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2012-05-25刘道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8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病情

刘道英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慢性的严重精神疾病。目前该病以综合治疗为主。由于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不仅对治疗的依从性,而且还对治疗效果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1]。由于病情的影响,常规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干预效果可能不够,所以我们考虑采用系统心理护理。现将两种不同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6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男72例,女34例;年龄23~71岁,平均47岁;病程1.2~5.3年,平均2.7年。10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3例。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和基础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即患者情绪有明显异常时给予相关的心理支持,平时不过多主动干预患者的情绪状态。观察组在全面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 阶段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状态,给予分阶段的心理支持。①急性期:急性期患者自我认知和控制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过激情绪或行为,此阶段千万不可刺激患者,主要采取安抚、暗示等心理支持。不要和患者正面冲突,也不要对患者的异常行为给予过多干预,而是在保证患者不会伤及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让患者适当发泄,尽量避免强制制动措施,在患者情绪稍缓和后与患者交流,引导患者尽量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惑。交流过程中以倾听为主,不管患者说什么,都不要表现出不屑或疑惑,可以握着患者的手,注视患者的眼睛,让患者感受到护士是自己的朋友,愿意和自己一起承担心中的困惑。②稳定期:此时患者病情发作的频率已经大为减少,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和护士正常交流,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能有较为客观的辨别能力。此时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向患者介绍一些精神分裂的病因、治疗、预后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引导患者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可根据患者兴趣,引导患者适当做一些活动,如体育、园艺及了解相关的社会新闻,让患者的情绪保持相对积极、稳定。③康复期:此时患者基本已经恢复正常,但由于已经看到康复的可能性,而认识到需要面对回归社会后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长时间脱离社会生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严重者可导致病情反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心调整,此时的心理护理以鼓励、引导为主,指导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生活技能训练,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针对患者的疑惑,如来自家庭、社会、自身等方面的,给予相关的解释和鼓励,增强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

1.2.2 多层次护理 ①护士作为主要的护理角色,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起居、服药、运动、饮食等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护理,并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关的心理支持,与患者家属、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发动其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整体康复工作中来。②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参与相关的心理支持工作。家属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口味,给予更好的营养调整,引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在患者的生活起居方面,给护士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与患者一起运动,帮助患者完成感兴趣的工艺品制作,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等;患者出院前后,做好相应的物质准备和心理支持。③做好相关的社会支持工作,主要由护士指导患者的家属、朋友进行,应提前打好招呼,在患者出院后,其家属、朋友、邻居、同事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尽量避免患者受到刺激,而护士也要嘱咐患者,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1.3 数据处理 ①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患者生活质量[2],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生活能力、工疗情况、社交能力、讲究卫生以及关心和兴趣。共36个项目,每项0~5分,分数越低,社会功能缺陷越轻。所得评分输入SPSS 12.0软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半年后统计护理效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情绪或行为异常导致的严重后果。两组治疗前后的IPROS评分结果详见表1。纵向比较:治疗前两组上述5个维度评分差别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自身前后对照:上述5个维度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表1 两组IPRO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IPROS评分比较 (分,s)

生活能力 工疗情况 社交能力 讲究卫生 关心和兴趣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33.8±0.4 2.1±0.43.8±0.5 1.9±0.34.0±0.7 2.5±0.43.6±0.6 2.2±0.44.1±0.8 2.5±0.5对照组 533.8±0.5 3.3±0.63.9±0.4 2.7±0.44.2±0.6 3.4±0.53.5±0.5 2.9±0.63.9±0.7 3.4±0.6 t 0 12.11 1.14 11.65 1.58 10.23 0.93 7.07 1.37 8.39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 >0.05 <0.01 >0.05 <0.01组 别 例数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王琼等[3]的研究显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的担忧较为明显。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患者对自身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对病情能否康复的怀疑,以及对自己精神、行为的异常感到苦恼。对家庭的担忧,主要是考虑家庭成员能否接纳自己,或像病前一样接纳自己。对社会的担忧,主要是考虑自己能否和病前一样,受到平等的社会对待。可以说,患者的担忧是多方面,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心理支持。若患者一个人承受会感觉心理压力太大,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我们采取综合心理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有区别、有重点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尽可能顺利康复。护士作为主要的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2]。在平时的护理操作中,护士要注意语言、态度得体,要让患者感到护士是和自己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的,患者通过与护士的接触,感受到鼓励,而且能够倾诉自己的感情,这对于稳定患者情绪非常有利。但仅仅有护士的工作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发动患者家属共同参与,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并指导家属进行相应的社会支持工作,以便患者在回归社会后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4]。

从本文结果来看,虽然两组IPRO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提示系统心理护理是可行的。我们认为,在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系统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不仅要发挥专业性,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准确的细节化服务,而且还要发挥主动性,引导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1]李玉,褚惠英,李秀梅.综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23):35-36.

[2]叶水仙,张巧云,郑秀霞,等.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1):53-55.

[3]王琼,罗捷,唐丽.2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6):2661-2662.

[4]曹新妹.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66.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