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对预后影响
2012-06-01张运芳
张运芳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疾病,其病理学表现主要有脂肪浸润,内皮损伤及炎症因子作用。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硬化的预后指标多采用一些炎性因子及血清标志物,如BNP及CRP。但CRP的低特异性及BNP的高费用成为了检测的限制。有国内外报道,低血清白蛋白(<35g/L)会增加老年心衰的风险[1]。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ACS不同时期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分析,讨论其与BNP、CRP的相关性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5.4岁。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诊断符合ACS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首次发病4d、发病后10d三次采集静脉血监测ALP、CRP及BNP水平。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B组)及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组(C组)。并跟据入院时血清ALB水平分为低蛋白组(<35g/L)及正常组(35~55g/L)。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并做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时期血清ALB、CRP及BNP水平比较
与入院时相比,发病后三组血清ALP水平均有降低,CRP及BNP水平均升高,但仅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ACS患者三时期血清ALB、CRP及BNP水平的变化(±s)
表1 不同类型ACS患者三时期血清ALB、CRP及BNP水平的变化(±s)
指标 时期 A组 B组 C组ALB入院 40.88±2.88 38.87±3.42 35.83±3.33发病4d 37.12±3.97 35.11±3.13 29.54±2.77发病10d 39.11±2.67 36.97±1.55 34.11±3.25 CRP入院 4.55±3.22 6.34±3.41 10.77±4.12发病4d 7.44±2.22 10.65±3.76 27.98±6.77发病10d 6.47±2.56 7.87±4.09 9.00±3.77 BNP入院 68±22.55 80±14.11 107±25.11发病4d 156±59.33 174±71,90 937±177.34发病10d 117±35.98 143±53.33 249±72.00
2.2 低蛋白组及正常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低蛋白组心衰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发病4d时低蛋白组及正常组血清CRP及BNP水平比较
发病4d时低蛋白组血清CRP及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低蛋白组及正常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数量及发生率分析[n(%)]
表3 发病4d时低蛋白组及正常组血清CRP及BNP水平比较(±s)
表3 发病4d时低蛋白组及正常组血清CRP及BNP水平比较(±s)
发病4d时CRP水平 发病4d时BNP水平正常组(50例) 14.73±4.77 547±200.97低蛋白组(40例) 38.89±5.88 1349±346.22
2.4 血清ALB与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ACS患者ALB水平与CRP、BNP、心衰、死亡率有相关性,呈负相关。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因此,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早期评估及预防有重要意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漫长,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极易发生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研究其危险因素及有效评估指标有重要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急性期反应物,能够促进氧化应激反应,激活炎症细胞,干扰炎症介质,影响内皮功能,调节单核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预测未来的死亡风险,指导临床对冠脉病变防治[2]。
BNP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排钠利尿抗醛固酮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血浆BNP水平升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缺血范围、严重程度及左室功能受损的指标,来进行危险分层并导进一步诊治[3]。
血清白蛋白ALB是由肝脏合成的,通常作为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常用生化检验指标[4]。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低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严重影响预后[5]。本研究表明,ACS患者ALB水平与CRP、BNP、心衰、死亡率有相关性,呈负相关。
ACS在炎症过程中,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影响肝脏,抑制了ALB的合成,当严重应激时,肝脏优先选择性合成CRP等急性期蛋白,继而降低了ALB的合成量,导致血清ALB水平的降低[6]。
综上所述,血清ALP与CRP及BNP对预测ACS患者的预后都有重要价值,且相比于后两者,血清ALP指标使用更为简便经济。ACS患者中低蛋白血症普遍,提高ACS患者血清蛋白水平有重要防治意义。
[1]韩世琴.B型脑钠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临床研究[J].工企医刊,2009(1):4-6.
[2]李卫国,陈开红.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J].当代医学,2010,16(1):56-57.
[3]梁凤焱,杨玉香,刘仲华.B-型钠尿肽系列测定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4):261-263.
[4]春梅,金基永.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0(19):2912-2914.
[5]朱德才,祁彬,杨光耀,等.CRP、WBC计数与冠心病病情的相关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369-370.
[6]张向隆.C反应蛋白对冠脉病变稳定性评估[J].中外医疗,2011(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