操作性、有效性。该文从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活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5个方面来构建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2.2.1 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标
构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时,既考虑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也参考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指标体系首先包涵反映地区总体经济发展的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比、非农产业比重指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其次有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城市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第三有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农资金比重指标;第四有反映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比较劳动生产率对比系数、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等指标;最后还有反映城乡经济持续发展的R&D经费支出比重指标。
2.2.2 城乡社会一体化评价指标
构建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时,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考虑到西部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现状,还重点关注城乡社会事业的差异。指标体系首先包涵反映总体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城乡养老保险和事业保险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其次有反映国家对社会事业支持的文教卫支出比重、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指标;最后还有反映支撑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6岁以上人口、大专以上人口比重、老龄化率指标。
2.2.3 城乡生活一体化评价指标
提高人民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也是城乡一体化追求的终极目标。指标体系首先包涵反映总体生活水平的城乡恩格尔系数、文教娱乐支出比、每百户拥有电脑数、人均住房面积、人均道路面积等指标;其次有反映城乡生活差距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指标;最后还有反映农村生活状况的农村贫困率指标。
2.2.4 城乡生态一体化评价指标
城乡生态状况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首先包含反映环境保护的农用地占用地总量比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人均用水量指标;其次还有反映城乡优美环境的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标;最后有反映国家对环保支持的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指标。
2.2.5 城乡民主法制一体化评价指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所以,在构建城乡民主一体化法制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包括反映城乡居民主动参与国家管理程度的每万人社会组织数指标,然后还包括反映安全生产、运营环境的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指标。
2.3 指标体系标准及权重设计
指标标准指的是各个指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某被测对象做得“如何”、完成“多少”、达到“何种程度”。该文主要参考国内外现代化标准和国内小康社会标准来设计。指标权重是指被测对象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价值的高低和相对重要的程度以及所占比例的大小,运用定性定量综合集成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5个一级指标设计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
表1 斯塔相对重要性等级
在5个一级指标层次上,首先运用斯塔相对重要性等级表(表1)对五个指标通过两两比较判断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每个因素对上层目标的重要性的总排序,并写成矩阵形式 (表2),然后按公式Wi求出各指标的权重:
其中:Wi为指标权重;n为指标的个数;i为行号;j为列号;aij为相对重要性等级。
表2 基于斯塔相对重要性等级表的一级指标权重
在设计二级指标权重主要采用头脑风暴法。在设计时由专家群体决策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通过对二级指标进行分级和排序,确定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指标标准、权重见表3。
3 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程度评价
3.1 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程度的计算方式
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正指标和逆指标。正指标强调该指标值越高,越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指标实现程度=实际值÷目标值×100%;逆指标强调该指标值越低,越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恩格尔系数、农村贫困率、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指标实现程度=目标值÷实际值×100%。
3.2 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程度评价
依据2008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2008年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实现程度43.8%。另外,依据相关理论和研究,该文将城乡一体化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传统的城乡二元发展阶段 (实现程度≤20%);(2)城乡互动起步阶段 (20%<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40%);(3)城乡初步一体化发展阶段(40%<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60%);(4)城乡中度一体化发展阶段 (60%<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90%);(5)城乡高度一体化发展阶段 (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90%)。
表3 2008年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程度评价
以此来判断,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刚进入初级阶段。具体看,城乡经济一体发展 (41.1%)和城乡生活一体化发展 (40.2%)实现程度还比较低,刚进入初级阶段,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 (55%)和生态一体化发展 (57.1%)实现程度相对较高,但仍处于进入处级阶段,而城乡政治一体化发展还处于传统的城乡二元发展阶段。
4.结论
总体看,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还很低。当然,原因是多维的,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发展地来看待。西部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应该走国家和西部地区共同投入和治理的道路。首先,应该以国家为主导,逐步打破各种城乡二元制度壁垒,建立起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体制机制,使西部地区的开放性更加明显。其次,国家应结合生态战略、消除贫困战略以及扶助老、少、边、穷等发展战略,通过规划重大项目,以国家战略层面来带动对西部地区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增强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再次,西部地区自身要完善各种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在民族、生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培育和增强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自我发展能力。第四,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和引导,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第五,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西部地区可以在打造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等方面寻求比较优势的突破和发展。
[1]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城市规划,1997,(5):41~43,52
[2]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4,(6):95~99
[3]修春亮,许大明,祝翔凌.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估.地理科学,2004,24(3):320~325
[4]苏春江.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7):97~100
[5]百度百科.人类发展指数.http://baike.baidu.com.
[6]国家统计局科研所.2008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步.国家统计局网站.2009-12-21
[7]孙立平.社会现代化.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