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工人民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2-06-01杨晶陶庭马

唯实 2012年5期
关键词:列宁

杨晶 陶庭马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学说的人本主题及其当代中国意义研究”(11BZX002)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黄枏森哲学思想研究”(11CZX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晶(1984- )男,江苏无锡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师,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列宁主义;陶庭马(1968- ),男,安徽芜湖人,皖南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摘要: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俄国共产党内展开了一场关于工人民主的论争。列宁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坚持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工人民主,还是坚持“工会国家化”的工人民主。列宁在论争中具体、全面、深刻地阐述了过渡性质社会主义工人民主的三个方面:坚持工农联盟、推行工人管理能力的教育和坚持党的领导。列宁经济民主中常态性的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列宁;工人民主;经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中图分类号:A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5-0008-05

列宁认为,与资本主义民主相异,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其具体形式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自身包含有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共产党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二是国家结构意义上的民主集中;三是经济管理层面的民主集中。[1]其中第三个方面又叫做经济民主。列宁的“经济民主”思想包括实行劳动人民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的民主管理两个方面。前者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方面,后者即本文涉及的工人民主思想是在前者实现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一、两种“工人民主”的论争

工人的经济管理民主主要是通过作为工人组织的工会来实施。因此,工会作用问题是工人民主思想的焦点。

1920年11月,托洛茨基向俄共(布)中央全会上提交了一份题为《工会及其今后的作用》的提纲。在这份提纲中,他提出工会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的军事化领导方法和扩大工人民主的问题。列宁严厉批判了托洛茨基的“工会国家化”的主张。于是,党内又形成了由布哈林和季诺维耶夫为首10位中央委员组成的“缓冲派”,以此来“缓冲”列宁和托洛茨基之间的理论分歧。布哈林等人没有认识到托洛茨基的理论失误,甚至提出“生产民主”的口号支持托洛茨基。

1921年春,俄国的革命堡垒喀琅施塔特爆发了水兵暴动,这次暴动中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实行选举制的“工人民主制”。3月,俄共(布)十大就“工人民主制”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借着喀琅施塔特事件在党内进一步宣传自己的工人民主思想,继续遭到列宁等人的强烈反对。列宁认为,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小资产阶级即无政府主义的自发势力要求自由贸易,“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提出的贸易自由这一口号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无产阶级和小农的关系中,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困难问题和任务”[2]21。因此,“在一个无产阶级占少数而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国家里”,“无产阶级的作用就是要领导这些小业主向社会化的、集体的、公社的劳动过渡”[2]21。言下之意,人民群众需要经济上的贸易自由。这种贸易自由是一种经济民主,但不是布哈林和托洛茨基在“工会国家化”意义上的经济民主。

列宁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坚持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工人民主,还是坚持“工会国家化”的工人民主。前者是列宁符合俄国现实的主张,后者是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照搬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的思想。马克思涉及的“工人民主”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民主范畴,而不谈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义)经济民主,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就是“社会化”。这就是列宁批评布哈林的“生产民主”这一标新立异的新名词没有任何意义的原因。马克思所主张的“社会化”是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为前提的,而落后的俄国一方面只具备了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同时又缺乏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等同于“社会化”的“工会国家化”工人民主,就当时的俄国现状来看必然是一种乌托邦。因此,在俄国主张“工会国家化”的工人民主是不现实的。

列宁针对托洛茨基的理论失误,指出“当我研究工会在生产中的作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了托洛茨基的一个根本错误,就是他老是‘在原则上讲这个问题,老是在讲‘一般原则。他的整个提纲都是从‘一般原则来谈问题的。这样的提法就是根本错误的”[3]235。原则意义上的工会民主即“工会国家化”的工人民主。列宁其实并不反对这种未来共产主义意义上的工人民主问题,他本人也在十月革命前从原则意义上谈论这种工人民主的意义。他在十月革命前的《国家与革命》中写道:“其实,工联并不是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而是在完全的资本主义奴役下发展的,在这种奴役下,对普遍存在的邪恶现象、暴虐、欺骗以及把穷人排斥在‘最高管理机关之外的现象,自然非作种种让步‘不可。在社会主义下,‘原始民主的许多东西都必然会复活起来,因为人民群众在文明社会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站起来了,不仅独立地参加投票和选举,而且独立地参加日常管理。在社会主义下,所有的人将轮流来管理,因此很快就会习惯于不要任何人来管理。”[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工联主义或工团主义是在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条件下发展的,社会主义将赋予劳动者以真正的经济民主,劳动者将实现自我管理。

早在1897年,列宁就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因为实行这种民主化,就会使工人成为这个制度的主人。”[5]列宁所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积极倡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原则,但是实践证明,工会国家化的工人民主在落后的俄国是不现实的。

如果说列宁在十月革命前的原则意义上的设想和他的“直接过渡”相一致,那么,后来他反对这种原则意义上的工人民主则又和他的“间接过渡”思想相一致。列宁认为,经过三年来对俄国的具体实践和经验的具体分析,建立在俄国落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个工业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农民阶级的自发性并存的社会主义。俄国的工业无产阶级的自觉性不充分,农民阶级的自发性盛行;在阶级力量对比上,俄国农民占大多数,工人阶级只占少数。“在我国,工人即无产者没有在人口中占绝对优势,没有很高的组织程度,胜利的因素是最贫苦的、迅速破产的农民对无产者的支持”[2]204。经历了国内战争之后,“俄国的工业已经破产,工业水平降到战前的1/10,甚至更低”[3]75,工人和农民的主体意识没有培育起来,反而在军事化行动中助长了愚昧的官僚主义作风。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托洛茨基再从原则上提出“工人民主”问题就不合时宜了。这是因为,一方面,工会国家化是共产主义过渡阶段的任务,而不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任务;另一方面,“任何民主,和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这种上层建筑在阶级消灭之前,在无阶级的社会建立之前,是必然存在的),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所以把‘生产民主跟任何其他的民主分割开来,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3]276-277。布哈林将“工会国家化”等同于经济民主,这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因为共产主义条件下民主消亡了,也就无所谓经济民主了。

但是,列宁并没完全取消工人民主的未来可能性,他说:到实现电气化时,“再谈把权力交给工会”[3]252。

二、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工人民主”

平心而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等人提出工人民主口号意在针对当时盛行的官僚主义问题。在俄共(布)十大会议上,工人民主制度被载入《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决议,这一制度排斥一切以集中制为“幌子”的委任制,提倡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

列宁认为,官僚主义在战后的俄国复活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农民和工人群众的文化水平不能适应这一任务”[3]32,二是,长期战争中的军事化领导方法形成了惯性势力。“我们几乎99%的人都已习惯于军事政治任务,我们这里官僚主义又复活了”[3]32。三是,旧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入苏维埃机关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带进来旧政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作风。因此,列宁一直强调要警惕和消除苏维埃机关和党组织中必然出现的官僚主义倾向。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民主”是一个资产阶级范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民主”也可以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范畴,但社会主义民主从根本上有别于资本主义民主。自下而上的“工人民主”的确有助于遏制和清除官僚主义,但是问题在于,倘若工人阶级因缺乏阶级意识、组织程度和管理能力而无法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利,单纯的“工人民主”就会成为无政府主义。

在列宁看来,“工会国家化”意义上的工人民主或生产民主就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工人民主”,在当前俄国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提法。列宁的主要依据是俄国的工会组织并不能够发挥工人自我组织国家经济的功能。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只是工人阶级自我保护阶级关系、联系党和群众以及自我教育的组织。

“决不能把人搞糊涂,造成这样一种危险:人们弄不清楚什么时候需要民主,什么时候需要个人管理制,什么时候需要独裁制”[3]207。列宁这里所说的“独裁制”不是专制意义上的独裁制,而是集中制管理意义上的独裁制,也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正因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经济民主观点脱离了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出发点,因此,列宁称他们的经济民主思想是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工团主义则把各工业部门的管理(总管理局和中央管理局)交给按生产部门划分的非党工人群众,这就抹杀了党的存在的必要性,就不会进行长期的工作来培养群众,来把全部国民经济的管理真正集中在他们手中”[3]239。

列宁认为,工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尚且处于自发阶段。从另一个侧面看,列宁其实也间接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俄国要实现真正的工人民主即工人自我组织国家经济建设的三个历史条件:

首先,坚持工农联盟。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权不是工人政权,而是工农政权。“我们的国家实际上不是工人国家,而是工农国家”[3]204。列宁反复强调,在俄国,作为非无产阶级的或非纯粹无产阶级的农民在俄国广大群众中是多数,工人无产阶级是少数。在落后的俄国,农民具有两重阶级属性,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要知道,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人数有几千万,他们包围着我们,我们是少数,我们同小资产阶级群众比起来人数是很少的”[3]239。大多数农民作为小业主,自发势力非常强大,因此,当前工会的作用是“保护工人免受自己国家的侵犯,同时也利用这些工人组织来组织工人保护我们的国家”[3]204-205。即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我保护阶级关系的组织。“工会通过日常的工作说服群众”[3]200,即主要说服农民群众,实现工农经济联盟。“‘工会必须逐渐摆脱行会的狭隘性,把大多数劳动者‘并且逐渐地把全体劳动者都包括进来,这个过程是工会做到‘应当做到的这一步的先决条件”[2]86。这种联盟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工业和农业一起走向现代化,最终实现真正的经济民主。

其次,推行工人管理能力的教育。列宁强调,工会本身还不可能是工人实现自我管理的组织,因为工会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上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产物。它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主要作用是自发的经济斗争,而不是高度自觉的政治斗争。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需要通过教育工作尤其是共产党的教育工作来提高工人管理国家的能力。“它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它是一所学校,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3]199。这些原本在十月革命后就应该立即广泛开展的教育工作,被国内战争推迟了三年。因此,当前的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还远远不足以实现自我管理。列宁同时认为,生产力发展是提高工人管理的能力、实现经济民主的根本要素。只有实现国家电气化,才能够实现工人阶级自我管理能力真正的提高。“什么时候全国能普遍实现电气化呢?如果经过20年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已经是惊人的速度了。这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到那时再谈把权力交给工会的问题,在此以前说这话是对工人的欺骗”[3]252。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不仅在我们这样一个极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在所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都还那样分散,那样被人鄙弃,在某些地方还受人收买(具体来说,在某些国家里被帝国主义收买),以致无产阶级专政不能直接由包括全体无产阶级的组织来实现。只有吸收了阶级的革命力量的先锋队,才能实现这种专政”[3]200。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唯一领导力量:“只有工人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先锋队,而只有这个先锋队才能抵制这些群众中不可避免的小资产阶级动摇性,抵制无产阶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行业狭隘性或行业偏见的传统和恶习的复发,并领导全体无产阶级的一切联合行动,也就是说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不这样,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2]85。

总之,列宁强调,工人阶级在革命军事活动中由自在阶级变成了自为阶级,但是“我们面临的是另外一大半任务,是更加困难的任务”,“在完成这后一半任务时,只靠工农的满腔热情和牺牲决心是不够的,因为这后一半任务是最困难的、建设性的、创造性的任务”[3]5。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工人阶级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自为阶级。现阶段,工人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即还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组织经济建设,要靠党的领导力量、农民群众的同盟力量以及教育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重中之重的因素,因为,党不仅是工农联盟的唯一组织保证,同时也是工会学校的主要教员构成部分。因此,俄共(布)十大会议又通过了一个“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这个决议符合俄国现实的发展。决议的目的在于禁止党内的一切派别活动,党在言论上有自由,要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强核心。

俄共(布)十大会议确立的新经济政策和“关于党的统一”两项决议体现了列宁的意见。在列宁看来,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的模式。自下而上即以经济民主推动政治民主,自上而下即以政治民主推动经济民主。

三、当代意义

无论是俄国还是中国,都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因而都要经历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另一方面,要立足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结合本国国情,务实地、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民主要坚持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互动发展

人民民主具体包含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两大方面。列宁认为,把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分割开来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民主要以政治民主为首要前提。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俄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人民群众拥有了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但人民群众有了政治权利并不意味着有行使这一权利的能力。俄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同小私有经济的联系十分密切,意味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阶级意识和本能上并不能够认识到切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其民主也具有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组织程度和管理能力十分落后,因此,人民民主的发展要首先依靠经济民主的培育。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着深刻的政治民主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俄国共产党为了迅速地掌握地方政权,在各级党政机关推行委任制。军事共产主义时期,迫于战争形势的需要,军队集中制和委任制大行其道。随着国内形势的稳定,清除官僚主义就逐渐摆上议事日程。列宁主张,带有直接民主特征的“工会国家化”不切实际,主张推行带有间接性的、经济民主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即是说,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要求催生了经济民主的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与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落后相关联。市场经济“有助于克服小生产者的涣散性”[2]323,有助于提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联合能力,有助于唤醒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平等意识,有助于提升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即是说,新经济政策的经济民主推动着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民主程度日益提高,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日益提高,利益诉求逐渐向集中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各种社会自治组织得以催生,等等。经济民主程度的提高必然对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相应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与社会主义客观现实条件的发展相适应的。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列宁在革命时代从阶级觉悟出发,区分了党的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意识。由于受到社会分工的限制,以及与农民阶级等小私有经济的天然联系,广大俄国无产阶级群众自觉性较低,而工人知识分子的自觉性较高,他们构成党的领导阶层。列宁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作用,“‘思想家所以配称思想家,就是因为他走在自发运动的前面”[6]。

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度建设上,列宁强调党内民主制和集中制的结合,党内有言论自由,但无行动自由。由于真理具有客观性,因此党内同志只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内的派别争论就会自觉减少。例如,当托洛茨基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列宁坚持了党内民主原则,“从形式民主的观点来看,托洛茨基无疑是有权发表纲领的”,因为“中央准许进行自由辩论。但是从对革命是否适宜的观点来看,这样做就更加扩大了错误,这样做就是根据错误的纲领建立派别组织”[3]234。“每一个提出批评的人,在批评的形式上应当考虑到党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这一情况,而在批评的内容方面则应当通过自己直接参加苏维埃和党的工作,从实践中来检验如何纠正党或个别党员的错误”[2]82。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确立统一意志,付诸于统一的行动。

无产阶级政党是全体人民的先锋队,它是唯一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它的民主是最广泛、最深刻的民主,它的集中是最自觉、最客观的集中。但是,绝不能因为党的先进性而形而上学地、固步自封地夸大党的自觉性,要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坚持和提高党的能力。例如,俄共(布)十大会议同时确立了“工人民主”和“关于党的统一”两项决议。在斯大林时期,决议中的“工人民主”被遗忘,而“关于党的统一”部分被脱离历史语境、形而上学地加以绝对化,结果导致了高度集权,导致了党和国家民主生活被破坏。

列宁集中探讨的工人民主是限定于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具有历史暂时性,必须结合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现实稳步推进。这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涛.论列宁民主集中制的三重涵义[J].探索,2006(3).

[2]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12.

[5]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7.

[6]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26.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列宁
斗鹅
列宁逝世95周年,迁葬争议卷土重来
列宁的后代
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无处不在
拉美有多少“列宁”?
《登山》梗概
俄共隆重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
纪念列宁
俄共拒迁红场列宁墓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