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广东省龙川县城中小学生初学蛙泳教学的实验研究

2012-06-01邓军海

体育师友 2012年6期
关键词:蛙泳教学实验实验班

□邓军海

对广东省龙川县城中小学生初学蛙泳教学的实验研究

□邓军海

在观察龙川县城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蛙泳过程中,发现其掌握技术动作慢,连续游进距离短,学习效果差等问题。针对龙川县城中小学生性格的特点,设计出了教学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了教学实验。实验班的蛙泳达标成绩和蛙泳技术评定成绩都明显好于对照班。

中小学生;蛙泳;教学方法;熟悉水性

1 引言

当前蛙泳教学越来越重视基本技术。蛙泳的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对游泳过程中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力量要求较高,如何更快地让学生掌握蛙泳基本技术,有效地促进年龄较小的初学者较快地掌握蛙泳技术的教学方法较少。现代蛙泳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游泳课是在学生的哭声中开始,从培养兴趣着手,所以一开始不能用生硬、冷酷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不适宜年龄小的学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龙川县城的113名初学蛙泳的中小学生,年龄在7至15岁之间。其中水坑地区51人,广场地区62人;男生65人,女生48人;初中有47人,小学66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论文著作等十几篇(部),为教学实验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及理论依据。

2.2.2 观察法

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练的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等观察近一个月,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2.2.3 实验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实验方案。并进行一个月的两期蛙泳教学实验研究。每期共14次课,每次课2小时,之后进行了达标测试和技术评定。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班和实验班,两班学生都是游泳初学者,水平都比较接近;对照班是按常规的蛙泳教学方法进行,而实验班是按下述实验设计进行教学的。

主要教学过程与步骤如下:

1)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是学习游泳的基础,只要先消除怕水心理,后面的蛙泳教学就容易开展。

2)水中行走

在学生下水前,先了解学生对水的感知程度,让好的与差的结对,“按顺序下水手拉手行走或者手拉手原地双腿轻轻跳跃,体会水的阻力,提高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力”[3]。

3)手扶池壁或同伴练习呼吸

呼吸是游泳教学的难点,教学一开始就应当加强这一练习。练习者手扶池壁或者同伴练习呼吸,躯干前倾,脸或头沉入水中;先练习闭气,抬起头后用嘴和鼻一起呼气,呼完气张嘴吸气后再次入水闭气;闭气时间看学生实际能力而定。

4)浮体与站立

单脚轻蹬池壁或者两腿前后开立轻蹬池底,展体俯卧于水中漂浮,身体适度放松;体会水的浮力和身体的平衡,并练习站立。做此练习要注意腿蹬池壁或池底前两臂伸直,浮体后身体展平放松。

5)浮体与滑行

在浮体站立的基础上,加大蹬池壁或池底力量,也可以双腿同时蹬池壁或池底,使人体充分滑行。滑行时两臂和两腿并拢,体会如何减小人体滑行时的阻力,滑行与站立练习同步进行。

6)游戏法

①水中赛跑:游戏者成一排站立浅水中,听口令向前跑,看谁先到达岸边。

②水底寻物:在浅水中,把硬币或者钥匙等物扔进水中;学生听到口令后潜入水中,睁开眼睛把物捡起来,看谁捡的多捡的快。

③打水仗:把学生分成两组,水中相对站立,相距一米左右。听到口令后,用手朝对方泼水,要求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不准用手捂脸或者转身背向对方,体会在满脸淌水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短促的换气法。

④扶板漂浮打水法:分成几组,每组6—8人,游戏者成一排站立浅水中;听口令向前扶板漂浮打水,看谁先到岸边。

7)学习蛙泳技术

“蛙泳基本技术动作对整个蛙泳来说是比较重要的部分,特别是蛙泳的腿部动作,是否规范将影响蛙泳的进一步学习”[3]。

①学习陆地和水中蛙泳腿技术的练习

由于游泳池的辅助练习器械少,就先让学生俯卧在池边集体进行两条腿的收翻蹬练习;然后轮流在练习凳上、椅子上进行收翻蹬腿练习。然后按顺序二路纵队手扶浮板绕游泳池进行练习。

②学习陆地和水中蛙泳臂与呼吸配合技术的练习

集体练习蛙泳臂动作,“两臂伸直并拢,躯干前倾,两臂直臂与手掌一起向侧下方压抓水至两手宽度比肩宽;之后再屈臂与手掌向内后滑水,接着收手伸臂”[4]。在此基础上练习臂与呼吸配合技术。然后就在水中体会蛙泳臂动作一会儿,再转入手臂与呼吸配合练习。

③学习蛙泳腿和臂与呼吸完整配合技术的练习

当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蛙泳腿和臂与呼吸配合技术时,就及时将学生转入完整配合技术学习。“完整技术配合强调收手的同时又收腿,伸臂之后再蹬并腿,蹬并腿后臂腿伸直滑行漂一会儿再进行下一次完整配合”[3]。随着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再逐步过渡到正常的完整技术配合。

8)巩固蛙泳技术动作的练习,增加练习的次数、距离和练习时间

“反复巩固练习蛙泳是在学生掌握好水性和蛙泳基本技术后所采用的方法,”[6]。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组织学生再巩固熟悉水性和巩固蛙泳技术以及两者结合练习;除此之外,还应增加练习的次数、距离和练习时间。要强调在水中练习的时间和练习技术动作的次数,从而使动作定型。

3 教学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3.1 蛙泳教学实验达标结果分析

我们把考核达标分三个等级:分别为50m以上,25-50m,25m以下;其中50m以上和25-50m之间为达标, 25m以下为不达标。对照班共有水坑和广场游泳场的55名学生,实验班共有水坑和广场游泳场学生58人,

通过达标测验得知,蛙泳达标测验通过50m以上者对照班有5个,实验班有9个;25—50m的对照班有39人,实验班有44人,游进25m以下的对照班有11人,实验班只有5人,两个班达标的各段距离人数存在较大的差别。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达标情况来看,两班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蛙泳技术,并能连续游进较长距离。从实验结果看,对照班水坑和广场两个游泳场的学生总体达标率只有80%,而实验班水坑和广场两个游泳场的学生总体达标率为91%。因此;总体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

3.2 蛙泳教学技术评定的结果分析

在游泳教学结束时,进行了蛙泳技术评定。技术评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具体情况如下表:

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技评情况

实验班技评优秀和良好之和为55%,对照班为37%,实验班及格为37%,对照班为43%,不及格实验班为8%,对照班为20%。从总体情况来分析,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蛙泳技术,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连续游进较长距离;只有少部分学生掌握蛙泳技术不够理想,但是对照班技术评定的四个等级成绩中明显不如实验班成绩。对照班不及格人数高达11人,占总人数的20%;实验班只有5人,百分比只有8%;达到优秀等级的对照班学生人数只有3人,而实验班高达7人。实验班中的技术评定的优秀等级成绩高于对照班一倍多,可以看出,实验班技术掌握情况总体水平好于对照班。

3.3 蛙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3.1 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物来帮助促进技术学习

实践已经表明要充分利用同伴或者辅助物来学习技术,因为这样可以加快初学者学习的效果和进度,还可以增加安全系数等。

3.3.2 要注意手脚配合时的协调性

初学者通常在完整练习时出现蹬腿同时又划臂,极不协调。这是因为手臂前伸后没有滑行,急于划臂;还有一个原因是收腿慢,蹬腿滞后。因此在教学中先强调腿蹬后手臂保持伸直成并拢姿势滑行一段距离,然后从做蹬三次腿划一次臂;逐步过渡到蹬两次腿划一次臂,到最后回到正常的一次蹬腿一次划臂一次呼吸。

3.3.3 应反复加强巩固蛙泳各个动作的练习

在初学者的蛙泳教学中,所学习的蛙泳动作不稳定,容易忘记,应当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把蛙泳各个动作巩固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大部分初学蛙泳者,胆子小,怕困难。站在齐于胸部深的水中会感到紧张,并会产生恐惧感。因此,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传授蛙泳技术;应选择在相对较浅的水域进行水性和趣味游戏练习,水位最好在胸部以下。这样有助于加快消除学生怕水心理,对接下来的熟悉水性和技术练习都有较大帮助。

4.1.2 对于蛙泳初学者,应当先注重腿部动作,并反复练习使其动作巩固定型;为配合臂及臂和呼吸的练习打基础,通过单一练习逐渐过渡到完整技术练习;从而循序渐进地安排练习内容和手段等。这有利于其更快地掌握蛙泳的基本动作。

4.1.3 从达标测试和技术评定的数据中可知,虽然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学会蛙泳,但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成绩还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班学生的达标和技术评定的总体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

4.2 建议

4.2.1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时,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及心理特点等特征来设计适合当地学生喜爱和容易练习的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掌握效果。

4.2.2 由于龙川县城和毗邻的另外几个县城从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地理气候环境等条件都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在河源其它几个城区采用此种蛙泳教学方法也是可行的。

4.2.3 在学生学习游泳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并创造良好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

[1]梁赋.谈游泳中的恐惧心理[J].北京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2]张殿亮.游泳平行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4(1):96—99

[3]张殿亮.初学蛙泳四步教学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3):19—21

[4]季浏等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梅雪雄主编.游泳(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6]李剑.蛙泳教学的实验研究[J].游泳季刊,2006(1):12—14

[7]李文静著.游泳学练问答[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G807.2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01

猜你喜欢

蛙泳教学实验实验班
东京奥运会闫子贝与国外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山海呓语 意气相生一一小学美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山海经》的教学实验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