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增值应用成厂商差异化竞争关键
2012-05-30孙赢
特约撰稿人 | 孙赢
未来,增值应用是智能电视最大的价值体现和价值延伸,改变智能电视增值应用匮乏的现状是目前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智能电视自2011年推出至今,一直备受关注,有认可也有质疑。但国内品牌厂商在智能电视产业的布局可谓不遗余力,2012年初陆续推出了智能电视新品,除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下载各类应用软件及点播视频节目外,还增加了语音控制、手势识别、多屏互动等交互功能。由此可见,彩电的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且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智能电视的增值应用成为了消费者愿意为智能电视埋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厂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找准定位并注重用户体验
无论是智能手机、PC还是平板电脑,都是承载海量信息的终端,这是信息时代的趋势。电视摆脱了单一的广播节目接收,开始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寻求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各类的智能信息终端中,智能电视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它独有的特性来吸引消费者,这才是智能电视产业的发展之道。
从现阶段来看,智能电视最首要的角色是家庭的休闲娱乐中心,同时在其他方面实现功能的延伸。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体验主要集中于视频内容的点播、人机交互的实现方式和应用软件的使用等方面。
对于视频内容点播,消费者的基本要求是清晰度和流畅度,这和产品自身的软硬件配置、视频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环境等都息息相关。电视摆脱了单向接收,但节目内容的播放仍然是电视机的主要任务。相对于IPTV和互动电视,智能电视的视频内容点播是依赖于宽带网络环境的,当然随着未来宽带网络的普及和提速,智能电视视频点播将不再受限。但就目前来说,考虑到全国家庭宽带的普遍现状,企业需要在此前提下,通过其他手段来提升视频内容点播的清晰度和流畅度。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成为智能电视的致命缺陷。
对于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可谓花样别出,除一般遥控器、体感遥控器、无线键盘鼠标之外,今年年初,各大品牌均推出了带有语音控制或动作识别功能的产品。尽管应用中存在难度,如对中国各地区的方言识别能力有限、存在误操作现象等,但相对于其他方式,语音控制似乎是目前在电视机上实现人机交互功能的理想选择之一。而手势识别技术,除了可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外,还可应用于体感游戏上。目前,业内对何种交互方式最适宜仍无定论。但新技术的不断加入,为智能电视人机交互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使消费者的体验不再单一。
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用户良好的体验来自于软件的丰富度以及与电视特性相匹配的程度等。相对于苹果和谷歌的系统针对智能手机开发的数十万级别的增值应用,目前智能电视的应用数量还只能以千来计,且许多应用来自于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热门应用移植,缺乏与电视特性相匹配的应用。未来,智能电视最大的价值体现和价值延伸将属于增值应用。改变智能电视增值应用匮乏的现状是目前行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增值应用匮乏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电视产品提供的增值应用数量极其有限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智能电视市场规模还未发展到吸引足够的应用开发者加入的程度,虽然当前智能电视机型超过300款,市场保有量超过1000万台,但与智能手机超过9亿的用户数相比可谓相差悬殊;另一方面,智能电视市场还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来支持更多的优秀开发者加入。目前,增值应用的开发更多的是因为整机厂商为了销售产品而推动,现阶段厂商处境仍然比较尴尬。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现有的形势来看,开发出适合智能电视的少量优质应用是急需且可行的。其目的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智能电视,以及通过优质应用来增加用户的使用粘性,使其能够在智能电视终端上停留更久,把流失的电视用户拉回到电视机前来。
其次,适当拓展应用领域。智能电视的应用服务已经从完全的通信、社交、游戏等应用领域延伸至教育、金融、餐饮等融合实体的行业服务领域。虽然其服务模式尚不成熟,但应用体系与服务体系的融合已出现端倪。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也将带动智能电视应用更加丰富。
第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整合资源的同时,需要探索适合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目的是以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来维护开发者的权益,最终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这涉及到智能电视应该使用何种操作系统、采用封闭系统还是开放系统以及在用户数不足的情况操作系统是否需要统一等一系列问题。
智能电视是行业转型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当前彩电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利润偏低等问题,智能电视早已成为整机企业利润及市场增长的新契机。不断挖掘智能电视的应用潜力,寻找和其他同类业务的差异点,最终使智能电视的使用和服务形态能够不断延伸出更多的价值是产业链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