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胶济交通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研究

2012-05-29

河南林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胶济经济带产业结构

陈 颖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胶济交通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研究

陈 颖

(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郑州 450045)

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以胶济交通经济带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然后通过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方向系数解析现状转换状况。最后综合各项指标将胶济经济带划分为稳定、加速、发展、潜力4种转换类型,为未来产业结构合理转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产业结构转换;主成分分析;胶济交通经济带

1 研究区域、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胶济交通经济带是山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带,包括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6市,是山东省产业经济的主体。2007年,胶济经济带的总面积及总人口分别为6万km2、3 807.23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8%、40.65%;而经济总量为14 813.78亿元,占全省的57%[1-2]。

1.2 研究方法及计算模型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测度:利用主成分分析实现对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测度,通过原有指标变量的变换,把原来多个指标纷乱的信息用几个大的主成分因子来代替,消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3-4]。

1.3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08》,部分数据根据基础数据算得。

2 胶济交通经济带产业结构转换分析

2.1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

2.1.1 指标因素的选择

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内产业部门的组合方式和生产要素的宏观集聚状态。一切影响生产要素和部门生产条件的因素(如投入因素、制约因素及政策因素等)都会对产业结构及其转换产生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单一指标不能准确全面地衡量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5-7]。因此采用多元指标作为测度因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供给能力、需求能力等6方面14个指标构建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1.2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寻找产业结构转换的主要因素。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胶济经济带的6市84个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前4个主因子解释14个变量,其特征根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及因子载荷见表2。

表1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注:数据指标根据统计年鉴基础数据计算。

表2 因子载荷与特征根值及累计贡献率

从因子载荷分析,每万人拥有的各类专业人员(X2)、城市化水平(X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6)、人均可支配收入(X7)等在第1主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其中X2反映的是技术创新的潜力,X3反映供给能力,X6、X7反映需求能力,X13、X14是政策推动,所以第1主成分可归结为技术因子、供给需求因子及政策推动因子;第2主因子中,全员劳动生产率(X1)、人均利税额(X4)、人均利用外资(X9)、第2产业占的比重(X10)载荷较大,可归为技术创新潜力、供给因子、对外开放效果、产业结构效益因子;第3主因子中外贸依存度(X8)、产业结构效益(X11)载荷较大,可表示为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结构效益因子;第4主因子中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区域的比重(X12)载荷较大,是政策推动的因素。

从因子的信息贡献来看,4个因子可解释的信息量比重分别为43.233%、29.868%、14.786%、9.278%,累计贡献率为97.155%,并且信息贡献能力逐渐下降。因此,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转换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创新能力、供给能力、需求能力、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因素、政策推动因素。从作为最主要统计指标的第1主成分中各变量的相关性来看,政策因素、供给需求能力和对外开放能力是胶济经济带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效益因素是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潜在因素。同时表现出现阶段胶济经济带仍以资源消耗、政府投资及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转换,企业创新和结构效益方面所起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将来发展要着重提高劳动者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科技水平,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结构效益。

2.1.3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指数评估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4个主成分分析的贡献率为43.233%、29.868%、14.786%、9.278%(累计贡献率97.155%),得各主成分权重值分别为0.445、0.307、0.152、0.096,加权后得到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指数的评估模型:

计算结果如表3。

表3 产业结构转化能力综合指数及位次

从表3中看出:(1)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地域差异明显。青岛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最强,综合指数为4.4969,转换能力最弱的是潍坊,两市相差7.2538。并且6市综合指数数量呈金字塔形状,产业结构转换指数高于平均值的仅有青岛市1个,其他5市均低于平均值1.8429。(2)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通过综合指数的位次(青岛、济南、威海、淄博、烟台、潍坊)基本与各市人均GDP位次吻合,说明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潜力大。(3)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强的地区其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如青岛、济南和威海,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有促进作用。(4)通过4个因子与综合指数的数值大小、正负比较,最后的综合指数主要取决于F1的大小、正负,即技术创新、政策需求和需求能力对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起着决定作用[8-9]。

2.2 产业结构转换演进状态分析

2.2.1 产业结构转换速度

计算6市2000-2007年GDP和第1、2、3产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代入公式(1)得出表4。

表4 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

从表4中看出:(1)产业结构的转换速度系数均较高(高于0.3),进入21世纪以来,胶济经济带各市积极与转型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接轨,产业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换,其中潍坊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最快达到1.1734,2000年后潍坊市抓住全球化和国家政策等机遇紧跟胶济经济带的发展步伐,努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部门,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较快。(2)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差异明显,最大值的潍坊市是济南市的3.78倍。高于全产业带平均水平的有烟台、潍坊、威海,而济南、青岛、淄博则低于均值,均值上下的城市数量分布比较均衡。

2.2.2 产业结构转换方向

社会经济转型期的胶济经济带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较快,但资源禀赋、地方政策侧重差异等因素,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方向不同,通过产业结构的转换方向预测未来产业结构状况,为产业结构向合理性、高级化转变提供主要依据[10]。

从表5看呈现出以下特征:(1)数量上,第1产业的变动系数都小于1,说明第1产业的结构比重逐渐变小,就城市来看青岛市的方向系数最小,潍坊最大,这与实际中2市第1产业产值比重的关系吻合;第2产业变动系数除淄博外,其他5市均大于1,说明各市在积极加快工业化的发展;第3产业的转换方向系数都大于1,进一步表明胶济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2)类型上,根据不同产业比重不可能同时上升或者同时下降及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第3产业比重是上升的),分为3种类型。

第1种类型:β1<1,β2<1,β3>1

第2种类型:β1<1,β2>1,β3>1

第3种类型:β1>1,β2<1,β3>1

其中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5市属于第2种类型,第2产业和第3产业比重均是大于1,产业结构转换是一种高水平的合理化转换;淄博属于第1种类型,由于淄博市是山东省的重点工业化地区,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很大,工业结构偏向制造加工业,2000年以后原来的工业发展条件变为不利因素,第2产业转换系数相对较小。

表5 不同产业转换方向系数

3 产业结构转换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胶济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及转换方向,可以看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强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相对较慢,青岛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数最高,而转换速度较低;潍坊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数最低,但转换速度最高。这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1次产业结构转换和经济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转换有着本质区别。2000-2007年转换能力强的地区转换速度低,表明产业结构在第1次转换后比较合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提高[1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速度的关系比较复杂,根据6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速度的位次关系,可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

第1种类型:转换能力较高,转换速度稳定,归为稳定转换型,此类产业结构转换比较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属于这种类型的是青岛、济南2市。

第2种类型:转换能力相对较低,转换速度较快,归为加速转换型,此类城市正在积极培育优势及主导产业,加速产业结构的转换。属于这种类型的有烟台、潍坊2市。

第3种类型:转换能力和转换速度都相对较低,归为发展转换型,此类城市原有工业基础雄厚,重工业及传统制造加工业比重大,原有的工业优势在现阶段变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未来的发展中要积极转换发展思路,完成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渐进行产业结构转换。属于这种类型的是淄博。

第4种类型:转换能力和转换速度均较高,归为潜力转换型,此类城市具备转换的优势条件,并且正处在转换的快速阶段,产业结构效益的潜力大,属于这种类型的是威海市[12-13]。

4 结论

通过以上产业结构转换状况研究表明胶济经济带进入全新的产业结构转换阶段,具有以下特征:(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2)现阶段供给需求因素、政策推动因素、对外贸易是决定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决定因素,而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因素是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潜在因素。(3)经济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转化能力与转换速度呈现负相关关系。(4)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方向正向合理化、高级化转变。(5)最后对产业转换的综合分析得出4种不同的转换类型:稳定转换型、加速转换型、发展转换型、潜力转换型。

[1]胡锦涛. 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卢中原. 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J]. 经济研究,1996(7):38-45.

[4] 李源,贾士义,路紫.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区域差异及特征解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4):93-96.

[5]李小建. 经济地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贺灿飞.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J]. 经济地理,1996,16(3):68-75.

[7]张涛.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其转换能力评价[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2):31-35.

[8]李占国,高志刚. 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转化能力研究[J] . 经济问题探索,2007(8):35-40.

[9]高志刚.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J]. 生产力研究,2003(1):151-165.

[10]韩延玲. 新疆县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评价[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8):4-7.

[11]刘冬荣. 湖南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32(1):124-129.

[12]刘涛.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及其产业结构转换研究[J]. 东岳论丛,2001,22 (6):49-51.

[13]刘耀彬,王启仿. 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力及其结构效益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05(1):147-149.

2012-05-15

F129

A

1003-2630(2012)02-0011-04

(责任编辑:王文彬)

猜你喜欢

胶济经济带产业结构
济南不只有一座老火车站
胶济铁路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胶济铁路 走过百年
百年史话 胶济铁路回归始末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