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2012-06-04顾红燕孙路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38
王 娜,顾红燕,孙路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38)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长迅速,2010年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9.7%,据推算中国目前有9 24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1],因而合理应用抗糖尿病药及降低其治疗费用意义重大。为了解抗糖尿病药的应用变化趋势,笔者对我院门诊2008—2010年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HIS)门诊药房2008—2010年抗糖尿病药销售数据。包括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规格、用量、价格、消耗数量及销售金额等。
1.2 方法
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将我院门诊的抗糖尿病药分为6类,分别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类、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采用金额排序法,得到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新编药物学》(第16版)确定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此数值可反映出该药的使用结构和动态变化,DDDs值越高,说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越高[2]。限定日费用 (defined daily cost,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该药的DDDs值,反映患者使用该药的日平均费用,DDC值越高,代表患者购买此药的经济负担越重。排序比=药品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值接近1,说明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
2 结果
2.1 2008—2010年我院门诊药品销售总金额、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及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
2008—2010年门诊药品销售总金额由10 846.88万元增长到16 620.5万元,增长率为53.23%,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由1 122.89万元增长至1 622.29万元,增长率为44.47%,由此可见,3年来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和药品销售总金额均逐年递增。但是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变化不大,平均为10.06%,逐年略有下降,这与药品总销售金额增长率大于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增长率有关,见表1。
表1 2008—2010年我院门诊药品销售总金额、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及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Tab 1 Total drug consumption sum consumption sum of antidiabetic agents and its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drug consumption sum during 2008-2010
2.2 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见表2。由表2可见,3年来各亚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均逐年增加,但构成比变化不大,排序无改变,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类和磺酰脲类。
2.3 2008—2010年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DDDs、DDC 及排序
2008—2010年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DDDs、DDC及排序见表3。由表3可见,3年来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分别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排序无改变。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的DDDs值3年来均居前3位,瑞格列奈的DDDs值由2008年的第5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3位。阿卡波糖的排序比增长了1倍,二甲双胍的排序比减少了1倍,其他值变化幅度较小。DDC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阿卡波糖、那格列奈和罗格列酮,3年来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的DDC均增长了1倍。
表2 2008—2010年各亚类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万元)、构成比(%)及排序Tab 2 Ranking of subclasses of antidiabetic agents by consumption sum(10 000 Yuan)and constituent ratio(%)during 2008-2010
表3 2008—2010年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万元)、DDDs、DDC及排序Tab 3 Ranking of oral antidiabetic agents by consumption sum(10 000 Yuan),DDDs and DDC during 2008-2010
2.4 各年度胰岛素的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及构成比
各年度胰岛素的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及排序见表4。把我院门诊胰岛素注射液分为6类进行统计,分别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由表4可见,2008—2010年胰岛素销售总金额逐年增加,3年来销售数量排序居前3位的均为诺和灵30R笔芯、诺和灵R笔芯和诺和灵50R笔芯。销售数量下降的有甘舒霖R笔芯、甘舒霖30R笔芯、诺和灵30R注射液、甘舒霖N注射液及笔芯、诺和灵N注射液和精蛋白锌胰岛素,其他的胰岛素销售数量均增加。总体而言,3年来我院门诊胰岛素的构成比排序变化幅度不大。
3 讨论
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销售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门诊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有关,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增强群众糖尿病预防意识、普及糖尿病知识已迫在眉睫,应通过宣教提高群众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防患疾病于未然。
3年来,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的销售金额、DDDs均逐年增加,二甲双胍的DDDs排序由2008年的第1位变为2010年的第2位,而阿卡波糖的DDDs排序由2008年的第2位变为2010年的第1位,说明至2010年,我院门诊对阿卡波糖的使用频度大于二甲双胍,对照《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可知,此种变化不尽合理。《指南》指出一线治疗的首选药应为二甲双胍,如果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证,无论肥胖或正常体重,该药物应该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的治疗者,可选择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
表4 各年度胰岛素的销售金额(万元)、销售数量(支)及排序Tab 4 Ranking of insulins by consumption sum(10 000 Yuan)and consumption amount during 2008-2010
阿卡波糖的排序比和格列喹酮的DDC都增加了1倍,增长的原因在于我院门诊进口的阿卡波糖(拜唐苹)和格列喹酮(糖适平)的消耗量逐渐占主要地位,而国产的阿卡波糖(卡博平)和格列喹酮的消耗量越来越少,由于此2种药品的进口价格显著高于国产药品,使得销售金额大幅度增加,因此,排序比和DDC值均有了大幅度增长。相关文献研究表明,阿卡波糖、格列喹酮的进口和国产药品在临床上的疗效相近[4],因此,此种变化不尽合理,我院应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更经济的药品。
我院门诊的促胰岛素分泌剂使用率较高的有瑞格列奈、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而格列苯脲的销售量和DDDs排序3年来均居最后。瑞格列奈逐渐取代格列喹酮居DDDs排序的第3位,它的优点在于可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作用强度依赖于血糖强度,可根据进餐情况灵活服用,可促进胰岛β细胞在餐前分泌胰岛素,从而覆盖餐时血糖的高峰期,并可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格列美脲为长效制剂,其低血糖发生率低,作用强度依赖于血糖强度,具有起效快、剂量小等特点。格列苯脲由于肾小球排出率低、易诱发低血糖、老年患者慎用等缺点,其销售量和DDDs均居最后1位。
胰岛素类药销售金额居第2位,占抗糖尿病药销售总金额的25%以上,其中诺和灵30R笔芯、诺和灵R笔芯及诺和灵50R笔芯在胰岛素的销售数量上分别居前3位。诺和灵30R笔芯及诺和灵50R笔芯均为预混胰岛素,仅限于胰岛β细胞有较好胰岛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仅在早晚餐前注射而午餐前不注射、但午餐前后血糖仍达标者[5];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笔芯则作为餐时胰岛素给予。3年来,我院甘舒霖胰岛素的销售量普遍下降,文献指出,甘舒霖及诺和灵这2个品牌的胰岛素作用强度及安全性均相似[6],但我院每支甘舒霖胰岛素的价格比诺和灵胰岛素低13元,因此,选用国产甘舒霖胰岛素更经济适用。
本次调查分析表明,在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方面,药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侧重点有如下3个方面:(1)以《指南》为依据,及时将分析结果中反应的问题反馈于临床,促进临床合理选药;(2)为临床提供药物经济学研究支持,提高用药经济性,减轻医保和患者的经济负担;(3)对于患者的生活干预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因此,药师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临床,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宣教工作,以助于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1]Yang SH,Dou KF,Song WJ.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25):2425.
[2]陈津红,吴 狄.我院2007—2010年平喘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22):2042.
[3]许岭翎.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7):9.
[4]程晓芸,吴国亭,韩玉麒,等.卡博平和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6):47.
[5]胰岛素的来源、纯度、种类及用途[J].临床荟萃,2004,19(2):74.
[6]刘红珍.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诺和灵临床应用比较[J].新疆医学,2006,3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