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住宅主体结构PC体系优劣分析与建议

2012-05-26LiJie

住宅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工费现浇剪力墙

■ 李 杰 Li Jie

1 概述

我国五六十年代及七八十年代均大批运用过预制钢筋混凝土P C(Prefabricated Concrete)建筑技术,但由于抗震及渗漏两大问题未彻底解决,被迫下马。199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文),鼓励进行住宅产业化,但至今效果不显著。我国虽然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建筑市场,但建筑生产仍是“放下锄头,拿起砌刀”的粗放型模式,是典型的“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制造方式,与国际先进产业化技术相差甚远。

住宅产业化PC技术未能推广主要原因仍是二大障碍未冲破:一是技术问题(主要是预制结构技术及其集成),二是成本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人工费猛涨(木工已达300元/天,超过白领)、绿色环保要求高等因素,不少有远见的企业(含房地产开发、施工企业、构件公司、设计院、科研单位等)对住宅产业化进行了技术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囊括性地对国内外住宅产业化结构体系主要体系进行剖析,分析未能推广的原因,供同行们参考。

2 国内住宅结构外墙结构产业化PC技术体系分析

2.1 先安装后现浇的框架内浇外挂PC体系

外墙预制PC外墙板,PC板上部与现浇RC(Reinforcement Concrete)梁、两侧边与现浇RC柱锚固(图1、2),PC下边悬空,户内梁、柱、楼板均为现浇,PC不参与主体结构承重设计计算。该结构施工工期为5~6d/层,PC板重2~6t/块不等,厚度为150~180mm,宽为600~6 500mm/块,高为2 950mm左右(层高﹣20板厚)。户内做内保温(一般为聚苯板EPS/XPS)。

此结构适应框架体系,利用现浇柱、梁把PC板锚固好,连接节点均为现浇。可实现外墙100%预制,整层预制率可达30%~45%,成本增量为380~500元 /m2。

体系缺点:框架体系室内存在柱、梁,不符合客户需求。该PC不适应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若18层高层为框架,则柱子大小达900×1 000左右,占室内空间很大。造价高,客户性价比不高。

2.2 先现浇后挂板的框架内浇-外挂PC体系

现浇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后,再在外墙后挂PC板,基本同2.1体系,极似后挂玻璃幕墙板。后挂PC板下方与楼板之间为后浇混凝土(图3),PC上部用角铁与主体结构相连(图4)。外墙预制可达100%,整层楼预制率可达为70%以上,内保温体系。不参与主体承重,造成大楼含钢量增加60%。PC不参与主体承重设计计算。

体系缺点:同2.1,且占用空间大,PC板拼缝内的防水难处理。

2.3 不参与主体结构承重的剪力墙PCF体系

剪力墙外墙分为二部分,朝外部分为预制PCF(Prefbricated Concrete Form),朝内部分为现浇,叠合组成剪力墙(图5),PCF仅起到外墙模板作用(图6),外墙厚度为:85厚PCF+200厚现浇RC+55厚EPS内保温+12厚石膏板=352。外墙可实现PCF/PC率100%,整层预制率40%~55%。PCF不参与主体承重设计计算。一般做聚苯板内保温。成本增加400~550元/m2。PCF板大小同上,适应剪力墙体系。

体系缺点:不适应框架体系,PCF不参与主体承重,存在浪费,为“产业化而产业化”之嫌。整楼含钢量增加约10%,缩小室内空间30mm左右。成本增加较多,客户性价比不高。

2.4 参与主体结构承重的剪力PCF墙体系

基本同2.3体系,但80~85厚PCF中有30厚参与主体结构承重设计计算(图7),此PCF外墙厚度:85厚PCF(含面砖)+170厚RC +55厚EPS内保温+12厚石膏板=322(图8)。传统结构外墙厚度:20厚内粉刷+200厚RC+25厚外墙粉刷+55厚外保温+10厚面砖=320,故外墙占用空间仅相差2mm,厚度几乎无差别。此体系剪力墙RC 部位竖向钢筋由双向,减为竖向1排钢筋,比不承重PCF体系节约钢筋10%。成本增加350~400元/m2。

体系缺点:80厚PCF仅有30厚参与承重,不是100%,且严重依赖RC剪力墙。比不承重的PCF有改进,但改进不十分突出。

2.5 非主体承重的外墙夹心保温PC体系

和2.1近似,但把外墙PC板中间加一层保温层(一般为XPS板)(图9),外墙基本构造为(图10):内侧200厚PC板+30~90厚保温材料(一般为XPS板)+60厚PCF板,内与外板通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RF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连接件连接。PC板不参与主体承重设计计算。边缘构件(暗柱)为现浇。费用增加400~800元/m2。

体系缺点:实际传力路径不清晰,内外连接件存在局部冷桥现象且造价高。外侧PCF仅为一块保护板,损失室内空间约50厚。若外墙渗漏,处理难度大。不适应高层剪力墙体系。整楼增加含钢量约10%以上,成本增加,客户性价比不高。

2.6 作为主体结构承重的套筒连接型外墙夹心保温PC体系

外墙剪力墙除暗柱部位现浇外,其余外墙全为预制(图11),PC板一般构造为:180~200厚钢混凝土(参与主体承重)+30~90厚夹心保温+60厚外叶钢混凝土板,内外板通过RFP连接。承重PC墙体上、下连接为套筒半注浆模式(套筒上半截在工厂预制PC板时与钢筋螺纹连接完毕,套筒下半截现场吊装后再灌浆。为减少套筒上下眼对准的操作难题,剪力墙内钢筋传统为2排竖向钢筋减少为1排,增大钢筋大小,预制剪力墙内仅为一排灌浆套筒连接钢筋(图12)。外墙预制率可达90%(暗柱现浇),成本增加500~700元 /m2。

体系缺点:施工难度较大,承重受力不明晰,还在摸索阶段。局部冷桥难处理,局部需做外保温。外墙一旦渗漏难处理。成本增加,客户性价比不高。

2.7 作为主体结构承重的钢筋连接型外墙夹心保温PC体系

基本同2.6,仅把套筒取消,预制剪力墙的上、下PC板连接改为钢筋焊接形式(图13、14)。

体系缺点:施工难度大,焊接量大,工效低,且局部存在冷桥。一旦渗漏难处理。成本增加,客户性价比不高。

2.8 无保温的夹心式混凝土剪力墙PC体系

剪力墙两侧不用常规模板施工,而是预制两块50~60厚PCF板当作模板(图15),内外PCF板用钢筋连接成为一个“火柴盒”,空心夹板,边缘构件(暗柱)全现浇(图16),内保温。成本增加约200~300元/m2。预制率可达35%以上。

体系缺点:存在两块PCF,增加造价、浪费室内空间,实质上主体承重结构未实现产业化。成本增加,客户性价比不高。

2.9 外保温与预制板一体化PC体系

同2.3体系相似,主要区别是PCF板预制时,将外墙外保温板与PCF板现浇在一起(图17、18),无需再做内保温,增加成本约300~400元/m2,外墙PCF预制率可达100%。

体系缺点:边缘构件等仍存在大量现浇,梁与柱的节点连接难度较大。外保温久后存在开裂、脱落的危险。

2.1 0 整体劲性混凝土PC体系

柱、梁为预制工字钢劲性结构,叠合楼板(图19、20),框架体系,先梁柱节点工字钢焊接后,再节点与楼板现浇,预制率达80%以上。现场模板量仅为传统的3%,节约现场人工80%,增加成本约400元/m2。

体系缺点:仅适应框架结构体系,不适应剪力墙体系,施工难度大,且造价高。预制外墙板难以统一。成本增加,客户性价比不高。

2.1 1 能抗震的框架混凝土全装配式PC体系

外墙、柱、梁、叠合楼板为全预制PC,仅梁柱节点及叠合楼板上半部分整浇(图21),预制率可达80%。成本增加1 800~2 500元/m2。柱上、下连接采用套筒注装,梁与梁钢筋连接采用套筒注浆或局部焊接。

体系缺点:造价太高,仅能少量试点。主要适合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难度十分高,且与国家规范不完全符合,须逐一论证。

2.1 2 非抗震框架混凝土全装配式PC体系

外墙、内墙、柱、梁楼板等均为预制PC(图22),仅梁柱节点及楼板上半部分整浇,预制率85%以上。增加成本700~800元/m2。钢筋连接主要为搭接,局部焊接。

体系缺点:不符合国家抗震设计规范,不能建造商品房,只能运用在非抗震地区,不适用我国大陆。

3 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结构主要做法

3.1 日本

高层住宅均为框架结构,梁、柱、墙、叠合楼板均为预制PC(图23),梁、柱钢筋的连接为注浆套筒(图24),仅节点及楼板上层混凝土为现浇,预制率达75%以上。人工费占建筑造价70%左右,采用PC主要为节约人工、减小成本。PC楼造价比传统的低。日本为高地震国家,房屋均需抗震,但为柔性抗震设计体系,但我国为刚性抗震设计体系,高层一般为混凝土剪力墙或钢结构,设计体系不一样,且人工费低,PC造价高,故不能照搬过来。

3.2 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地区

欧美住宅多为1~3层的别墅,高层住宅偏少,多为木、钢结构,构件制作分工细、广,社会模数化、商品化程度极高,且欧洲、新加坡等大多数非抗震区,如楼梯间为预制板(图25、26),但不满足抗震要求,故亦不适合我国大陆。

4 我国发达地区住宅产业化结构主要做法

4.1 台湾

预制率、节点处理(图27、28)等类似日本模式,故不能照搬应用于大陆。

4.2 香港

高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为不抗震结构,故暗柱少、配筋少。凸窗(图29)、外墙(图30)等多为预制,柱、梁等为现浇,钢筋连接为搭接,预制率60%以上。由于该体系不抗震,故不适应内地。

5 当前症结

我国多年来鼓励推广住宅产业化,但“雷声大、雨点小”,主要是由于我国建筑设计规范(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规范、抗震设计规范)不吻合产业化、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集成技术弱、社会标准化程度低等造成的。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建筑人工费为建筑造价的50%~70%,但我国人工费近年虽有所增加,但仍仅占28%左右,人工费单价在涨,材料费、机械费等也在涨,造成人工费占建筑造价的比例增长率不大。推广产业化,人工费倒逼是关键。只要人工费占建筑建造成本40%以上,政府、企业不得不寻求能节约人工的产业化形式来建造,设计规范、社会标准化均会与时俱进,PC一定将会广泛被迫推行。

当前PC预制结构形式不能推广,其直接症结是目前PC各种体系仍不能完美地同时解决形成下述6个问题:①满足抗震;②施工方便;③成本适当;④能防渗漏;⑤保温节能;⑥集成技术。

6 建议

(1)修改现行有关设计规范,使之与产业化推广相适应。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不适应结构产业化的推广,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正在编制,期望有所技术突破。

(2)加大技术创新尤其是技术集成力度。培育大型科技攻关企业,扎实建立技术啮合平台,重点放在结构体系的研究。

(3)要多借鉴日本等产业化技术加以中国化,施行“拿来主义”,少走弯路。

(4)充分重视“民工荒”倒逼产业化技术进步工作。我国当前劳动力成本占我国工程造价的28%左右,近几年出现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每年上涨10%~20%,现在民工工资250~300元/天已司空见惯。多培训建筑产业化工人,使传统的耗工施工模式逐渐退出。

(5)加大住宅产业化益处的宣传力度。目前环保压力大,建筑材料、生产、施工、使用占全社会能耗的50%以上,实现环保节能的建筑产业化模式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6)初始推广阶段须有政策扶持。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等在推广建筑产业化初始阶段,利用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鼓励,目前北京、上海已出台相关鼓励产业化政策,但全国尚未普及。

猜你喜欢

人工费现浇剪力墙
人工费动态指数及材料价格综合指数
水电工程合同中人工费调差现状分析与建议
现浇箱梁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长束伸长量计算和量测的误区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应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浅析
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管控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设计的探讨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