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给予材料,提升探究有效性
2012-05-15汪云
汪云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对实验材料科学性地给予,使学生的创造活动顺利进行,提升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关键词】材料科学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90-01
材料是制约学生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有了材料,创造活动就可顺利进行,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缺少材料,进行创造活动则成为空中楼阁,培养创新意识就是纸上谈兵。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将所设计的能体现新概念的有结构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支配它们,使之有所发现,培养认识事物的能力。
“有结构的材料”是指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能体现出学生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客观规律的材料。这些材料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学生能通过摆弄材料从中发现问题,认识世界。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体现。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实际上渗透着教师的教学意图,学生能通过摆弄材料从中发现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取决于教师提供的材料的优劣。给予较典型的材料,学生就容易通过摆弄材料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中其它干扰的因素较多,学生就容易被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表象干扰,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必须精心挑选,努力将自己的教学意图完全渗透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尽量突出材料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教师提供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材料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给予的材料要科学,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
在观察实验课的教学中,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完全依赖于教学中提供的观察实验材料。例如教《砂和粘土》一课,要使学生认识“砂”和“粘土”的特征,观察材料中“砂”和“粘土”的选择就要讲究科学性。粘土要尽量选择不含砂粒的黄土或胶土(是扬州北郊邗江县的丘陵地区典型的粘土,颗粒小而细),砂则要尽量选用含粘土成分少的江沙(江沙是一种典型的细沙),这两种材料在实验时对比效果明显,学生容易从中发现问题。
二、给予的材料要充分,要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准备充足的材料让学生分组实验。分组观察实验可以让学生人人动手,合作分工,使儿童清晰地研究各种感性材料,每个学生通过看、摸等多种途径了解材料、摆弄材料,都获得了较多较强的感官刺激。信息丰富,创造性的发现也多。如果材料只有一份或数量不足,只能由老师演示或少数几个同学操作,就不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予的材料要适当,要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自己熟悉而又感到陌生的事物最感兴趣。学生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不会操作、不会使用的器材是不会产生浓厚兴趣的。尽管在小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我们要尽量科学规范地演示实验,使用规范的器材,但我们还是要尽量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的材料,这些材料就是学生日常见的坛坛罐罐它们对学生有吸引力,又便于学生操作,具有趣味性和普遍性。
例如研究在气压力做“覆杯实验”时,如果教师选用集气瓶来做的话,学生就会认为:集气瓶是实验室的仪器,这个实验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完成。如果教师选用学生随手可得的空八宝粥罐或雪碧瓶来做实验的话,学生在课后可以动手做一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这个实验时,大多数老师都会为实验仪器而发愁,即使老师在课上用正规仪器演示了实验,课后学生决不会模仿着老师去研究,因为仪器本身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怎样激发学生把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呢?找一只空瓶,去掉底和盖,用一张硬纸板将瓶的上部隔成两部分,点燃一支小蜡烛放在其中的一边。当点燃的蚊香处于火焰上方时,烟垂直上升;而当蚊香处于纸板另一边时,烟却不是向上飘,而是先向下,绕过硬纸片再上升。这样实验,材料准备简单,效果也明显。课后只要机会成熟,学生便会模仿,课内的知识就很容易地延伸到了课外。
四、给予的材料要有坡度,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材料的选择、准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探索度。难度过高,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中止探索活动;过于容易,又不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要选择提供一些既能引起探索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材料,要体现出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好玩、有趣成为学生积极认识的基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开展心智活动。例如,路培琦老师在《玩注射器》一课中,提供给学生两只注射器和一只橡皮管。注射器这个材料学生既熟知悉又不完全了解,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玩注射器就玩出了许多名堂、花样,创造精神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五、给予的材料要丰富,要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
教师选择材料时必须注意材料与所学概念相统一,同时还要使材料具有多种途径支配的求异性,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单一的材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多样的材料会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只准备一种材料就不利于学生抽象概括出这一类事物的概念,必须提供丰富的个体样品才能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研究“地球引力”时,教师准备了纸张、乒乓球、沙包、羽毛等各种物体,引导学生通过研究这些物体在抛向空中时运动的状态来研究地球的引力。各种物体在抛向空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运动轨迹,因此,学生运动的思维会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由此看到,要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对客观自然事物的探求,获得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相应的有利于学生探求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而有结构的材料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直接因素。所以说只有充分给予材料等物质,学生才能充分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