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外包在中型企业的发展
2012-05-14陈冬
陈冬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信息技术外包管理进行研究。首先是对信息技术外包进行基本的介绍。在2010到2013年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包市场。然而国内信息外包企业数量虽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追求短期利益的功利趋向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中国外包缺乏优秀的软件人才和软件架构师。本文在阐述信息技术外包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外包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包;中型企业
一、信息技术外包的兴起与国内现状
从计算机在50多年前进入商业应用领域以来,信息技术外包就一直存在,信息技术(IT)外包思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9年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宣布将数据中心运营、电信服务以及个人电脑技术支持分别外包给IBM、DEC及Business Land公司,这一举动在IT领域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Kodak的行为不仅改变了IT领域对外包主要信息技术职能的看法,而且给予了外包“合法”地位。外包也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外包赋予了组织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所必需的灵活性,同时它也使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将精力集中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上。外包商通常在规模经济、经验以及在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是单个组织的信息技术部门所难以媲及的。企业可能因为许多不同的原因而外包他们的信息技术需求,比如伴随着全球化压力的市场收缩和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促使企业不得不经常调整他们的总体目标,这种情况下,市场就会迫使企业采取信息技术外包来提高竞争力。这样,企业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并且经常性地更新软件。还有的企业内部缺乏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他们将外包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替代,以便能够及时获取介绍和发展新技术的专门技术。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才得以盛行。外包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正如著名的外包专家米切尔F·卡伯特所言:“外包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时尚,实际上,外包对于下一代的经理人员将像计算机对于我们的孩子一样自然。”
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外包发展较晚,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尚不如西方国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够高。信息技术外包市场还未发展成熟,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包括外包双方)有关信息技术外包的经验很少,国内有关信息技术外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理论研究方面2004年至今, 国内的信息技术外包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跟上了国际的发展步伐,并在发文量上有所突破,核心期刊有关信息技术外包的文献共109篇。说明国内学者和研究人员非常关注信息技术外包这一研究领域,它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国内信息技术外包生存现状
通过假期一些有意识的采访和考察,我所考察的20家中型企业中,大多数的都没有专职的网络中心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大型企业一般都有很完善的内网通信系统,而中型企业正处于发展可大可小的关键时期往往无法注意到内网通讯的重要性),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出现故障,都是靠公司内的年轻人解决,既不专业还浪费时间。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外包。广义上的外包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从狭义上讲是企业为了维持组织竞争核心能力,且因遇到人力不足、成本过高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盈利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然后需要了解外包服务的优势,外包赋予了企业应对经济形式快速变化所必需的活力,同时它也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将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外包商通常在他们所服务的领域以及在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是企业自身所难以媲及的。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曾预言:“在10-15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作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盈利点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也应该采用外包的形式。”此外,哈佛商业评论还将外包称作为过去75年来产生的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之一。
现代企业的办公室信息通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和其所在的公司内网实现的。计算机本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大规模进入国内的商业应用领域,由此带来的是对企业办公室工作方式的一次巨大变革。但是计算机本身作为高科技产物,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疑难杂症,企业内网也常常出现效率底、易用性差等缺点。而普通的企业员工很难有精力去掌握解决方法。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行业的日渐兴盛,办公室中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无线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也越来复杂。设备间的通信与互联往往成为让企业员工头疼的问题。大型企业因为已经进入发展的稳定期,所以更加注重办公的效率以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而中型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可大可小的转型过程,又在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所以对于信息外包服务在提升办公效率方面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知。所以在我调查的20多家中型企业当中,对于办公涉及到的通讯设备的管理都还十分混乱。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家企业在办公大楼中计算机相互传文件时使用的无非是U盘、邮件和QQ,根本就没有使用内网传输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专业的信息外包服务商为其提供一套解决方案,那么该企业的运行效率必然得到极大地提高。然而国内信息外包企业数量虽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追求短期利益的功利趋向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我国信息技术外包缺乏优秀的软件人才和硬件架构师。而且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一个朦胧期,更加不利于了信息外包行业的发展。我设想的信息外包服务商应该是有专业的团队,完善的解决方案,友好的终端界面。但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些信息外包服务商的规模普遍较小,更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
三、信息技术外包的内涵
信息技术的外包范围广泛,可以是整个信息技术部门或具体的内容,如计算机维护、局域网组建和数据恢复是最普遍的外包业务。外包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以协议约定的服务水平、时间和成本作为依据。
信息技术外包是指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外包能够帮助企业卸下背上的重压,节省经费,克服技术短缺的问题,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外包服务内容广泛,层次与类型各异,服务方式灵活,能够满足众多企业对信息化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技术外包按照委托外包的层次来分,大致有以下可分为两层,最低层次是基础架构外包,主要包括:维护外包、服务器托管、服务器租用和虚拟主机等外包模式;而最高层次的外包是业务流程外包。即企业将自己基于信息技术之上的业务系统全部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包括支撑业务系统的软硬件系统、技术人员和信息管理机构,由专业服务公司按照双方的协定要求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
信息技术外包的主要优点是:外包服务商对不断变化的技术有更好地了解;外包方式能进行最准确的成本预测,因此可以进行更准确的预算控制;专业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能够提供更高标准和更高质量的服务;企业减轻了管理专业人员的负担,企业可按需要要求提供服务,不用长期在企业中保留庞大的信息技术部门,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信息技术外包中的合作关系
我阅读了《信息系统、技术和服务的外包》一书,对书中将企业与外包服务商的关系视为一个连续的光谱的比喻难忘。光谱的其中一端是市场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在众多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外包商中自由选择,合同期相对较短,正如光谱一端波长较短的紫光部分。而且合同期满后,能够在成本很低或不用成本的情况下,换用另一个外包商完成今后的同类任务。而光谱的另一端是长期的伙伴关系协议,在这种关系下,企业与同一个外包商反复订立合同,并且建立了长期的互利关系。而占据连续光谱中间范围的关系必须保持或维持合理的协作性,直至主要任务的完成,
如果任务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环境变化搅乱需求的机率很小,而且没有什么真正的资产专属性,这样就可以订立一份规定了所有偶发事件的合同,此时,市场关系是适当的。
如果外包任务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完成,环境的变化可能改变需求,以及存在某些资产专属性,但是任务完成后,维持与外包商的关系没有任何特殊优势,中间关系型外包就是适当的选择。
如果完成任务持续的时间较长,相关需求会随着不可预见的环境变化而变化;资产专属性很高,以及与外包商续签合同能够最好地满足需要,这时就应当考虑伙伴关系型外包。在伙伴关系中,赢得另一方回报的信任和互利行为可以获得延续。管理成本和风险很高,因而伙伴关系带来的收益必须足以抵消这些成本和风险。例如,用户和外包商共同投资成立公司而建立的长期关系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而低成本的选择与外包服务商的合同关系,以寻求最高效的办公效率。
总之对于企业来讲,只保留最好的,其他全外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绍坚.北京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 [J].北京社会科学, 2008(4):17-24
[2]孙军,孔祥琦.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4):139-4
[3]罗伯特·克莱珀(美)《信息系统、技术和服务的外包》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750538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