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游泳救生员从业现状与个人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2-05-25李会明杨金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文|李会明 杨金(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从业现状与个人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文|李会明 杨金(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对救生员的从业现状和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游泳救生员的素质,对规范游泳场所的管理工作,促进游泳健身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研究表明,云南省游泳救生员从业现状不乐观,个人需求以物质性需求为主、发展性需求为辅。
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12月,云南省共有对外经营游泳馆(池)271家,每年超过百万人次参与游泳,全省建档在册的游泳救生员已超过3000人,从泳池救生员配备标准看,云南省的游泳救生员完全能够满足游泳健身市场的需求,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游泳救生员流动性大,每年都存在很大的缺口,仅昆明市每年的缺口大约在300~400人左右。
笔者对昆明市内40家游泳场所的219名游泳救生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219份,回收215份,其中有效问卷208份,有效率96.74%。此外,还走访了云南省游泳协会、云南省群体指导中心、云南省体育局体育产业处,以及40家游泳场所,与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培养机制、管理体系等相关问题。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从业现状
1 游泳救生员的学历
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也是很多行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游泳救生员的文化程度应为初中毕业以上” 。游泳场所在选拔救生员时,除了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关的救生实践能力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较好地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心肺复苏原理及救生医疗设施的使用,才能对挽救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表1显示,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学历较高,以大专学历为主,中专学历为辅,本科学历的人数较少,仅占3.8%,救生员中没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与游泳救生员“强度高、责任重、压力大、报酬低”的职业特点有关,很多高学历的人员更愿意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二是与云南省游泳健身市场不景气,市民游泳健身意识不强,政府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游泳健身行业成本投入较高,如果没有政府投入,对消费者收费也水涨船高,以云南南财经大学游泳馆为例,作为云南省目前最好的游泳馆,其收费标准为单次88元,令很多人望池兴叹;三是与云南省的教育部门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引导有关,在“先就业后择业”的引导下之下,很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也加入到救生员队伍中来,逐渐打破了原来的“体校毕业生垄断云南省游泳救生员市场”的不合理现状。
2 游泳救生员的专业
与游泳救生员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关系更为密切的应当是专业救护知识的储备情况,即这些救生员接受过什么样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专业教育(或培训)的年限如何?
表2显示,在被调查的208名游泳救生员中,52.4%的救生员为非体育专业毕业,体育专业毕业的救生员主要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其次是社会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就目前的专业结构来看,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专业结构不太合理,体育专业毕业的救生员所占比例偏低。分析发现:云南省游泳救生员待遇低,加上游泳场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宽招聘条件,很多身体健康、能吃苦、对工资要求不高的初中、高中、中专毕业人群,迅速加入到救生员队伍中来,而受过体育专业教育的毕业生只是将救生员视为一个短期的、过渡性的工作,一旦找到更合适的岗位就会选择离开,造成体育专业的救生员流动性大,所以游泳场馆更愿意招聘那些学历不高、能吃苦、能长期工作的人员担任游泳救生员。
3 游泳救生员的资质水平
游泳救生员等级是评判救生员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2009年开始执行的《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游泳救生员的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不同的等级,学习培训的内容不一样,需要具备的能力也不一样,等级越高资质越高。
从表3看出,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等级偏低,以初级和中级救生员为主,高级救生员较少,仅占被调查者的2.4%,另外还有15.4%的救生员属于无证上岗。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很多游泳场所对救生员资质没有明确要求,不能按救生员资质水平发放报酬,高级救生员与初级救生员之间的收入几乎无差别;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主要是少数游泳场所管理不到位,因急于招工而忽略了相关管理规定,致使不具备救生员资质的人员混进了救生员队伍。另外一个现象也普遍存在,即大部分有等级证书的救生员能力低下,远远达不到该救生员所持等级证书的资质水平。调查还了解到,主管救生员的行业协会几乎不开展年终考核和定期再培训工作,这样势必会埋下很大的游泳池安全隐患。
4 游泳救生员的来源分布
表4显示,云南省游泳救生员来源分散,以专职为主,兼职救生员占被调查对象的29.8%。做兼职的救生员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中小学教师、其他行业人员,他们利用假期,课余时间或工作之余在游泳场所做兼职救生员或教练员,这部分人群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5 游泳救生员队伍的年龄、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能够最直接反映一个群体的体力基本状况,同时还反映出群体知识经验的积累程度。表5显示,云南省游泳救生员中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救生员占被调查对象的64.9%。从年龄构成上凸显了年轻化的特征,这与很多游泳场所在选择救生员时,以身体强壮的年轻人为主有直接关系。
从性别来看,男女救生员比例差距较大,在被调查的208名游泳救生员中,女性救生员仅占总数的6.2%。造成女性游泳救生员较少的原因:一是职业特点的要求,大众游泳救生员一般要长期在日光下曝晒(室外场所),或是呆在充满氯气和漂白粉气味(室内场所)的环境中,因此许多女性都不愿意从事救生员工作;二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救生员的职业地位不高,雇主对女性的能力认识不足,游泳救生员职业只得到很少女性的认可;三是出于安全考虑,女性担任游泳救生员的游泳场所,场馆收入会增加,但安全隐患也会随之增加;四是在溺水救护中不仅要具有果断、冷静的心理,而且对体力的要求较高,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会造成很多不便,基于上述原因,游泳场所更青睐于男性救生员。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需求状况
根据心理学理论解释,需求是指有机体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需求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行为的出发点,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发展是按照从生存需求到发展需求、从自然需求到社会需求、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由低层到高层、由基础到上层的次序发展的。
1、希望获得更理想的学历
结合表1、表6可以看出,云南省游泳救生员是一个积极上进的群体,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明确表示希望获得比现在更高层次的学历。原因包括:一是社会发展需求下,要求人们具备更高的文化程度;二是社会竞争不断加剧,高学历者在职业竞争、职业流动以及赢得职业声望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三是利益使然,目前的许多岗位和薪酬制度都与学历高低密不可分,只有通过提高学历,才能获得更多的择业机会,进而改善收入状况。
2、希望获得高于现在的工资收入
表7所示,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工资收入在每月800~1200元之间,与云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10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515元的水平相比,全省游泳场所救生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明显偏低。这与游泳场所的经营状况有关,游泳场所的日常维护投入较多,当经营收益不好时,往往会影响到救生员的收人。
表1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学历情况
表2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专业情况
表3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等级情况
表4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主要来源分布
表5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的年龄结构
表6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想获得的学历及比例
表7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工资收入状况及比例
表8 云南省游泳救生员对工资收入的评价
表8通过收入状况评价调查显示:在208名被调查者中,仅有4人对当前的收入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占到被调查总数的78.9%,多数救生员都希望获得更高的收入。
3 工作业绩突出时,最希望自己受到的物质方面的奖励
从体育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管理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游泳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只有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激励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救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调查发现,有184人表示,“在自己工作业绩突出时希望得到物质方面的奖励,具体包括增加工资、发放奖金、获得更好的福利待遇”;有18人表示,“希望获得精神方面的奖励,包括受到尊重、得到组织关心、领导同事的认可与支持”;另有6人表示“无所谓”。调查结果进一步反映了,88.5%的游泳救生员的个人需求仍是生活需求,物质动力的激励功效比较大,且更容易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4 在工资收入保证下希望得到更多的提升能力机会
在208名被调查者中,有118人表示,更看重获得提高能力的机会,32人表示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42人表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16人表示获得较好的工作成就感。这项调查结果表明,救生员注重自己的发展前景,同时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比较重视,有着强烈的心理交际需求,同时也表明了更好的能力提升机会、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调动救生员工作的积极性。
5 从事当前的工作最迫切需要学习管理、经营方面的知识
调查发现,云南省游泳救生员并非只从事单一的水上救生工作,同时还兼顾保洁、管理、营销等工作任务,游泳救生员对管理知识、游泳健身方法、营销知识的需求很高。有96名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最迫切需要学习的是管理方面的知识;60人表示是营销知识,42人表示是游泳健身知识,另有10人表示是其它知识。这一结果基本符合云南省经营性的游泳场所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救生员的情况。
6 希望能定期释放压力、定期得到心理疏导
游泳救生员日常工作虽然对体力要求不高,但是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性质单调而枯燥,很多救生员由于不能长期忍受这样一个空气密闭、声音嘈杂、耗时长、自由性不高的工作环境而纷纷转岗,即便是留下来的也少有产业年限超过15年的。很多救生员表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压力很大,自己已经很努力工作了,但仍有一部分入场游泳健身者往往不听从救生员的建议和提示,时有小意外发生,所以一天到晚都提心吊胆,长期以来心理负担很重。81.6%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管理方能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自己释放心理压力,并希望有专人、定期帮助自己开展心理疏导。
基于以上调查,建议如下:
1 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游泳救生员的从业管理工作,建立系统的游泳救生员培养与管理体系,借用大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实行联合培养救生员,对准救生员实行行业协会、游泳场馆、学校三者联动培养机制,对不同等级的救生员实行行业协会、游泳场馆互动管理体制。
2 定期开展救生员思想教育、业务学习和救生员基本功大赛,为救生员提供继续教育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3 实行救生员工资收入绩效改革,依据《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定期评定等级,实行不同等级的能力与物质性需求挂钩,实行不同等级的贡献大小与物质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挂钩。
4 对救生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了解其需求状况,通过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完善科学的升职制度、提供公平的学习培训机会,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救生员的心理压力,以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