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2-05-15罗苏平
罗苏平
【摘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数学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存在着各种问题。教师要抓住数学核心概念和数学本质展开教学;要处理好课堂活动的“活”与“实”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益;要正确认识合作、交流的特征,解决合作、交流学习效益不高的问题;要正确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解决深入探究花费时间长而课时有限的矛盾。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36-01
江西省高中课改自实施以来,高中数学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看到新课程课堂教学仍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困惑。面对这些问题,应以积极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1.要处理好课堂活动的“活”与“实”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益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在课堂上呈现较多的外显性活动。但这种活动不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表层的,而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感性的、操作性的、实践性的活动状态,重视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和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要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为此,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合理,要有一定的秩序,要能够促使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思维活动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并给学生留足合适的活动空间。
当前,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处理不好“活”与“实”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活”与“实”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成不变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必然丧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压抑学生的愉快体验与积极思考;而课堂活跃,不是表面的热闹和活动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是追求学生思维活跃、体验加深、独立思考和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学效益不断提高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因此,活动设计要注重其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设计具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活动要有益于提高其认知内化水平,让学生在较高水平上完成内化过程,以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函数奇偶性”的教学,应明确学生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目标及目标达成的意义,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经历获得函数性质的过程,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得到真正提高与发展。为此,活动设计应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研究函数的方法”去进行特殊函数的研究,把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函数奇偶性几何特征转化为代数特征,针对特殊函数,能归纳出对函数定义域内自变量任取一值 x 与-x 的函数值所存在的代数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提出挑战性目标,引导学生研究具有奇偶性函数的代数性质;继而进入知识应用环节,继续围绕函数奇偶性解析性质进一步讨论,通过发散、扩展、变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与技能的正向迁移,在更高的水平上对函数奇偶性生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并获得更大的求知欲望。
2.要正确认识合作、交流的特征,解决合作、交流学习效益不高的问题
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合作学习目的、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够得当;二是小组合作的时机、时间控制不够合理,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三是缺乏合作技能培养,有些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无法有效地进行互助学习等等。
因此,我们要精心选择与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并促使学生关注学习任务和目标,且始终贴近合作学习的主题;合作中个体分工和职责要明晰,学习任务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讨论交流的问题应是学生难以独自解决的;要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产生思维碰撞,引发认知冲突,产生有意义的“思维火花”,生成新策略和方法;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交际技能,包括倾听、鼓励、轮流发言、表达方法等,进而使学生逐渐产生小组成员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形成默契,并对合作学习产生积极的认同感。教师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合作状况,融入讨论交流之中,注意及时引导和信息反馈,还要给予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科学评价来提高学生合作的技能与成效。
3.要正确运用探究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出现不问教育对象、知识内容而盲目或过度探究的现象,还存在着重探究形式却无视探究成效的偏颇,甚至还硬性规定教师的课堂讲解不得超过多少分钟,以至于教师连必要的讲解等都不敢展开了。这些都是运用探究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以主动参与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易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听讲、记忆、模仿为主要特点的讲授和接受学习,能比较经济、快速地把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但学习结果多指向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容易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消极的学习态度。讲授式和探究式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存在价值,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在尊重、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首先,要弄清探究与探究课是有区别的,课堂教学可以经常有探究,但并不一定上成探究课;其次,探究学习要考虑什么内容适宜让学生探究,探究的内容要含有一定思想方法,具有一定挑战性,且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学生还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再次,要逐步引领学生体会探究过程与方法,提高探究能力,但不能指望靠几个问题或几节课就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要长期渗透和积累。
总之,尽管理念与实际操作存在差异,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品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努力使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邹黎华.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12):7-9.
[2]章建跃.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若干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3):1-3.
[3]白改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实证研究[J].考试周刊,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