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站今夕

2012-05-22_郭

河南电力 2012年11期
关键词:老孙安阳投运

_郭 栋

1.上世纪拍摄的220千伏汤阴变电站 尹健/摄

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故里,周易的发源地,全国四大岳庙之一,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所在地羑里城(又称文王庙)遗址是……这些早已成为汤阴这座城市的名片。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位于汤阴县城西郊的一座变电站——220千伏汤阴变电站。曾几何时,这座变电站也曾经是安阳供电区的一张响亮名片。如今,历经风雨,伴随着电网不断升级改造的铿锵步伐,老站演绎出一串与时俱进的老站故事。

曾经的“风光”渐行渐远

深秋的午后,我驱车来到古城汤阴,与220千伏汤阴变电站“约会”。眺望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铁塔,循着飞舞的银线,跨过南水北调运河,汤阴站门前的那条小路就在眼前赫然呈现了。走进老站,放眼望去,西门子集团生产的220千伏隔离刀闸,PASS开关(110千伏六氟化硫组合电器)等先进设备随处可见,当年“傻、大、黑、粗”的变电设备形象早已没了踪影。

220千伏汤阴变电站的现任站长王立新,是该站的第七任站长,今年44岁,是一位不善言谈的中原汉子,有着河南人的质朴与执着。1984年上班至今,在变电运行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工龄几乎与汤阴站的年龄相当。在汤阴站工作也有12年之久,也算是这里的老人了。据王立新介绍,1982年1月2日投运的220千伏汤阴变电站是安(阳)鹤(壁)地区的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是安阳电网联络河南省网的重要枢纽,当时可是变电站里的龙头老大,值班人员抽调的全是各站的骨干,上级领导来安阳供电局(安阳供电公司前身)检查指导工作都要到汤阴站看看。谈起老站的过去,王立新的眼里充满了自豪。汤阴站投运时,整个安阳供电区所拥有的大小变电站也不过16座,作为“老大”,汤阴站当时的地位和“风光”可想而知。

如今,近三十年过去了,随着安阳500千伏洹安变电站和500千伏彰德变电站的相继投运,安阳电网最高电压等级已由220千伏升至500千伏,变电站也由当初的16座发展到如今的58座。随着安(阳)、濮(阳)、鹤(壁)220千伏电网与河南主网开环运行,500千伏电网已成为安阳供电区的骨干电网,汤阴站也在历经着角色的嬗变。2005年,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安阳供电公司对汤阴站实施集中检修,对所有的220千伏隔离刀闸进行集中更换;2008年,该站大规模技改,安阳供电区首批PASS开关(110千伏六氟化硫组合电器)落户汤阴站……经过多次大规模技改,如今的汤阴站从外形上看,从“高、大、黑、粗”变得矮小精致,从内涵上看,由“唯我独尊”变得“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实现了整体上的大换血、大升级。只有1983年投运的1号主变,至今还在坚守岗位,证明着老站的历史。王立新说,马上主变也快退休了,届时汤阴站将实现真真正正的脱胎换骨。

曾经的蜡片难觅踪迹

“汤阴站投运之初,变电运行部是百十号人,现在近三十年过去了,运行人员的数量没有增长,还是百十来号,负责运行维护监控的变电站却由原来的16座增加到如今的63座,这在当时真是不可想象!”王立新感叹说。

2005年,安阳供电公司变电运行管理开始进入集控站模式,将主要的220千伏变电站设为集控站,附近的其他变电站设为子站,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绝大部分实现无人值班,汤阴站升格为汤阴区域内的集控站。目前,该站担负着对220千伏汤阴站、鼎盛站和110千伏宝莲寺站、菜园站等7座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任务,所辖变电站变压器11台,总容量79.75万千伏安。这么大的任务量,算上站长全站总共也只有14个人,并且平均年龄46岁,老同志较多。用王立新的话说,就是过去7个人守着一座110千伏变电站,现在是11个人要守着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6座变电站。如何高效挖潜,用好有限的人力资源?王立新说,主要靠工器具的不断更新和管理手段的持续进步。

就拿变电运行工最基本的日常巡视测温来说吧,以前主要靠蜡片和经验,也就是把特制的蜡片放在电力设备容易发热的部位上,定期巡视检查,靠肉眼观察蜡片的融化程度和颜色变化来判断设备发热程度,不仅麻烦,而且不够准确。室内设备还好,室外设备用蜡片基本就没啥效果,风吹日晒,影响效果不说,仅安阳地区的空气污染就会让蜡片早早地面目全非,很难准确地判别颜色。所以,大家就用土办法,每个变电站配备普通蜡烛,测温时,把蜡烛绑在绝缘棒上,举得高高地去靠近电力设备,再根据蜡烛融化情况,凭经验判断设备温度。2002年,公司给站里配备了一把手枪式红外测温仪,“手枪”的光点到哪里,温度自动显示,蜡片再难有用武之地。2005年,公司又给站里配备了成像式测温仪,拿着它对着设备一照,就能自动找到高温部位,显示当时温度,并形成数码图片。设备测温图片能够通过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直接传递到检修部门,为设备状态检修提供翔实准确的基础资料。

“测温只是变电运行管理中很小的一个方面,现在变电运行的技术参数、值班记录、运行数据等全部录入PMI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实现自动管理,绩效考核,以前单靠人脑管理的事,现在更多的是靠电脑在管。”王立新总结说。

乐观的老孙晒幸福

在汤阴站我见到了值班员孙建军。今年54岁的老孙,年轻时下过乡、当过村电工、热电厂的司炉工,1986年调到安阳供电局(安阳供电公司前身)汤阴变电站上班至今。

当问及多年干运行是否幸福感有所降低时,乐观随和的老孙突然提高了声音,瞪大了眼睛,表情严肃、激动,以近乎教训的口气对我这个年轻人说:“幸福就不是一个应该谈论的问题,幸福是个人感受。”我发现,在他的意识里,似乎这个问题就不用讨论。

据老孙回忆,刚到汤阴站时,他们全家住的是建设变电站时留下来的工棚,全家人挤在半间工棚里过活的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如今他早就住上了大房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尤其是现在变电站里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炊具样样齐全,洗澡有热水,干活有汽车,有些方面比家里的条件都好。老孙说,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只要有合理诉求,单位都会尽最大努力给予解决,如果这样还不感到幸福,那就是不知足。

“虽然有时候故障处理或者遇到大的检修,操作多,工作压力大,忙起来几天几夜难合眼,但这是咱的本职工作,必须干好!”老孙说,“咱这里就是安全责任大,遇到重要操作,站长都成了‘老婆嘴’,一会儿问问这,一会儿问问那,生怕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其实他那是‘菩萨心’,因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站长王立新的絮叨,作为老师傅的孙建军很是理解,因为他知道,安全就是最大幸福。

临别,老孙对我说,截至10月18日,汤阴站已经实现连续安全运行8227天,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平时,年轻人打电脑比他们老同志速度快,他们就主动地多承担室外巡视等工作,把时间让给年轻人,大家取长补短,相处得像一家人,这也是幸福。目前,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220千伏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也要逐步实现无人值班,他这个变电运行岗位上的老兵,也要像变电站一样再次面临“升级改造”。

2.先进的成像测温仪代替了传统的蜡片 郭栋/摄

猜你喜欢

老孙安阳投运
一个巴掌 一个拥抱
宁夏首个“零碳”供电所建成投运
安阳之旅
白描绘形象,细节显真情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老孙的茶
安阳有个“花木兰”
变压器投运与维护技术探究
寻根探源访安阳
讨债她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