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向东:走近首都城市副中心

2012-05-14沈聪

前线 2012年11期
关键词:通州新城中心

沈聪

历史上的通州曾极其繁华,素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如今,“聚焦通州,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这一北京城市建设史上的新提法,为通州跨越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让人们的眼光又聚集到了通州。北京市为何提出建设城市副中心,副中心缘何落户通州,通州将打造一个怎样的城市副中心?本刊记者实地探访了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事实上,通州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在通州买房,在中心城区工作,通州常被人诟病为“睡城”。

其实问题不在通州。数据显示,现在北京“单中心”的城市格局,造成功能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城六区土地面积占全市的8.2%、占平原面积的21.3%,而实现的增加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都占全市80%以上。目前的城市中心区越扩越大,功能承载力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造成一系列“大城市病”,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首次提出打造“城市副中心”

——探索解决北京城市发展矛盾、破解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过500万辆;2011年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达2018.6万人;以过去10年间人口年均增长率3.8%计算,5年后人口将接近2500万。东扩南拓,将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人口转移出去,北京对此已经提了很多年,也进行了诸多努力和探索,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面临: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行车难,上学难,看病难……

如何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曾表示,北京正处在城镇化、现代化的加速期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首都经济圈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就需要解决产业外溢和人口疏解的问题。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赵弘看来,目前制约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很多矛盾,首先就是“单中心”格局,影响到首都城市功能的充分实现,影响到首都综合承载力和城市运行效率的提升。一个世界城市应该有很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这些功能不能仅仅依靠城市中心城区来承担,需要分散在城市的不同区域来实现。

因此,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明确提出了建设通州“城市副中心”的战略。这是北京首次在城市建设史上提出打造“城市副中心”。所谓“城市副中心”是一个相对于城市主中心的概念。它是一个城市功能比较完善、相对独立仅次于主中心的区域,地位层级比新城要高,能承担城市的诸多高端职能,对于产业和要素的吸引力也更强,在疏解主中心人口和产业方面的作用也更突出。从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来看,国际大都市大部分都经历了由单中心到多中心格局的演变历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卫星城”、“新城”、“城市副中心”等一系列概念。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都是“一主多副”的格局,通过建设“城市副中心”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落户通州,通州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副中心并不只属于通州,而是事关首都长远发展。把通州建设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是要探索一条解决北京城市发展矛盾、推动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这是北京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赋予了通州新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通州新城在首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在通州调研时如是说。很多专家认为,用城市副中心来承载北京未来发展这一新的战略部署,表明了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道路上,北京破解“大城市病”等城市发展矛盾的决心与信心。同时,北京的探索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与示范。

“城市副中心”是通州新城的高端化发展

——对于北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北京选择副中心,为何是通州“胜出”?“选择通州,在我们看来不足为奇。”通州区区委书记王云峰告诉我们,通州是首都北京的东大门,乃“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城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是北京市规划建设规模最大、区位优势最明显、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的城区。

王云峰同志解释,北京的主中心一般认为是东三环的国贸CBD和长安街上的西单、东单等。但国贸地区与长安街地带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作为几个郊区中靠近国贸最近的通州,承接国贸地区的功能,分流大量人流,缓解交通压力,正是通州副中心的重要使命。从北京的格局来看,目前的几个郊区,通州的辐射能力最好,对于天津和河北都有辐射作用,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连接地带。此外,通州有较充足的空间资源,这为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让我们回顾一下城市副中心提出的完整脉络:为了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北京市早在2004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11个新城的思路,在11个新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通州、亦庄、顺义3个重点新城。但与亦庄和顺义明显的功能定位不同,通州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在2005年的北京市总体规划中,北京曾将通州确定为 “中心城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

2009年年底召开的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这已经初步体现了把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思想。

在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通州新城的建设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第一次按照城市功能配置划分了新城建设的定位和方向。“十二五”对通州新城的定位包含“全面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言下之意,中心城的城市功能通州都将具备。

在2011年1月召开的市人代会上,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下更大决心聚焦通州,集中力量,力求取得更大突破”。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通州新城建设的新定位,即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和北方水城,要将通州打造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同年8月,市委、市政府组建了由4位副市长挂帅的通州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10月,市发改委等20多个市级职能部门齐参与,正式出台了《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发展思路、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旨在切实从市级层面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重点工程建设和重要政策措施实施。

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两次单独提到通州发展,即:“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新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快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建设,增强对东部发展带的带动作用。”

王云峰同志认为,从最初的“重点新城”到“现代化国际新城”,从“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到“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和“首都科学发展示范区”,再到这次党代会报告定位的“城市发展副中心”,这是市委、市政府对通州定位不断思考完善的过程,既一脉相承,又递进深化,通州新城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明确。

举全市之力建设首都城市副中心

——具有世界城市特征的首都城市副中心将在京东大地崛起

由天安门,沿长安街,一路向东20公里,一股前所未有的建设激情正在通州古运河沿岸蔓延开来。站在通州运河东关大桥上放眼望去:西岸,沿新华东街北侧几公里的范围内,机器轰鸣,尘烟飞散;东岸,高架吊车随处可见,高层建筑一字排开——一座新城初见端倪。

“目前‘一核五区已经进入到从设计规划迈向实质建设、从地下开发延伸到地上建设、从一点启动走向多点建设的阶段。”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岳鹏向我们介绍,根据规划,通州新城由16平方公里的运河核心区、48平方公里的运河中心区、155平方公里的新城区3个圈层组成。其中,运河核心区地处五河交汇处,最能体现通州特色且最具发展空间,也是通州新城最先启动的区域。按照规划,这里将很快建起商务高楼、购物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的集中地。

在通州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通州新城五河交汇处的大光楼,从高处鸟瞰,一片翠绿扑面而来。通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立军手里拿着一张规划效果图说,新城的几个代表性建筑将矗立在这周围,未来这里的风景将更有大都市的时尚感。目前,新城核心启动区拆迁工作已经完成。二级建设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将以五河交汇处为核心沿运河两岸梯次发展。今年内,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将由地下转为地上,富华水乡区年底可以完成主体结构,华业地产的标志性建筑组团,标志性建筑“彩虹之门”,都将在年内投建。运河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将成为疏解首都中心城商务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

岳鹏同志表示,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首先要提高城市承载力,完善城市功能。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要狠下功夫。因此,通州城市副中心规划充分把握特大型城市发展规律,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超前、高标准规划建设。

记者又来到了昔日繁华的新华大街,看到街上到处是建筑围挡,好像一个“大工地”。跟随着工作人员登上吊塔,我们才看到了核心区地下建设的“真容”——深达二三十米的地下深坑,各种设备深埋其中。“大家眼前的就是北环环隧一体化施工区域。这是国内少有的地下三层结构交通环廊系统。”承接工程建设的北京新奥通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工程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行车道层,中层为设备夹层,下层为综合管廊,工程平均深度为地下19米,最深处达到地下31米。目前已实现工程形象进度的35%,年底就将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它在交通职能方面,可以实现地块与地块间、地块与市政道路间的无缝衔接。地下二层与地下三层包含水、电、气、热、垃圾等主管线的预置,通过提前在该区域内进行地下管线的先行预埋,为二级开发商进场施工与建成后地块能源及服务系统的及时投入使用提供了便捷,同时也为未来管线维护、升级提供了良好的作业环境。

陈立军介绍,在新城配套资源方面,东直门医院和通州中医院在通州联合建立了医院,史家胡同小学分校落户通州。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已签约将在通州高标准建设东部校区,将容纳所有的本科生,同时还将配套建设人大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北京小学、实验二小、育才学校、府学小学、北京五中等都将在通州建立分校。通州还着力打造了食用菌产业休闲观光采摘、万亩滨河森林公园、万亩大樱桃采摘、滨河骑行大道等一批符合新城发展方向的文化商务休闲产业项目,为市民提供绿色、生态、丰富的高品质生活。

按照目前确定的规划,迤逦向南,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若干年后将串起155平方公里、人口百万的通州新城。如何为百万人口提供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产业配套呢?“既要有城,更要有业。按照市政府对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要求,加快产业聚集,努力让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王云峰表示,通州新城将会是北京核心区现有功能的提升,同时补充目前核心区没有的功能;围绕文化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此外,还要面向环渤海选择发展自己的产业。为了改变通州第三产业发展薄弱的现状,投资超过200亿元的“新乐城”项目已经确定落户通州,未来将形成北京音乐主题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和演出演艺产业等三大集聚区,同时国家时尚创意中心、派格5D秀等一批投资百亿元、十亿元以上的项目也都陆续签约。今年9月,国际医疗服务区建设喜添发展新引擎——中美儿童医院、北大肿瘤国际中心、泰和诚国际医院、陆道培医学中心等多个国内外优质医疗机构落户园区;香港医管局还将在园区建设“多临床中心”,实现两地专家互动、双向转诊,将为北京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

随着通州“城业联动”发展,不再是一座睡城,将成为北京市重要的一站式城市生活及时尚消费目的地。通州区政府希望通州新城能够像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那样,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岳鹏说,“这是我们的期盼”。王云峰信心满满,我们有决心,举全区之力,争取在十二五末将新城运河核心区雏形展现在世人面前。届时,以通州运河沿岸为核心,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时尚气息浓厚、体现北京世界城市特征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在京东大地崛起。

猜你喜欢

通州新城中心
走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玉树新城
阴云笼罩新城控股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长江新城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