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公共外交问题浅谈

2012-05-14孙阳

卷宗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软实力

孙阳

摘要:全球化和民主化浪潮将世界引入了公共外交时代,公众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公共外交问题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和发展,军事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软实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上升,公共外交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外交实践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如何开展军事领域的公共外交问题引人关注、发人深省。然后,尽管军事公共外交实践历史悠久,但是将公众作为军事外交对象而展开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正是为初步探究军事公共外交这一新颖的学术课题而展开的。

关键词:军事外交 公共外交 软实力

一、军事公共外交问题研究的意义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和深化使各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政治民主化和政治文明程度稳步推进,公众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公众对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极大的影响,全球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了普遍而复杂的联系网络,形成了国与国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在国家间相互了解日趋紧密的同时,全球媒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间的误解或差异得到渲染、发酵。因此,如何向世界公众舆论说明本国军方的政策、展现本国军队治军理念、树立自己良好的国家形象并最终取得与他国军方甚至政府的认同与合作,成为全球化时代给各国军事外交部门提出的重要任务。军事公共外交的使命重大:推行军事外交政策和目标、维护国家军事安全和主权利益、树立本国国家及军队良好形象、增强军事软实力、通过拓展和深化与他国民众的联系进而影响他国民众来加强国家安全。军事公共外交的开展本身为国家推行军事外交政策和开展军事外交活动提供了新的领域和舞台,意识到军事公共外交所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的同时,各国政府和军方不断加强对军事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投入和拓展。

军事公共外交在其出现早期,以服务和确保军事行动顺利执行为主要目的,并围绕这个目的精心对手段、受众、形式等进行组织和布局,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军事公共外交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不断的丰富,其职能发挥也越来越更直接的服务于一国的国家战略和安全战略。本节将对军事公共外交的内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试论。

二、军事公共外交的内涵

1、广义的军事公共外交

军事公共外交是主权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为实现军事安全目标,维护军事安全利益,通过具有塑造性、主动性的公共外交手段,达到塑造良好国际安全环境的目的,并通过影响外国民众达到促成目标国军事和外交政策朝着有利于己方方向改变的行为。许多发达国家就常常通过军事公共外交行动造势,或达到强大的军事威慑效果,或形成有利的国际舆论导向,或产生强烈的心理攻击效果,诱导、迫使别国采取与己方合作或妥协的态度,进而影响别国的政治决策,从中获取巨大战略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广义的军事公共外交并非是纯粹的由军事部门进行的公共外交活动,也包括由一国国家政府主导和开展的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推行军事战略为目的的公共外交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义的军事公共外交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而狭义的军事公共外交则更注重局部性和技术性。

作为一种实践层面的外交形式而言,军事公共外交的雏形事实上是古已有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往往通过针对敌对国民众展开各种形式的柔性攻势,如收买、施恩、造谣、派员游说等手段,博得民众支持,动摇敌对国的统治基础,并且为实现其政策和开展军事行动扫清障碍。正如古语所言“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饯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①古书中所言,“攻心”和“心胜”正是通过军事公共外交行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以最小的代价达成国家和军队意志。此处的“心胜”正是阐述了军事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战略措施在赢得战争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而“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论述也鲜明的表现出了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行动的关系,即军事公共外交为上策先行,做好铺垫、埋下伏笔,在民众中充分预热、舆论引导的前提下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如果军事公共外交不能奏效,也能极大的削弱敌方士气和凝聚力,为军事行动开展打下基础。

军事公共外交作为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世界军事史上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较为典型的案例是美苏冷战时期和“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对军事公共外交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军事公共外交都显著的为国家实现战略目标和推进军事战略提供了强大支持和保障。美国公众外交咨询委员会高度评价公共外交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作用,称“公共外交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它还具有帮助美国赢得反恐战争的潜力。”②该委员会的这一论断,将公共外交和军事拉近到一起,只是因为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作为智库类非军方组织,没有从专业的军事角度研究公共外交,但是委员会的这一论断充分的表明了军事公共外交对国家安全战略的积极作用。里根总统将公共外交定义为“美国政府旨在获取对美国国家安全目标支持所进行的活动。”③可见这位为美国赢得冷战胜利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总统,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和安全(军事)的关系,虽未直接给出军事公共外交的提法,但是却显而易见的提出了军事公共外交包含的内涵,即通过开展公共外交的方式,为军事及安全战略提供支持,并为其实现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正是通过强大的战争宣传机器和有力的对民众展开的“攻心战”逐步动摇苏联的统治基础和执政地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杀人于无形”。

“9·11事件”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理念造成了极大冲击,美军不仅意识到美国国家和军队形象亟需改善的迫切性,还意识到民众支持对赢得反恐战争这场“复仇之战”的重要性,因此美军在反恐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公共外交经验。2002年美国国防部在其提交的年度防务报告中,总结了阿富汗反恐战争经验并指出,“21世纪的战争不仅需要采取公开和秘密的军事行动,而且越来越需要动员和使用国家力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经济、外交、金融、执法、情报等力量。同时,为了配合军事行动,美国还必须采取人道援助、无线电广播、奖励等措施,以便帮助当地民众并赢得他们对美国军事行动的拥护和支持。”④这份年度防务报告中所言的反恐战争经验,提到了采取“人道援助、无线电广播、奖励”等措施配合军事行动开展,“以便帮助当地民众并赢得他们对美国军事行动的拥护和支持”,这些要素不仅反映了军事公共外交开展的部分途径,也毫不掩饰的表现出军事公共外交在战时配合军事行动、实现军事战略、达成军事目标所发挥的作用。小布什在认识到军事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后,指出“把美国的外交政策通告全球民众,无论在和平还是战争时期都是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迈克尔·切尔托夫也指出,“我们当前的斗争(指反恐战争)类似于冷战。正如冷战一样,我们必须作出全球反应正如冷战一样,策略与武器同样重要正如冷战一样,这场战争需要我们有耐心和决心。”⑤此处的全球反应,指美国为提高其反恐战争的合法性,赢得全球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而开展的强大的军事公共外交,在削弱“恐怖势力”的同时,提高本国军队的支持度和形象。

2、狭义的军事公共外交

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公共外交,则专指国防机关和武装部队承办或参与的公共外交事务。它以军队为主体、公共外交为主要方式,可以理解为军队直接开展的军事公共外交行为,如广泛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有力开展军事外宣、提高军事透明度等措施,塑造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改善国家及军队形象、提升军事软实力。军事公共外交是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共外交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部分。包括军事外宣(广播、军网、发布会、白皮书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维和、护航、救援、撤侨等)、军民互动(军营开放、军事表演、军舰访问、军乐仪式等)。军事公共外交正是通过面向公众的积极行动,形成特色军事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提升国际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

军事公共外交在其发展最初阶段常常是在政府的公共外交战略之下具有军事属性的行动,此时的军事公共外交倾向于广义的军事公共外交内涵。而随着各国军事和国防力量建设的发展以及组织机构的健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进行军事公共外交行动,无论是资金预算、人员配置还是组织机构等,都形成系统的军事公共外交特色,即倾向于狭义的军事公共外交范畴。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社会等其他部门军事公共外交职能的消失,而是军队在开展军事公共外交行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政府组织的军事公共外交行动由于可以动员最大化的动员力量,正如政府机器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对峙的危机时刻发挥了重大作用,而随着军队能力和职能的日益丰富拓展,越来越多的军事公共外交行动在军队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军事公共外交与相关概念辨析

1、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交

军事公共外交是军事外交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军事外交内涵的拓展和延伸,军事公共外交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军事交流与合作,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将民众纳入军事外交的大队伍中,并且通过军民互动,达到传统军事外交形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军事外交统领军事公共外交全局,军事公共外交的开展需要服从于整个军事外交的战略和策略。军事公共外交无论是其策略,还是针对民众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行动,都是受到国家军事外交主管部门的认可和领导的,军事公共外交的目标也是与国家整体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是一致的,是为实现国家利益、安全利益服务的。

但是,军事公共外交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又相对独立于其他形式的军事外交,由于军事公共外交的受众面广、形式内容复杂、军地综合,所以很多地方的组织和机构也承担了军事公共外交的行动。

因此,军事公共外交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让更多的资源和因素进入了军事外交的舞台,使军事外交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此行动在丰富军事外交实践的同时,也为军事外交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和研究领域。

2、军事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

军事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是国家为促进民间交流,改善国家区域或国际环境,提升国家和军队形象所开展的针对民众的外交活动,两者服从于国家整体外交大局,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为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服务,甚至在国家间关系陷入僵局或对立时两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军事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虽然面向的都是目标国民众,但是实施的主体和内容大不相同,军事公共外交是具有国家和政府授权的组织进行军事内容的公共外交行为,而民间外交则是民间组织进行的内容更加多样的行为。

军事公共外交更加倾向于军事性;民间外交则更加倾向于民间交流。

军事公共外交的目的更加具有进攻性,无论是改善军队形象,还是弱化对方立场,都是采取的主动进攻、先入为主的策略,达到弱彼强己的效果;民间外交则更加具有亲和力,通过民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增信释疑,改善国家形象,提升民众间好感,最终达到“以民促官”的效果。

3、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宣

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宣都是军事外交的重要内容,都是为传播本国国家和军队的声音,改善军队形象,提升军事软实力,争取民众支持,削弱敌方实力的重要方式。

但是,军事公共外交形式更为多样,甚至某种程度上是涵盖了军事外宣的内容,军事公共外交不仅仅是简单的针对民众进行军事外宣,还有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提高军事透明度的行动,提升军事软实力的措施等等,简言之,军事外宣强调“说”,而军事公共外交不仅是“说”,还有更具说服力的“做”。

此外,军事外宣是“信息的有目的的扩散”,是“进行思想、观点灌输的传播过程”,是在传播过程中试图以影响其他人思想、态度、信仰和行为为目的的传播活动,是灌输一种主义或主张。为得到最大宣传效果,军事外宣通常抹杀某些不利于自身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消息,他诱使宣传对象只关注、理解和记忆他的宣传内容,而不去理会其他的一切。⑥ 因此,就传播领域而言,军事公共外交强调双向性⑦和同化性,而军事外宣则是具有单向性和受众的被动性。

4、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软实力

军事公共外交是提升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措施,军事公共外交通过形式多样的行动,无论是开展军事外宣,还是展开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还是提高其军事透明度的途径,都是在不同的侧面展现出国家负责任和军队积极正面的形象,这些军事公共外交所取得的成效,是对本国军队军事软实力的加强,也是为军事软实力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军事软实力的可以通过军事公共外交的行动得到彰显,发挥其影响力。

军事软实力为军事公共外交的开展提供了支撑和保证,军事软实力作为一国军队的吸引力,为外国民众更加容易的接受军事公共外交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且正面的积极的军事软实力为达到良好的军事公共外交效果提供了保证。反之,一国军事软实力不强,也会影响军事公共外交开展的效果,削弱了其说服力和影响力。

5、军事公共外交与心理战

军事公共外交与心理战都是一国为达成军事和安全目标,而针对目标国军队和民众所开展的“攻心行动”,两者都是为了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构想,能够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两者并不排斥,而是需要同步进行。

军事公共外交从其内涵而言,其内容远远超过心理战,军事公共外交包揽内外宣传、平战结合、面向多元,内容形式超过了利用电视广播、传单等手段扰乱军心、挫敌士气的心理战。军事公共外交在功能、范围、对象都更为丰富。

注释:

[1]唐·赵蕤,《长短经》,卷九·攻心五四,孙子与齐王的论证选段。

[2]Edward P. Djerejian, Changing Minds Winning Peace: A New Strategic Direction for US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Arab&Muslim World(Report of the Advisory Group on Public Diplomacy for the Arab and Muslim world), October 1, 2003, p.13.

[3]Juliana Geran Pilon, Why America is Such a Hard Sell: Beyond Pride and Prejudice, 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7,p.220.

[4]Donald H. Rumsfeld,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2002.

[5]Lisa A Curtis, Efforts to Deal With Americas Image Abroad: Are They Working?, April 26, 2007, p.5.

[6]李智著:《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7]所谓双向性,即军事公共外交的主体和客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动,试图用平等的关系平和的开展柔性外交。而军事外宣的单向性则是具有说教性,有自上而下和居高临下之嫌。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软实力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中缅经济合作前景分析
美国和平队历史及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