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铁路大岐山隧道进口段综合施工技术
2012-05-14王克金
王克金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
新建贵广铁路大岐山隧道位于广西自治区贺州市,全长9 502 m。隧道进口位于贺州市象狮大队,里程为DK599+820,明暗洞交界里程为DK599+865。隧道左侧地势陡峭,偏压严重,进口段岩石为全风化的泥质粉砂岩。隧道原设计采用大管棚进洞,由于工程措施调整,隧道进口中线向线路左侧偏移81 cm,左线内轨高程上调64 cm。前期施工的超前大管棚被废弃,进洞采用超前双层小导管。由于隧道进口偏压严重,地质条件差,自隧道进洞施工以来,隧道边仰坡出现多条裂缝,其中仰坡一条主裂缝纵向延伸约30 m,裂缝最宽达5 cm。
1 地质概况
隧道进口段纵向自然坡度为15°~20°,横向坡度30°~60°,丘坡表层为第四系残破积粉质黏土,硬塑,厚0~4.4 m;下为碎石土,灰黄色,松散,厚0~10.7 m;下伏基岩泥盆系莲花山组(D1l)粉砂岩、泥质砂岩,强—弱风化层,其中强风化层厚度9~19 m,岩层产状262°∠32°,与进口仰坡坡向一致,对隧道仰坡不利,主要有两组节理发育(259°∠87°;110∠56°)。
2 工程特点
大岐山隧道进口处于浅埋偏压地段,地质条件复杂,隧道边坡最大高度达到30 m,偏压严重(如图1所示)。进口段为全风化的泥质粉砂岩,棕黄—褐红色,遇水易崩解。由于工程措施调整,进口中线向线路左侧偏移81 cm,左线内轨高程上调64 cm,隧道进洞需先拆除前期施做的管棚导向墙,并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进洞。隧道上台阶进洞施工后,边仰坡出现多条裂缝,洞内拱顶日沉降量6~15 mm,累计沉降最大达230 mm,上导洞整体下沉150 mm。如何控制变形量,确保中下台阶施工安全,成为进口段施工的关键。
3 施工技术
3.1 地表裂缝封闭
隧道进洞施工后,隧道边仰坡出现了多条裂缝,其中仰坡一条主裂缝纵向延伸较长,该条裂缝穿过仰坡截水天沟后继续沿纵向延伸约30 m,最大缝宽达5 cm,这些裂缝是由地表沉降、位移变形引起的。裂缝处理采用灌注M10水泥砂浆进行封闭,灌注前先对裂缝进行清理,然后用砂浆进行封堵,及时封闭裂缝,以防止地表水经过裂缝向地层中渗透,加剧边仰坡变形,造成隧道边仰坡失稳。
3.2 仰坡加固措施
隧道进洞开挖后,仰坡受地表下沉、位移影响,喷射混凝土出现开裂、空鼓等现象,地表水很容易经过开裂的混凝土向下渗透,这对边仰坡的稳定非常不利。隧道仰坡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加固范围为DK599+865~+895,锚管采用φ50 mm×5 mm无缝钢管,锚管间距1 m×1 m,梅花形布置。施工前先在无缝钢管上打注浆孔,钢管长度根据实测洞顶覆盖层厚度确定。注浆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水灰比0.5~1.0(重量比),注浆压力0.5~1.0 MPa。
3.3 施做泄水孔
根据前期边仰坡及管棚施工情况分析,该段地层中含水量大,在管棚施工中,左侧20号~26号孔出水达1~3.6 L/min。通过在隧道边仰坡钻设泄水孔,埋设泄水管以引出地层水。隧道明洞段临时边坡泄水孔纵向间距5~10 m,长度2.0 m,并视地层水量大小酌情增设。隧道左侧仰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缘布设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为1 m,深度4.5 m。泄水管采用φ50钢花管加工制作。
3.4 隧道右侧反压回填
为控制地表变形,对DK599+865~+895段隧道右侧进行反压回填,反压回填的高度与隧道开挖拱顶高程一致。
3.5 洞内施工技术
(1)控制地表沉降和隧道拱顶沉降的开挖工法比选
隧道进洞施工开挖工法原设计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鉴于地表沉降量严重超标,且拱顶沉降量达到6~15 mm。借鉴CRD工法和小断面及时封闭对拱顶沉降控制的优点,同时考虑发挥大型设备对隧道开挖及时封闭的需要,最终确定采用三台阶五步法施工,工法步序如图2所示。
(2)三台阶五步法施工关键技术
由于进洞条件差,且在没有长管棚的超前支护作用下进洞施工,进洞施工工法变更为三台阶五法开挖,中下台阶临时仰拱中间增加竖壁支撑。
图2 三台阶五步法施工工序
具体施工步骤见图3。
图3 三台阶五步法施工步骤
①上部弧形导坑①部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宜为3~5 m,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开挖循环进尺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开挖后立即初喷3~5 cm混凝土,后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立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 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然后开挖核心土,架立上台阶临时仰拱I20a钢架,喷22 cm厚混凝土。
②开挖左侧中台阶②: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0 m,开挖后立即初喷3~5 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 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中台阶竖壁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③开挖左侧下台阶③:在滞后左侧中台阶2~3 m后开挖左侧下台阶,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0 m,开挖后立即初喷3~5 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 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下台阶竖壁钢架及下台阶左半幅临时仰拱,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④开挖右侧中、下台阶④⑤:按照开挖左侧中、下台阶的方法,开挖右侧中、下台阶,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0 m,中、下台阶错开2~3 m,开挖后立即初喷3~5 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 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下台阶右半幅临时仰拱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⑤开挖隧底⑥:每循环开挖进尺长度宜为2~3 m,开挖后及时施做仰拱初期支护及仰拱。
(3)支护参数调整
由于工程措施调整,隧道在没有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措施下进洞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对隧道进口段DK599+865~DK599+905段支护措施进行加强。
①钢架:大岐山隧道进口进洞后初期支护采用I22a型钢钢架加强,钢架纵向间距由原设计的0.6 m调整为0.5 m;钢架锁脚采用φ50,L=4.5 m锁脚锚管定位,锚管壁厚3.5 mm,墙中及拱脚设置,每处由2根调整为4根。
②系统锚杆:系统锚杆拱部采用带排气装置的注浆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或全螺纹砂浆锚杆,锚杆间距1.2 m(环向)×1.0m(纵向),锚杆长度4.0 m。
③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喷射厚度30 cm,混凝土标号为C25;钢筋网采用φ8的圆钢加工而成,网格尺寸20 cm×20 cm,拱部及边墙挂设。
④超前支护:该段超前支护原设计采用φ42,壁厚3.5 mm,L=4.5 m的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40 cm,每环40根,纵向3.0 m一环,调整为采用φ50,壁厚5 mm,L=4.5 m的超前小导管进行预支护,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0 cm,每环62根,纵向2.5 m一环。
(4)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上述方法施工时,施工作业面狭小,工序复杂,大型施工机械使用效率较低,主要是以人工辅助小型设备进行施工,施工速度较慢。
在上台阶设置临时仰拱段区域施工中、下台阶时,上台阶交通运输受中、下台阶影响较大,施工组织较困难。施工中采用左半断面先与上台阶贯通后再施工右半断面的方法,上台阶的交通运输通过左半断面进行。
临时仰拱及竖壁支撑在铺设防水板,绑扎衬砌钢筋前需要拆除,由于临时仰拱、竖壁与正洞钢架已形成整体受力体系,拆除时将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故一次拆除的长度不易过长,并在拆除过程中要加强对该段的监测。
3.6 监控量测
浅埋、偏压隧道中岩体受自重应力和侧压力的影响,或受岩体风化严重,遇水及易软化等因素,隧道在开挖后,自稳性差,造成岩面位移,洞身侧壁逐渐内移,引起洞身变形乃至坍塌。而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是监控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和施工是否正确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量测能够及时的掌握地表沉陷、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工作动态,以便于进行日常管理。经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下一阶段施工预测,对原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信息反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的稳定。
(1)地表监测
在DK599+868~+903段按间距5 m各布设地表观测桩,观测断面宽度50 m,测点间距采用不等距布点,中间20个点,间距2 m,两侧各1点,间距5 m。对仰坡出现的主裂缝布设5组横向观测点(垂直裂缝布置),布设1组纵向观测点(平行裂缝布置),量测频率按3次/d,必要时加大测量频率。
(2)拱顶下沉及水平净空变化量测
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完成后,在拱顶、拱脚及边墙处埋设测点进行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量测,具体布设位置见图4。观测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态,以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拱顶下沉及水平净空变化量测应在同一断面进行量测,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图4 洞内监控量测布设
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确定。
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初读数应该开挖后12 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读数。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拱顶量测观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的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受竖壁影响,下台阶观测点布设于隧道两侧及竖壁上,采取左右侧分别量测的方式进行监测。
(3)量测项目、方法及频率
量测项目、方法及频率分别见表1及表2。
表1 量测项目及方法
表2 量测频率表
(4)监控数据分析
根据现场实地量测出的数据进行曲线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从而对最大位移值作出预测,以便正确地指导施工。位移—时间曲线最能直接反映围岩和支护受力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利用量测信息反馈优化洞室结构设计。利用信息化施工管理,及时反馈于施工,采用有效措施,避免出现围岩失稳事故。
以DK599+870处拱顶沉降进行分析,从位移—时间时态曲线图可以看出,临时仰拱施做前,该点拱顶沉降速率较大,临时仰拱施做后,拱顶沉降变化趋势明显变缓,但是在左侧中、下台阶开挖时,拱顶下沉变化速率稍有增大的趋势,由于增加了竖壁支撑及下台阶临时仰拱,支护及时,拱顶沉降很快又趋于平缓,围岩也逐步趋于稳定(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大岐山隧道进口在围岩条件差、偏压严重且没有超前大管棚支护的条件下按上述施工方法进洞施工,其关键在于初期支护及时施做、封闭成环,确保支护体系成环受力。进洞阶段工作面为全风化的泥质粉砂岩,开挖时采用人工手持风镐开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并控制每循环的开挖进尺在一榀钢架范围以内。开挖后,对开挖面及时初喷混凝土,封闭工作面,并及时进行架立钢架和施做初期支护。在施工中、下台阶时,通过增设临时仰拱、竖壁支撑等措施形成支护封闭体系,确保支护体系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对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体系最终稳定的信息。
图5 DK599+870处拱顶沉降曲线示意图
[1] 汪旭光,于亚伦,刘殿中.爆破安全规程实施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关宝树.隧道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隧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