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思考

2012-05-14陆菁菁孙晓翠

卷宗 2012年10期
关键词:定位政府

陆菁菁 孙晓翠

摘要: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主要方面,经济职能转变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下,加快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与转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定位,确定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担负的角色。进而根据职能定位提出政府经济职能的合理转变,希望对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政府适应市场运行规律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 经济职能 定位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经济职能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政府角色地位十分明显而其职能作用却未完全发挥作用,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社会结构一直带有中央集权“官本位”的显著特征,政府机构的体系庞大,功能全面,现代社会的功能整合尚未完成,而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发育都显得相对滞后。整个社会对政府职能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政府职能的全面“越位”,造成政府角色定位不清晰。第二,建国以来在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公有化为目标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把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固定在“国有官营”的形态上,政府直接掌握和经营管理的社会资源范围广、数量多,既诱发和助长了政府行政权力的扩张,又强化和扭曲了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管得过多、过细、过死,造成政府与企业的角色“错位”,责任颠倒。第三,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加重了政府的角色负担,使政府在微观经济活动中陷入“头绪纷繁、疲于奔忙、劳而无功”的困境。而在宏观经济领域中运用经济杠杆,实行间接调控,规制监管市场的主体“缺位”,又导致管理失控。经济体制的转轨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新要求,政府需要不断地协调、解决这些矛盾,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政府经济职能定位重要性

纵观世界发展经济史,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自由市场经济,此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完全的、充分的作用;另一个是现代市场经济,即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市场经济,按照其运行状况和调节方式而言,是一种“市场+政府”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有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也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政府不能有所为,那将蜕变回早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中,而西方国家早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已证明了自由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所以他们早已抛弃自由市场经济。而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政府不能无所不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统包统揽,那我们将退回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去。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们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巨大成效。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那就必须对什么有所为及对什么有所不为,做出合理的界定,即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行为有合理的规范,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

1、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推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完善政府经济职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经济良性发展,具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个社会满意度的作用,因而政府经济职能的正确定位与转变是社会团结和安定的稳定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加速剂。

2、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与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与转变,目的在于维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与转变对落实科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权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既是时代发展对执政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党执政能力和公众信服力。

3、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辅助管理作用,使经济发展获得长期稳步前行。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未最终形成。我国目前的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还存在着一些长期积累、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同时,政府的经济职能也存在政府行为不规范、政企不分等诸多不规范之处。因此,克服和消除转型时期政府行为失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正确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弥补市场的缺陷。

4、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

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得到明显改善,政府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在政府职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职能转变的成功与否直接制约着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推进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

二、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宏观调控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通常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需要由政府解决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少。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唯一主体,不需要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为政府分担责任,这就使得政府必须应付所有的社会经济问题,政府职能范围极其广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展,市场机制开始越来越多的介入社会经济的调控范围及过程,使政府的职能范围也开始缩小。一般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对资源配置只起辅助性作用,政府只有在适度且适当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干预。并且,政府经济职能的行使,必须以不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为前提,任何与市场机制相冲突的政府行为都应避免。所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担当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宏观调控,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战略,在发挥市场机制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自觉行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多重的,这些目标构成一个体系,期中主要目标为: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通过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要从宏观的角度条件总供给和总需求、物价总水平、社会就业和国际收支等经济总量,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2、市场秩序的制定和维护者

要克服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导致的经济垄断和无序失控状态,政府必须根据法律和法规,以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规范和制约市场中特定的市场主体活动的行为。对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既定数量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交易方式和条件等经济活动进行规制,以限制不公平竞争,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经济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的发育和统一。

3、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公共产品是指私人不愿意生产或者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国防、空间研究、邮政、气象预报、灯塔、道路桥梁等等。公共产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由于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原因,市场难以提供公共产品。所以,政府要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通过国家预算和直接投资,担负对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煤气、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公共教育和社会治安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

4、经济社会预警体系的建立者

政府要建立经济社会预警体系,对影响经济社会安全的隐患要及时处理,防微杜渐。政府要根据预警的指标体系预测和分析国家经济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的影响,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国际贸易风险、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政治风险,保障我国的财政安全、金融安全、投资安全和社会安全,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

5、良好的市场经济国际环境的维护者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也必然与世界其他国家发生密切的经济联系。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方面。政府必须在遵守国际惯例与国际贸易准则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对外贸易政策,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产业免受外来商品和资本的冲击,同时还要创造平等互利的通商环境,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猜你喜欢

定位政府
定位的奥秘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必须真正落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