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高俯卧位对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影响及护理

2012-06-03任方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吸入性幽门早产儿

任方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胃食管返流(GER)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在80% ~85%[1]。可引起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NICU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头高俯卧位对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患儿早期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胃食管返流早产儿(无颅内高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膈疝、小肠畸形等原发病)82例,均经24h食管pH监测或食管钡剂造影确诊为胃食管返流。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头高俯卧位)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出生时孕30~36周,平均33.5周,出生体重1 150~2 670g,平均1 863g。对照组(仰卧位)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出生时孕30~36周,平均33.3周,出生体重1 125~2 630g,平均1 845g。两组患儿在性别、孕周、日龄、体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置于暖箱内保暖,遵医嘱给予1.4%碳酸氢钠或温盐水洗胃,口服多潘立酮、红霉素,根据病情限制奶量、增加喂哺次数、补液、肠道外静脉营养、防治感染等基础治疗。干预组于喂奶后30min和睡眠时采用头高俯卧位,床头抬高20°~25°,面向一侧,双臂屈曲置于头部两侧,30~60min更换一次,需要专人护理。对照组于喂奶后30min和睡眠时采用仰卧位。每位患儿床头设护理记录卡,准确记录患儿每天呕吐或返流次数、奶量、体重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每天呕吐及返流的次数,7d后呕吐及返流减少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根据资料性质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7d后呕吐次数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7d后呕吐次数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呕吐次数(次/d)入院时 治疗7d后发生吸入性肺炎例(%)干预组 42 7.33±0.8 1.28±0.65 2(4.76)对照组 406.98±0.78 2.68±0.55 8(20.0)t/χ20.6258.2074.443 P >0.05 <0.01 <0.05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常规对所有患儿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监测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常备氧气、负压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等抢救物品及药品,如发现患儿返流后有吸入,及时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尽量彻底清除呼吸道吸入物。

3.2 体位护理 对采用头高俯卧位的患儿,由护理人员专职护理,准确记录,当发现体位不当时及时纠正,避免发生患儿俯卧位时面部垂直向下或接近垂直向下时,导致缺氧,甚至窒息死亡。早产儿颈部肌肉张力较弱,俯卧头侧位时头部转动较少,很少出现面部垂直向下或接近垂直向下的情况。

3.3 喂养的护理 根据呕吐的不同病因,如幽门痉挛、喂养不当、颅内高压、严重感染、羊水吞入等进行相应的护理。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可减少胃内容物返流机会。对于需要鼻饲的患儿,鼻饲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再缓慢注入奶液,速度以1ml/min为宜,每次鼻饲时间不少于15~20min,量不宜过大,以少量多次为原则。鼻饲完毕,护士在床边观察5min,喂奶后1h内应加强巡视,发现呕吐及时处理。对于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采用持续鼻胃管滴饲,可有效减少餐后返流,减少胃扩张。本组有5例患儿采用鼻胃管滴饲,待胃食管返流现象明显改善后改为少量多餐喂养。对于返流较重者,及时给予静脉营养,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供应。对于需要吸痰的患儿,在鼻饲前将呼吸道痰液吸净,以免吸痰刺激引起患儿呕吐。

4 讨论

早产儿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张力减低及胃排空异常,易发生胃食管返流;早产儿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胃底肌和喷门肌发育差,而幽门肌发育相对较好,且胃肠蠕动能力弱,当仰卧位时幽门可高于口腔平面,易致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早产儿胃韧带比较松弛,易发生胃扭转,造成胃容量缩小,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内压增高,导致胃食管返流。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协调,当发生胃食管返流时可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甚至窒息死亡。采取头高俯卧位,头侧抬高20°~25°,由于重力作用可以使胃内容物从胃食管连接处移开,同时俯卧位有利于胃肠蠕动,增强胃的排空能力,降低胃食管返流的频率,减少返流物的吸入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3-495.

猜你喜欢

吸入性幽门早产儿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