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探究
——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2012-06-04戴剑娥,楼荷英

关键词:外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培养学生具有运用专业知识、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已成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由于中国教师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及语言的地道表达方面存在缺陷,引进母语国家外籍教师逐渐成为高校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外语应用类课程提出了由外籍教师执教的要求。外籍教师的教学质量前所未有地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1-4]。外籍教师教学规模的扩大使课程质量的把握变得愈加重要,外籍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以及在我国教学经验的不足对课程质量的保证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因此,外籍教师课程的教学质量更需要系统化地进行检查与控制,其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外籍教师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一、外籍教师教学管理概况

笔者以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省内5所高校外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外籍教师教学管理单位和外籍教师授课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和分析了高校外籍教师的师资、教学及教学管理等现状。问卷调查和访谈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近三年各高校所聘用外籍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外籍教师国籍、年龄、性别、学历、从业经历。调查问卷分发到各高校国际交流和合作处,由主管外籍教师聘任工作人员填写。第二部分针对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由授课学生填写,内容包括外籍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因素的调查。第三部分为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管理过程中的难题及实施对策,问卷分发到各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由主管外籍教师教学的工作人员填写。笔者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师资现状

问卷调查显示,从各高校近三年聘用的115位外籍教师师资状况来看,外籍教师队伍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布不均、学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在中国的教学经历少等特征。外籍教师主要来自美英国家, 来源缺乏多样性(详见表1)。年龄上主要处于两端,以20-30岁之间和50岁以上为主(详见表2)。学历上,大部分为本科学历,极少数拥有博士学历(详见表3)。专业上,除了11位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占7%),其余教师来自其它专业,如经济学、数学、管理学、历史、心理学、物理学、商务等,缺乏英语专业知识。尽管所有从事外语教学的外籍教师都必须持有英语作为二语的(TESOL)教学资格证书,但要拿到此证书并非难事。在美国,集中几十个小时的培训就可以拿到二语教学证书。因此,少有外籍教师曾接受过比较系统的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及进行过系统的职前专业培训。在从教经验上,少数教师有在本国大学或在中国大学从教经验,大部分教师在本国或在中国从未接触过外语教学,或虽然在中国从事过外语教学,对大学外语教学缺乏了解(详见表4)。在从业稳定性上,各高校每年只有3-4位教师能继续留任,更多的教师只是把在中国执教当成旅行的一站。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也影响教学政策实施和教学管理的稳定性。

表1 外籍教师国籍统计

表2 外籍教师年龄统计

表3 外籍教师学历统计

表4 外籍教师从教经历

(二)教学状况

首先,由于中西方教育体制及文化的差异,外籍教师对于中国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思维方式不够了解,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协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外籍教师侧重于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希望通过“玩”来教,课堂教学多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但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

其次,授课缺乏体系。外籍教师来自世界各地,特别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分为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两大分支。虽然教学单位也尽量引进外国优秀教材,但没有一套教材可以综合这两种语言体系、适合所有外籍教师的教学需求。另外,由于引进教材相对滞后,不经过改编难以适合中国学生,而外籍教师不愿在改编教材内容上花费大量精力,因此自行设计教学内容,感性教学。教材不统一造成了授课内容随意性大、教学系统性不强、教学目的性偏离大纲,学生在几个学期学习后仍不知道究竟学了什么、该怎么学。

再次,教学考核缺乏统一标准。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外籍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标准也大不相同。在评估学生成绩时,年轻教师比较随意,而年长的教师相对来讲比较严谨;美国教师比较随意宽容,英国教师比较严格古板;有些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有些则比较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由于考核标准不一致,不同教师所教的同等水平学生所得总评分数往往大相径庭。在某高校某学期写作课评估中,相同水平的行政班级平均分各相差10分。虽然每位教师都对分数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但巨大的差异对学生奖学金评选、保研机会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极大不公平。

(三)教学管理现状

外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问卷调查显示,教学管理部门就如何根据外籍教师教学特点制定出有效教学管理模式,仍然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外籍教师教学管理问题表现在:

首先,缺少监督,教学与管理脱节。虽然各校都具备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体系,但这些都为管理中国教师而设。对于外籍教师教学,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方法。一些管理部门认为外籍教师教学只是小部分,因此在教学管理上投入甚少,甚至连最起码的期中、期末的例行教学检查也未将外籍教师列入在内。同时因为文化上的差异,管理部门要找到一整套适切外籍教师的评估体系并非易事,所以在管理中除了以外籍教师是否按时上课、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等基本要求以及 “学评教”评估体系外,并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

其次,缺乏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由于外籍教师流动性相对较大,用人单位不愿花力气进行岗前培训。外籍教师到岗后,用人单位往往临时将课表、教材等发给外籍教师,口头解释教学进度等。在外籍教师还没能搞清中国的教学之前就已经“被教学”了,其结果是,有些外籍教师不适应中外教学差异,工作缺乏成效。

二、全过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设计与实践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牵涉到许多方面,例如: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教学大纲的适用性、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的针对性、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能力、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力以及教学保障体系是否正常运行等[5]。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教学质量管理是一种阶梯式前进的动态全过程管理[6]。全过程管理强调基于过程管理来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强调通过组织持续的过程改进来实现质量保证能力的逐步提高;强调管理的系统方法,即针对设定的质量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从而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7]。对于外籍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产品生产管理理论,但将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中,建立正规的外籍教师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使外籍教师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形成良性循环是可行的。笔者结合浙江省高校外籍教师教学及教学管理现状,设计出集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及反馈与评估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并于2010-2011年在浙江工业大学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中应用,在两年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原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控制。管理过程理论认为,只有当管理者能够对即将出现的偏差觉察并预先提出措施时,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预先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外籍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中,预先控制即是对教学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使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1.进行岗前培训。从以前的惯例来看,外籍教师到岗时间随意性大。在外籍教师对教学环境、学生情况、教学情况还没有任何接触了解的背景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周正式开始前两周外籍教师必须到岗并进行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介绍我国的教育体系、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外籍教师教学管理制度;介绍外籍教师所教课程的教材使用、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要求及考核标准;介绍所教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和不同需求;集中讨论学习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进行诠释;介绍外籍教师学期每阶段所必须完成的教学及相关任务;由从事教学数年的外籍教师进行经验介绍以及解答新教师提出的疑难问题;安排教师熟悉教学设施。

2.建立导师制。外籍教师教育背景和从教经历参差不齐,大部分新教师缺乏对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的了解,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关于教学活动和技能的知识有限,他们最需要支持和指导。这部分教师能顺利过渡并融入教学是提高外籍教师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导师制能够帮助新教师顺利度过“磨合期”,使他们能够顺利开展教学[8]。导师不仅仅要指导和鼓励新教师,同时是新教师在新环境的朋友,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9]。

导师的选择基于自愿原则。通过资深外籍教师自愿报名,外国语学院考量资深教师在中国的从教经历、教学效果、合作态度等因素来选择导师。导师在教学周开始前联系被指导教师,为新老师排难解惑,让新教师对教学新环境有一定了解。在教学第一个月,导师和被指导教师相互听课,双方就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安排、师生互动进行讨论,并整理听课记录。所有指导教师和新教师集中定期开会,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

3.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包括该课程的目的、性质、任务、要求、 教材或必读书目、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进度安排、考查方法、评分标准。课程教学计划便于学生作修课选择,也利于师生课堂内外的交流互动[10]。每位教师在领会教学大纲精神后,必须在开学前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提交外国语学院审核。如果多个教师同授一门课程,则需共同起草教学计划,明确规定统一的课程性质和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评分体系。

(二)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即对经常性重复出现的业务,要求执行人员按规定的标准化程序来完成,以保证业务质量达到控制目标和要求。如果说预先控制是保障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那么过程控制是质量保障之根本。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导致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良莠。

1.教学监督管理。长期以来,各高校对于外籍教师教学的监督、监控力度不够,甚至缺失。但是,教学监督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实现的根本。教学监督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外籍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外籍教师需提前到达教室,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上课专注于教学,不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调课、停课均应按规定提前办理手续,填写由外语学院为外籍教师制定的申请表,同时上报到学校。任何违反教学纪律的行为将视为教学事故。

(2)确保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授课计划进行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同时,外籍教师需按时进行期中和期末测评,为了确保测评的质量,教师需在考前半个月递交期末试卷和补考卷,由督导组和教学管理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对课程考核的内容、评定方法等进行审核。学期结束后,外籍教师需填写由外国语学院制定的试卷分析表,包括授课班级、学生成绩各分段比例以及教师对试卷难易程度的分析。

(3)监督人员随堂听课。教学管理人员需随堂听课并填写听课记录表,内容包括: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优点和建议。通过随堂听课,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2.组织教研活动。基于外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及缺少从业经验,组织教研活动十分必要。为了创造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良好平台,摒弃行政式的、引起外籍教师反感的会议模式,会议的主动权交给外籍教师,会议主持由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担任,会议议程通过集体讨论产生。教师自由进行教学探讨,及时解决教学上出现的问题。会议指定一位外籍教师做会议记录,记录会议的议程、成果、下次会议的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议记录抄送教学主管领导及外事办。

(三)反馈和评估

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发挥外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外籍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定期的教学反馈和评估能使教学管理层全面掌握和了解外籍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并通过信息反馈,引导并激励外籍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在评定体系中,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学校及教学单位督导组评价以及同行及教学协调员评价相结合,全方位评定外籍教师的教学。

1.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也是主体,他们自始至终参加教学的全过程,最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教学管理单位组织学生座谈会,对授课教师的课堂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教学单位总结学生的反馈,把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外籍教师,使每位教师能根据反馈意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学期末,学生按照学评教系统进行打分,做出客观的评价。

2.督导组及教学管理单位对外籍教师教学的日常检查。督导小组成员分别于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教学检查,同时随机听课,了解外籍教师教学情况,对外籍教师教学做出评价。对外籍教师教学的日常检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适当的现场交流,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和评价,使外籍教师的教学不断得到改进。

3.同行及教学协调员的评价。教师之间的合作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除了学生之外,同行及教学协调员是最频繁的接触者,对于教师的合作意识有直接的了解。作为一个团队,有时不和谐的声音会影响整个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对合作意识的评判也应是外籍教师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主管领导频繁与教师接触交谈,了解同事间合作情况,并随时作出对应措施,促进教师合作意识。

在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教学管理层对每位教师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考评。考评书面结果抄送到教学单位和外事办,并及时通知教师,帮助教师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方法,尽快的改善教学。同时,考评结果也是评定外籍优秀教师、决定是否续聘、核定薪酬的重要依据。

三、体系实施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外籍教师教学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不断改善和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外籍教师在学评教排名、学生及教学督导组意见反馈、团队建设等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改观。

(一)学评教排名大幅向前

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学纪律、内容、方法和效果几个方面,而这恰恰也是学评教体系所依托的主要内容。从表5可以看出,外籍教师学评教平均成绩排名每年提升约10%, 2011-2012(1)学期,已经位列全校排名33.7%。

表5 外籍教师平均学评教成绩排名

(二)学生和教学督导组反馈不断趋好

表6 显示了体系实施前后学生和督导组反馈汇总的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实施前,对外籍教师的教学反馈毁誉参半,而实施后,反馈趋向正面,赞多贬少。从反馈来看,教师教学更加认真负责,教师职责意识正在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系统、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教学秩序也大有改观,随意调换课、迟到早退现象彻底改变。

表6 体系实施前后学生和督导组意见反馈汇总对比

(三)团队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1. 团队凝聚力逐步增强。外籍教师团队意识不断增强,逐渐融入外国语学院大家庭。教研活动为外籍教师提供了一个 “目标同向,决策同定,工作同步,成果同享”的场所[11],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外籍教师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教师在交流中成长,一个既有多元文化又有协作精神的教学团队已现雏形。外籍教师也渐渐摒弃了 “置身事外、只管好自己”的态度,更热心于教学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2010-2011两年间,外籍教师积极参与外国语学院为全校师生打造的精品英语角以及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留学等主题讲座,使学生能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国家文化,并同时提高英语能力。另外,外籍教师积极参加由教务处和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 ”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为比赛增添色彩,为宣传浙江工业大学及外国语学院文化贡献力量。

2. 外籍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持续提升。全方位的评估体系激发了外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教学效果突出、团队合作增强,两年内有一名外籍教师两次被评为浙江省杰出外籍专家、有两名教师被续聘两次,一支教学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外籍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由于教育体制、文化的巨大差异,外籍教师教学管理难度甚至超过对本国教师的教学管理。但我们通过两年的探究和实践,证明将过程控制体系应用到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中、使教学的每个过程得到监控,是保障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奕,王健.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8-71.

[2] 胡晓琼,姜先行.从外籍教师的英语课透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和弊端[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59-61.

[3] 王宏军.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8):84-89.

[4] 汤闻励,等.非英语专业外教口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6):103-108.

[5] 王刚.全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4,(4):55-57.

[6] 卢向阳,等.构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9,(6):7-9.

[7] 李红梅,张红延.面向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63-65.

[8] Ludlow B.Training Teachers to supervise their peers [J].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1989,(12):1-2.

[9] Anderson E M,Shannon A L.Towards a Conceptualization of Mentoring[A].Issues in Mentoring[C].NY:Routledge,1995.25-34.

[10] 冯原.采用Syllabus概念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J].大学教育科学,2006,(5):50-53.

[11] 刘敏.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探讨[J].社科纵横,2011,(3):152-154.

猜你喜欢

外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