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用水量指标取值探讨
2012-06-01张文中李正兆
张文中 李正兆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常州 213003)
城市用水量主要包括综合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两大部分,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逐年提升,2005年我国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近40%[1]。城市工业用水量预测方法主要有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法、万元产值新水量和单位产品用水量定额[2]。万元产值新水量是一项综合性的考核指标,主要从宏观上评价企业及城市的工业用水水平;单位产品用水量定额是一系列针对于不同行业工业企业用水量控制指标,主要作为工业企业用水定额管理的指导。由于在规划阶段,除能获取较为详细的工业用地规模外,对于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及技术先进水平等相关基础数据无从读取,只能依据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来测算工业用地的用水量。
通过对常州城市现状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的调研和影响因素分析,给出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取值建议。
1 现状数据调研与分析
1.1 现状调研数据
在对常州城市现状工业布局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工业布置相对集中、企业经营及运行状况良好、用水条件较为成熟的工业区,对2009年工业用水量及实际用地面积进行调研。调查主要涉及青龙纺织工业园、滨江化工园、常州高新区、钟楼经济开发区和武进高新区。
对于用水量数据资料不足、数据明显不合理的用水单位进行筛选、剔除,最终确定110家工业企业地均工业用水量数据作为统计分析样本,企业组成已考虑了行业现状构成,可以表征常州城市工业企业的用水现状,110家工业企业组成及现状用水量指标见表1。表1中用水量统计包括市政管网供水量、工业水厂供水量和企业自备水源水量。
1.2 调研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耗水量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和化工类,地均工业用水量均值分别达191 m3/(ha·d)和157 m3/(ha·d),而化工类企业地均用水量差异较大,最低值仅为12 m3/(ha·d),最高值达521 m3/(ha·d),可能是在调研化工类企业用水量时,并未区分精细化工和重化工。常州高新区和钟楼开发区内企业门类众多,其中微电子类产业地均用水量较高,达77 m3/(ha·d),但调查企业仅为两家,代表性可能不强,其余地均用水量均不超过40 m3/(ha·d),最低的汽车产业仅为9 m3/(ha·d)。武进高新区内企业以高新企业为主,最高值仅为59 m3/(ha·d),这与“将武进高新区打造成低能耗、零排放的工业园区”的定位有关,同时也表明新型高新类企业地均工业用水量比较低。
表1 分行业现状用水量指标
2 工业用水量影响因素分析
工业用水量的发展趋势并不符合生长曲线的规律,也就是不存在饱和值。这是因为工艺技术进步、重复利用率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工业在产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用水量可逐渐下降。上海市自1994年起,工业用水量就呈稳定下降趋势;美国1990年~1995年工业用水量增长率为-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用水量都持续下降。因此,城市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水量下降是必然趋势。影响工业用水量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水价调整、工业节水、工业用地开发强度等。
2.1 产业结构
按照常州制造业发展方向,集聚发展、集约经营、城市工业(制造业)逐步向各类园区相对集中的原则,纺织、化工、印染等企业均要逐步迁至相应工业区,对高耗水、高污染的小型化工、印染、电镀、水泥等企业实施关停,近年来已关停了1000多家。
2010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常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国家创新科技园区。未来常州将重点打造创意、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八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八大园区的创建将再一次重塑常州市区产业体系,带动新型工业的发展。
2.2 水价调整
为保障供水企业的良性发展,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近年来常州市区先后两次对水价进行调整。2007年工业水价由2.80元/m3提升至2.87元/m3,水资源费增加0.07元;2010年水价调整幅度较大,一般工商类水价提至3.50元/m3、六大重污染行业(化工、医药、钢铁、印染、造纸、电镀等)水价提至4.77元/m3。工业水价的提升一方面可保障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另一方面企业用水成本的增加,可促使高耗水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节约用水,提高废水回用率。
2.3 工业节水
为加快建设节水型工业,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等,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的节水工作,随着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的陆续淘汰,新型节水型器具、设备的不断研发、投产和推广使用,工业用水量将随之逐步下降。
2.4 工业用地开发强度
随着城市可用面积的减少,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也是未来我国城镇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常州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大部分工业用地低于40%的合理土地利用强度[3]。因此,随着工业用地开发强度的增加,将会导致地均工业用水量的上升。另外,参照2010年~2020年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常州市区工业用地面积不增反降,尤其是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减少得更加明显。而常州社会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在有限的工业用地面积上创造出更多的产值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集约化高效利用工业用地已成为常州市区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
3 常州工业用水量指标取值建议
对于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取值,GB 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做了相应的规定:一类工业:120 m3/(ha·d)~200 m3/(ha·d);二类工业:200 m3/(ha·d)~350 m3/(ha·d);三类工业:300 m3/(ha·d)~500 m3/(ha·d)。一,二,三类工业用地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工业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这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不甚紧密,另外,“规范”编制于1998年,不能代表现阶段的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上海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取值建议[4]:科技开发区:≤40 m3/(ha·d);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区:40 m3/(ha·d)~60 m3/(ha·d);一般工业区:60 m3/(ha·d)~100 m3/(ha·d);重化工等高耗水工业区:≤250 m3/(ha·d)。宁波中心城区普通工业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取值建议[2]:50 m3/(ha·d)~110 m3/(ha·d)。北方某城市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取值建议[5]:一类工业:56 m3/(ha·d)~87 m3/(ha·d);二类工业:81 m3/(ha·d)~130 m3/(ha·d);三类工业:159 m3/(ha·d)~295 m3/(ha·d)。
基于上述成果,可将未来常州的工业门类分为:化工、印染等高耗水行业,医药、电子等中耗水行业,一般加工制造业,新型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门类。结合现状用水量数据的调研和工业用水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随着常州城市工业用地开发强度的增大,地均工业用水量将呈显著增加趋势,同时伴随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科技产业的大力推进,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关停与外迁,以及水价提升、节水措施的加强,将遏制地均工业用水量的显著增长。因此,建议未来常州城市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取值见表2。
表2 常州城市不同类型工业区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
4 结语
本文所提供的地均工业用水量指标主要适用于常州城市工业,对于市区外围乡镇工业用地用水量可参考本指标作适当调整。
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还需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资料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同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指标进行校核并适时调整数据。
[1]戴铁军,程会强.我国工业用水量分析与节水措施[J].工业水处理,2008,28(10):9-12.
[2]叶晓东.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分析——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年会[C].2009:4326-4330.
[3]常州市规划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主城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规划研究[R].2009.
[4]上海市排水管理处,同济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排水规划指标研究[R].2001.
[5]田一梅,王 阳,汪 泳.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的调研分析[J].给水排水,2004,30(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