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2012-05-09王德山李萌萌冷雪冰丁树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总分医学生

王德山,沈 伟,李萌萌,冷雪冰,丁树荣

(1.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河北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河北石家庄 050017)

·论 著·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王德山1,沈 伟1,李萌萌1,冷雪冰1,丁树荣2*

(1.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河北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河北石家庄 050017)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主要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河北医科大学1~4年级不同专业的572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总分≥160分)检出率为21%,主要表现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与全国正常成年人比较在总分及“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年级比较,以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P<0.05,P<0.01)。③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为2~4h的学生比每周体育锻炼时间

心理学;健康状况;学生,医科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迈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而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学科和职业性质,专业能力和学历要求较高,课业较为繁重,考试频繁,业余活动较少,学业压力较其他专业学生大[1]。因此有必要调查和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医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以河北医科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年级分层进行随机抽样,抽取部分同学为样本。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72份,有效率95.3%。其中一年级154例(26.9%),二年级137例(24.0%),三年级158例(27.6%),四年级123例(21.5%);公共卫生学院92例(16.1%),药学院90例(15.7%),基础医学院188例(32.9%),临床学院202例(35.3%);女生356例(62.2%),男生216例(37.8%);本科一批188例(32.9%),本科二批182例(31.8%),本科三批202例(35.3%)。

1.2 施测方法: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进行,其内容有一般情况,包含9个项目(年级、体育锻炼时间、性别、专业、生源地、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是否是独生子女、本科批次);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自评量表,涵盖90个项目,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用以进行心理压力的结果判定。SCL-90的评分标准,每一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制(1~5分,1分=没有,2分=很轻,3分=中等,4分=偏重,5分=严重),反映不同程度的症状。量表总分≥160分可考虑为筛选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2]。正式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学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在班级集体同时发放,统一当场收回,正式测试工作在2011年3月20日前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医学生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成年人常模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之间总分及各因子分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本科批次之间总分及各因子分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进一步做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不同本科批次之间总分及各因子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健康问题一般状况:572例医学生中阳性(总分≥160分)120例,检出率(阳性例数/受检例数)21.0%。一年级26例(16.9%)、二年级40例(29.2%)、三年级36例(22.8%)、四年级18例(14.6%);女生28例(22.5%)、男生40例(18.5%);本科一批40例(21.3%)、本科二批43例(23.6%)、本科三批37例(18.3%)。为了体现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方面,对SCL-90的9个因子以均数进行排序。结果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表现前5位的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见表1。

表1 SCL-90各因子均数与标准差及各因子检出率

2.2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2]比较:医学生在总分及“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个方面与全国正常成年人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高于全国常模,见表2。

表2 医学生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成年人常模比较结果

2.3 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内容共包含9个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年级、体育锻炼时间、性别在各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批次、专业、生源地、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几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1 不同年级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比较:不同年级间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二年级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是最高的,均高于一、四年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3个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一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间总分及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比较

2.3.2 不同体育锻炼时间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比较:不同体育锻炼时间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做LSD-t检验得每周体育锻炼时间<2h和体育锻炼时间2~4h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体育锻炼时间<2h得分均大于体育锻炼时间2~4h,其余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体育锻炼时间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比较

2.3.3 不同性别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比较: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仅在“抑郁”[男性(1.53±0.60)分,女性(1.63±0.55)分],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5)。另外,在专业(F=1.41,P=0.238)、生源地(t=1.53,P=0.125)、父母婚姻状况(F=0.10,P= 0.905)、家庭收入(F=0.05,P=0.949)、是否是独生子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 0.931)。

2.3.4 不同本科批次:不同本科批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3,P=0.178)。但从阳性率的角度来说,在被调查的572例中,本科一批188例,总分阳性例数为40例,检出率为21.3%;本科二批182例,总分阳性例数为43例,检出率为23.6%,本科三批202例,总分阳性37阳性,检出率为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0.440)。另外,不同本科批次各因子阳性率检出情况,见表5。

表5 不同本科批次各因子阳性率检出率

3 讨 论

调查发现,医学生总体心理健康问题(SCL-90总分≥160分)阳性率为21.0%,与国内外报道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的水平一致[3],在各因子中“强迫”排在首位。而根据医学生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个方面比全国正常成人水平高,而且“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等因子表现较为突出,此结果与达娃普赤[4]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不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显示,二年级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这与有关调查研究一致[5]。由一年级升至二年级后,总体心理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二年级后,随年级的升高,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逐渐提高[6],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减少,三年级在“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表现及总体情况均有明显好转。四年级和三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各因子的状况均显著低于二年级。由此可见,应重点针对二年级的医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

不同体育锻炼时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显示,不同体育锻炼时间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因子得分比较,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张超等[7]的结论大致相同。另外,锻炼时间<2h和锻炼时间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锻炼时间2~4h者总分及绝大多数因子分均较低(分数越低代表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表明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可能由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排解,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对此校方应适当减少课业负担,增加体育设施,适度延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借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显示,男生总分与女生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得分比较,“抑郁”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沈晓丽等[8]的结果不同。考虑可能与女生心思细腻,易对小事敏感,不易发泄情绪有关。所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区别对待,注重培养女生乐观开朗的心态。另外在专业、生源地、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其他相关研究不完全一致,如沈晓丽等[8]的调查显示家庭来自农村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卢勤等[9]的调查结果为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考虑可能是不同学科及教育环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不同本科批次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显示,总分检出率与各因子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除“焦虑”外,总分与其余各因子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本科二批、本科一批、本科三批。此结果与想当然的结果有较大差异。考虑原因可能为不同批次同学在学习课余生活上的习惯比较集中,对此可以进一步挖掘除体育锻炼时间之外的有益因素,以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具体主要表现形式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上。其中以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而且适宜时间的体育锻炼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对女生的情绪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另外,本科一、二批心理健康问题较三批严重。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保健措施,普遍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早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

·研究快报·

[1] 林林,王玉芹,相静.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5):486-489.

[2] 张明岛.医学心理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0.

[3] 余毅震,黄艳,李俊杰,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3,17(3):214-215.

[4] 达娃普赤.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3):264-265.

[5] 梁秀芳.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11(25):145-149.

[6] 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2-333.

[7] 张超,聂朋朋.某医学院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校医,2010,24(9):648.

[8] 沈晓丽,李晓红,秦浩,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95-3297.

[9]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20.

(本文编辑:赵丽洁)

R395.6

B

1007-3205(2012)03-0341-04

2011-10-31;

2012-01-11

王德山(1988-),男,河北献县人,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7级学生,从事预防医学专业学习。

*通讯作者。E-mail:dingsr66@sina.com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3.039

<2h或>4h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P<0.05,P<0.01)。④女生较男生更易出现“抑郁”问题,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同本科批次比较,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阳性率的角度,总体及绝大多数因子均为本科三批同学状况最好。结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成年人常模,与年级和体育锻炼时间的相关性较强,应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指导,促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总分医学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