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英语课程全程化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2-05-18吴妮
吴 妮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这样的考试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为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目标,同时为了确保学生成绩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课程考核必须遵循科学性、全程化和易操作的特点,其改革势在必行。
一、实用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高职高专的非英语专业的《实用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职业基础课、专业工具课和职业素质课,它对学生岗位要求及后续课程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A、B级,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翻译、口译等的考证课,也是各种专业英语课程如财务英语、金融英语和审计英语等的基础衔接和工具课。《实用英语》课程对于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职业技能,拓展人文素养,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用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课程,更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语言技能的课程,特别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能力的重要文化基础课和工具课。
二、实用英语课程培养目标
依据2000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培养学生英语的实用能力,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为:(1)语言知识目标: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听、说、读、写、译能力;(2)文化知识目标:了解并能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能进行日常岗位的跨文化交际。
能力目标为:使学生具备使用英语在涉外交际的活动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借助词典翻译和阅读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P1-4)
素质和情感目标为:(1)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职业态度和工作作风;(2)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学会面对面无阻碍口头交流和团队协作。
三、旧的考核模式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科学的考核模式既能检测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也能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是顺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以往的考核模式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看重结果和成绩,以成绩高低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同时学校检查教学质量也大多是根据试卷的成绩来评定。这样的评定方式虽然检验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记和答题的技能,却无法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和调节[2](P108-111)。这种旧的考核方式没有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更没有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指导,更谈不上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合理考评,无形中导致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望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在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思想严重影响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培养,使得课程考核失去了真实性、公平性和公正性,不利于教学相长,更不用说激发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和创新了。因此,建立新的实用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四、建立新的实用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鉴于旧的课程考核模式的实施现状和结果反馈,我们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实用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全程化课程考核改革的尝试。它突出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核的思想,精简课程考核的内容,增加课程考核内容的透明度,优化课程考核的方式,改变单一的笔试,让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在课上课下有目标性地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教师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教学和学生被动学习的不合理局面,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考试不是评价师生教与学的唯一标准。我们希望以此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实用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改革。[3](P34-37)
(一)改革总体方案
通过我们为期一年半的调研和探讨,加上全程化课程考核的总体思路,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提出了新的《实用英语》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新的《实用英语》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将平时成绩(50%)和期末成绩(50%)结合起来,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了学生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上学习的全过程,如出勤、课堂提问、实践活动和课下作业等都包括在内。这种考核方式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能够全程掌控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稳定性,使得老师能够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有利于教学相长。同时,我们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里都添加了对学生英语口语实践能力的考核,平时开设有口语听力实践课,期末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外,还增设了口语测试。(具体方案见图1)。
图1 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二)要求
针对《实用英语》课程考核的具体方案,我们对《实用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整合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实用英语》课程的教学通常采取单元式教学,每学期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要求,确定授课单元,每单元按照模块化内容的不同分别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我们通常把每单元分为四个模块:语言技能、精读、听说译和应用写作模块。其中,精读模块采用理论教学;语言技能和听说译以实践教学为主;应用写作则是以实训为主,辅以理论教学。
其次,升级教学方法,实行任务型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要求英语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在广泛利用多媒体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实用英语课程特点把每单元四个教学模块内容划分为相应的任务或设置相应的情境,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项目的驱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解决问题的方式,领会知识的内涵,最终实现掌握运用知识的目的。[4](P117-118)
新的《实用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对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实施新的课程考核改革,有助于英语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英语教师的成长和团队的建设。同时,课程考核改革无形中让英语教师有紧迫感,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充电。再者也加大了英语教师课前的备课量,课前需要贮备大量的资料,精心设计每个教学模块的任务,考虑到每个任务环节,每次课下都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反馈。就在这样反复的反馈总结中,英语教师得到了成长和锻炼。
(三)改革效果
首先选定某一专业进行改革试点,该专业的生源有文理科的不同背景,入学时的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这样更具有代表性。根据方案要求,在发教材的同时把实用英语新的考核改革方案纸质版印发给每一位学生,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负责带领学生把新的方案学习一遍。这样,师生双方都明确了教学要求和任务。教师对课程准备得更充分,备课更有目标,更易于课堂操作。学生在课前就明确了每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计划地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学习,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五、新的实用英语课程考核改革存在的问题
改革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研究和解决。首先,学生还未完全转变角色,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教学方式,还比较留恋高中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甚至提出来要像高中那样精讲、细讲课文语法、词汇和句法,要明确课后作业并及时检查批阅,等等。有个别学生甚至为了分数而学习,在课堂上积极的回答问题是为了加分,误导了学习目的。个别学生自主性不够强,不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预习、复习任务和进行网络自主学习。部分学生不够主动,不能积极参加口语课堂活动。网络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不少学生把宝贵的学习时间用在上网聊天和看电影上面,十分可惜。第二课堂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特别是英语角,由于次数过多,地点不固定,没有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其次,考核方案中所制定的项目有些缺乏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比如,理论课堂上的课堂提问这个考核项目,要想得到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教师的工作量不但巨大,而且缺乏可操作性。每节课老师要对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进行提问,且要保证一定的次数,问题难易程度是否一样暂且不说,教师每节课都要疲于找学生回答问题,课后还要打分,然后通过分数的不同来判定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好坏,这些结果有些牵强,不够充分。为此,课堂提问方式可以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教师没有必要为了提问而提问。
新的实用英语课程全程化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设计方案是科学的。接下来要加大教改研究力度、广度和深度,为新教学模式的全面推行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积累可行性经验:学校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改教学和教研工作;增加教改教研立项;试点阶段持续注意试点与非试点的对比性研究。另外,教师在整个考核评价改革中要占据导向性的地位。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认识并完成在新教学模式中角色的转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汪本勤.植物及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
[3]何瑞麟,龙又金.高职院校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5).
[4]周海燕.高职英语现状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课程改革分析[J].教法研究,201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