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门槛上的人
2012-05-08牛海堂
作为访问学者,来自东方的杜厦先生不远万里,应邀来到布拉格,与查尔斯大学开展为期半年的学术交流活动。该校的吉姆校长曾与杜厦同在某国际权威建筑杂志发表文章,因此当二人在校门口握手寒暄时,感觉彼此已相熟多年。
查尔斯大学极具艺术情趣的电动门给杜厦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动门由不锈钢栅栏和铸铁门槛组成。若干个平行四边形产生变形,缓缓推动栅栏关闭。与拉合的动作同步,栅栏前方漆成褐色的立方体铸铁,就像脱离手指的风琴键盘,一块接一块从地下弹出来,拼成与门等宽的门槛。
杜厦走近门槛,他看见另一个杜厦对着他微笑。门槛一尘不染,平滑光亮,可当面镜子,这归功于门卫迈克的勤劳。每天迈克手中拿条毛巾,仔细擦拭门槛,如同一日三餐毫不含糊。早晨擦一次,中午擦一次,晚间擦一次。迈克的敬业精神有目共睹,他已为查尔斯大学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多年。转业军人迈克身材魁梧,获得过当地散打比赛的第二名,没人敢来挑衅惹事。
对着门槛,杜厦叉开手指,習惯性地梳理被风吹乱的头发,若有所思。吉姆校长看出他的疑惑,运用流利的中文解释门槛的渊源。原来布拉格是个跟门槛有关的城市。相传,古时开始建设城市时,建筑师来到捷克勘察,他遇见一个老人正在锯木头做门槛,做得异常认真仔细,建筑师深受感动,城市建成之后便命名为布拉格。德语中布拉格意即门槛。
除了文化上的蕴涵,查尔斯大学设置的门槛还有劝诫的威慑作用:教学重地,游人止步,闲人免进!身穿内保制服,头戴锅盖帽的迈克,背着双手在门口踱来踱去,犀利的目光令那些贼眉鼠眼,伺机准备潜入校内捣乱的坏蛋分子胆战心惊。
迈克能一眼洞穿那些人的歪心思和身份。对待像杜厦这样的中国客人还算友善,他用手语告诉杜厦,把嘉宾牌别在上衣口袋处,可自由出入,省掉登记签名的麻烦程序。
应该说杜厦在查尔斯大学的工作和生活是非常愉快的,受益匪浅。
周一至周五,杜厦去查尔斯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英文书籍他能流畅阅读,捷克语图书得依靠电子词典帮助,不是看而是啃,常常啃得他满头大汗,似乎做学问是门力气活儿,没一口好牙不行。
一有机会,教务处安排杜厦参与该校建筑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会,更多的时候是与那些教授探讨专业研究课题,比如布拉格如何在保护古老建筑的前提下,开发拓展新的建筑艺术特质,他们试图理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看来这些教授已把城市的建设规划拔高到哲学的高度。
说到哲学,不得不提到弗密特女士,查尔斯大学的哲学教授。弗密特一头波浪形的金发,其内心的深邃与外表的端庄保持惊人的协调一致。
遇到节假日,吉姆校长邀请杜厦到自己家中改善生活。他的夫人弗密特系上围裙亲自下厨,炒呀炸的,做些小吃。尽管她的中国菜手艺不算地道,但夫妇俩的诚挚已深深打动客人,他吃得津津有味,开心。弗密特谈吐睿智风趣,富有哲理,令他仰望敬畏,同时她的质朴随和也让杜厦有亲如姐妹的感觉。
每个到布拉格的游客,都会被它的古朴典雅所吸引。吉姆夫妇担任导游,陪杜厦参观布拉格的名胜古迹。
布拉格大街上的水晶店铺金碧辉煌,珠光宝气使人睁不开眼。巧舌如簧的是贩卖木偶的商家,他会教你如何让手中的木偶演戏。杜厦最感兴趣的还是这座城市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如布拉格城堡、查理大桥、圣维特教堂、黄金巷等。
每次三人进出校门,门卫迈克毫不客气拦住他们的轿车,待对方摇下玻璃,他确认无超载和酒后驾驶等违规现象方才放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也得遵守。吉姆校长边旋转方向盘,边说,有迈克把守校门,我安心我放心。杜厦在后视镜里对吉姆校长礼貌地点点头,眼皮也随之配合额头眨了眨。
就像是谁积极回应吉姆校长的言论似的,就在他表扬迈克的能耐不久,出事了。
那天下午三点,杜厦去中心会议室发言,他将谈谈中国古建筑的力学构架与造型美学。吉姆校长早早待在主席台等候,他先操作投影仪播放有关故宫和长城的三维图片,以便查尔斯大学的专家事先对杜厦的讲述内容有初步了解。
按照布署,等半个小时杜厦才正式登台发言,他说一段,吉姆校长翻译一段。这期间,吉姆校长接到上级教育部门一个关于食品卫生的电话,他临时出去找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安排工作。
等吉姆校长返回会议室,他发现自己的公文包不翼而飞,那里面装有发票、公文和证件,丢不得。
望着他埋头打开主席台的抽屉,像猴子扔苞谷一样不停胡乱往外扔办公用品,纸笔扔得地面狼藉不堪,身旁的同事不解地问他,你在找什么?吉姆校长皱着眉头(当然他们观察不到他的脸部表情)说,明知故问,没看到我在找公文包吗?刚才的确搁在抽屉里的,我记得清清楚楚,怎么不见了呢?那些人反问他,十分钟以前,你不是叫人把公文包拿走了嘛?吉姆校长用劲把沾满灰尘的脑袋从抽屉中拔出来,一脸的茫然和疑惑,台下的人群就像地下党员秘密接头,和他讲黑话。
据他们讲,吉姆校长离开会议室不久,一个西装革履的瘦高个儿男人走进来,他在门口举起手臂跟大家打个招呼,径直走到主席台,拉开抽屉,掏出公文包,然后对他们弯腰鞠躬,风度翩翩告辞。自始至终大家都没说一句话,以为是吉姆校长吩咐他来取公文包的。
如果是我安排的人,你们难道不认识他吗?吉姆校长无可奈何摇摇头。看来人的思维都存在盲点,这时大家如梦初醒,才明白包被偷盗。吉姆校长让门卫迈克加强防范,自己带领十几个安全联防队员搜寻小偷的行踪,并发动全校学生进行拉网式排查。
出乎大家意料,那个小偷居然杀回马枪,再次光顾会议室,手里提着吉姆校长的公文包。小偷非常不满,包里只有一百捷克克朗,不足五欧元(一欧元兑换二十八捷克克朗)。按照惯例,该小偷最低行动目标为十欧元。堂堂校长,公文包里的现金加起来竟然买不了一个公文包。小偷故伎重演,镇定自若继续翻弄抽屉。
不知谁大喊一声,抓小偷!杜厦离主席台最近,上前一把夺过公文包,另外七八个人像口袋形成合围之势。那小偷抬腿一个箭步猛向门口窜去,口袋出现一道裂缝,围剿力量朝门口聚拢。狡猾的小偷空中一百八十度转身,虚晃一枪钻过人缝,纵身一跃从窗户脱身。
大家挤在窗口观望,层层叠叠的脑袋发出乒乓球碰撞的声响。地面只有一排梧桐树在风中像一列庄重的士兵静静站立,五层楼的高度,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细心的杜厦还是发现蛛丝马迹,靠墙角的自来水管道仍在晃动。
除了查尔斯大学的公章,包里其它东西都在。小偷应该没有收藏公章的爱好,他肯定拿它做什么坏事,让学校蒙受经济损失,或者以公章为要挟,与校方谈判,获得某种利益补偿。大家一致认为需马上请求警方介入支援。
一行五人去附近的警察局报案。吉姆校长,杜厦,三个校办秘书。警察局值班室不见人影,五人挤在一张木沙发坐下来,室内的取暖器开着,泛红光,警察没走远,他们可能在召开会议。五人听见二楼激烈的争论,声音沿着楼梯传播,有环绕立体声的效果。但好像不是开会,时不时冒出一些词语,如老K、大鬼、对尖、一条龙……倒像在玩扑克牌。
的确不务正业在玩扑克。吉姆校长顺藤摸瓜,循着声音找到二楼的四个警察。他们中的一人埋怨对家出错一张牌,高额头的对家不認账,起身站立与之辩驳。待高额头盘腿坐下,吉姆校长说明来意,他们让他别着急,不妨等一下,一圈牌还没出完呢!
吉姆校长到楼下等。楼下也闹嚷嚷的,那小偷竟自投罗网也跑到警察局来了。杜厦和三个校办秘书情绪激昂,像抱恋人似的箍紧他。小偷义正辞严申辩,我是来自首的,请你们尊重我的人身权利。他们强迫他把公章交出来,小偷拒绝,挣扎着说,按照程序,我只能交给警察。
料想警察们的牌瘾也过足了,吉姆校长再次上楼催促。高额头扔掉手中的臭牌,骂骂咧咧,老子今天运气真霉,不打了。他系上领带,跟着吉姆校长下楼处理公务。余下三人继续昏天黑地打牌。
看见警察露面,楼下的五个脑袋像是听到号令,齐刷刷向高额头扭去,其中被挟持的小偷脖子转动最吃力,青筋暴凸喉结膨胀,让人担忧他把脖子扭掉。高额头咳嗽一声,命令众人松绑,这是警察局,你们还有没有王法,吃了豹子胆在这儿行凶?
在场的六张嘴巴开开合合,六条舌头伸伸缩缩,争着表白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高额头挥挥手说,停,一个一个说,他用钢笔指指被绑架者,你坐下,先说。他没示意校方落座,那五人只好站着,互相搀扶一直站着。
小偷拍拍身上的灰尘,扯扯衣角(事实证明小偷也有注重仪表穿戴的)说,我叫布尔朗,没上过大学,所以想瞧瞧大学的公章和小学的有啥区别,脑子犯糊涂把查尔斯大学的公章带回家研究。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怕他们着急。没公章查尔斯大学的学生都不能毕业,就把公章带到警察局来了。
本来属于偷盗行为,经他一说,自己倒成了英雄人物。高额头鉴别公章的真伪,再看看吉姆校长的任职聘书,把失物交给吉姆校长,让布尔朗回家。
接下来依次做笔录。先是三个校办秘书,再问吉姆校长,最后盘查杜厦。杜厦的东方话高额头听不懂,吉姆校长自告奋勇充当译者。高额头说,你和杜厦都是当事人,一伙的,所以你不能给自己人做翻译。高额头告诉杜厦,不说捷克话说德语也可以。布拉格位于柏林和维也纳这两个德语城市之间,德语也是该城的通行语种。
吉姆校长说,算了,请警官先生别为难他了,他是中国客人。其实他的笔录内容和别人差不多,为什么不能灵活变通一下?高额头说,我知道,问题是这是程序和原则,我们必须照章办事,是吧?这时楼上三个警察结束牌局下班,幸好其中一人会英语,只是不精通不利索,他费劲把杜厦的话结结巴巴译成捷克语(当然他不是结巴)。
做完笔录,他们像一群醉汉东倒西歪行进在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头顶传来洪亮的敲钟声,已是深夜十二点。布拉格的居民听到天文钟奏响,不由自主掏出手表校对时间,但现在他们连手腕也不想抬起,省点力气迈腿走路。
警察放走盗贼,却把失主留在警察局罚站,腿都站苗条了,水也不倒一杯给他们喝,更别说请他们吃饭了。杜厦感到今天的遭遇太荒诞、荒唐。
要说荒诞、荒唐,小偷布尔朗更让人捉摸不透,他葫芦里到底藏什么药?他究竟想干什么?他的兴趣似乎不在偷,而是故意骚扰他们,搅浑水,使查尔斯大学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
最恼火的是门卫迈克。小偷布尔朗把查尔斯大学当作自家菜园子门,想进就进想出就出,进出自由,他却浑然不知。迈克系上红绸腰带,算是口头给布尔朗下战书,当年他就是系上这根腰带,气沉丹田获得散打亚军的。迈克解开外套下摆两颗纽扣,袒露红腰带的英雄结。
布尔朗就像了解迈克的心愿似的,收下战书,与迈克正面交锋。迈克那天发现院墙上蹲个穿西装的瘦高个儿,知道他就是布尔朗。学校院墙有两层楼高,院墙上镶满碎玻璃渣,布尔朗却悠闲地蹲在上面嗑瓜子。
迈克脱掉外套,紧了紧红绸腰带,站在下面叫喊,小子,有本事下来,爷爷和你大战三百回合!布尔朗嘴巴塞满瓜子,不方便说话,探出臭烘烘的脚板对准迈克的脸不停摇晃,以肢体语言回应对手。
幸好门卫备有打扫蛛网的竹竿,迈克手握竹竿跳跃着去戳院墙上的小偷,想把他戳成蜂窝煤。布尔朗侧身躲过攻击,往前奔跑。
一个在上面跑,一个在下面追。就像举行田径比赛,你追我赶。跑出百十米远,布尔朗发扬谦让风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停住脚步等气喘吁吁的迈克。待迈克追到跟前戳他,布尔朗转身往门卫迈开流星大步,眨眼来到大门,展开双臂落地,稳稳当当坐在门槛上,就像他是门卫似的。
所谓坐只是仪式,屁股与门槛建立两秒钟的短暂友情而已,代表正义的迈克又抡起竹竿朝他劈来。布尔朗反手抓住身后两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后空翻跃过栅栏门,擦着迈克的衣角潜入校园。他的脊背在干部楼旁一丛夹竹桃边一闪,了无踪影,似乎夹竹桃是他的同谋,故意站在那儿阻挡迈克的视线。
当天晚上,居住在干部楼的吉姆校长上楼找杜厦闲聊,感谢他馈赠四川特产云雾茶。杜厦愣了愣,扭头发现墙角的一袋茶叶变成两瓶咖啡。他尴尬笑道,彼此彼此,你也送了咖啡我喝呀!吉姆校长张大嘴巴,摸着额头自言自语,也许是弗密特送给你的礼物。
可弗密特却说她这个星期根本没上楼,并告知丈夫,冰箱里的两瓶咖啡也变成了一斤茶叶。
吉姆校长拥有两套房子,顶层带跃楼,他自己住顶层,免费让杜厦住跃楼,并坚持把两套房子的钥匙都配一把给他。
茶叶和咖啡没长腿,两人不约而同联想到布尔朗。从本质上说,这种行为是偷窃,从表征来看却是代替失主传递友谊和友情。
互赠书信却令人难堪。书信属于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杜厦收到一个异性写给吉姆校长的信件,他从纸张的香气辨析应当是封情书。专家介绍情书有丁香花的味道。趁弗密特出差,杜厦将信归还吉姆校长。后者也收到杜厦父母寄自中国的家信,信尾附注一行新鲜字迹:布尔朗已阅。想必那封情书小偷也大饱眼福欣赏了。所幸夫人不在家。
但弗密特已经知道底细,她办公桌上就放着一封别人写给她丈夫的情书:“喜欢听你的笑声,像晴朗的日子里风哗啦啦吹过树梢,我从树下走过的时候,好奇天空为何如此欢快明净 。吉姆,我已给你写了十封信,为何你一封就不回?伤心的玛丽莎。”
这个玛丽莎文学功底挺深厚嘛,读得我热泪盈眶,差点给你当红娘。面对夫人的冷嘲热讽,吉姆校长如实奉告。玛丽莎的语言的确很美,她是本校文学系大四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是在一次师生联谊晚会认识她的,玛丽莎作为学生代表与他同唱一首民歌。彼此配合默契,印象不错。
照吉姆校长的推想,玛丽莎可能患有恋父情结,而他的形象特征和精神气质(比如笑声)恰好与她的父亲暗合,所以对他产生好感。但爱是广博复杂的,涵义各有所指,玛丽莎将父女之爱与男女情爱混为一谈,他早就想找个机会点拨点拨她。
弗密特问,她都给你写了十封甜蜜蜜的情书,为啥你还不跟她说明白?吉姆校长说,还不止十封。问题是怎么说?我如果找僻静的地方(花团锦簇的公园或满眼绿意的田野)单独跟她谈,她会误以为我和她约会。而在公共场台谈私事,她的脸往哪儿搁?对她也不够尊重。
你尊重玛丽莎就不尊重我了?弗密特扔掉手中的情书。待情绪冷静,她运用形而上学分析了当事人精神动机的可信度,最后她还是相信丈夫所说。弗密特给他一周时间了结此事。你可与玛丽莎网上联系,我让学生去要她的电子信箱。你不是与她绝交,而是建交,建立父女之爱。
但弗密特的母亲不懂哲学,遇事冲动,她认为无风不起浪,女婿肯定睡错床,与那个玛丽莎有染。谁欺负她的女儿她就跟谁拼命,她伸出斗志昂扬的食指列数女婿的不体贴不体谅。本想列二十条罪状,绞尽脑汁只想出十二条,只好把前八条打乱语法顺序,改头换面又说一遍,凑数。她的肺活量本来就大,加上义愤填膺,嗓门如同装上喇叭特别嘹亮,附近几幢楼的教职员工都听见了。杜厦上前劝阻,由于语言不通,她以为他是女婿搬来的救兵,骂得更起劲。也更认真。
平时谁工作中出现失误,吉姆校长直言批评他们,没想到校长大人也有被丈母娘痛快教训的时候。大家窃窃私语,捂住嘴巴想笑又不敢笑。看形势岳母非得让吉姆校长闹出点绯闻,好在大家知道他为人谨慎正直,从不在外面沾花惹草,他岳母发布的消息才没以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外传播。通常,这类染上桃色的新闻传播速度比风还快。
一连好几天,手下的教职员工见了吉姆校长,目光总是躲躲闪闪的,脚步也磕磕绊绊,他们像是正在做什么亏心事,或者已经做了什么亏心事。
情书事件尚未平息,吉姆校长又遇麻烦。
查尔斯大学与布拉格大学举行辩论大赛,例如一方谈人之初性本善,另一方论人之初性本恶(此辩题自然出自杜厦之手)。又如人一思考上帝为什么会发笑(弗密特出题)?评委和观众打分,取平均值定胜负。教育部门和政府机关有关领导也前来助兴祝贺。
临近比赛,现场的音响突然出现问题,音响师赶忙抢修,一时半会儿却查不到故障点,急得满头大汗。他没让喇叭恢复清脆的声响,自己的嗓子却嘶哑了。几个技术人员赶来增援,维修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初步判断系一根通讯电缆内断,电缆埋在地下,地形复杂,曲曲折折几百米长,怎样查?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校办领来一个挎帆布包的工人,他担保不出十分钟修好设备。
工人撬开斜前方一个隐蔽的下水道井盖,不用仪器测量,轻易找到断点,迅速接好通讯电缆。虚惊一场,比赛如期举行。吉姆校长开完工单,让工人去财务室领工钱。工人却说已经有人付给他工钱,不用拿双份。吉姆校长警惕地问,谁叫你来的?对方拉上工具包拉链说,是个叫布尔朗的人。
又是布尔朗。肯定是他事先做了手脚,像耍猴戏一般耍弄查尔斯大学。吉姆校长忍无可忍,气成兔子眼。他签字批准门卫迈克离开门卫岗位。先前迈克已写了好几封辞职报告,士可杀不可辱,每次布尔朗在门槛上坐会儿再闯进校园,迈克逮不住他。看来迈克确实守不住大门,必须另请高明。在新人员报到就位以前,吉姆校长亲自把守大门。布尔朗再快,他的腿跑得过子弹吗?
吉姆校长喜欢射击,扳机一扣气球爆裂,百发百中。跟气球相比,脑袋结实饱满,他那支双管汽枪不能一枪毙命将布尔朗打死,起码可以把他打昏,放滚在地。杜厦担心吉姆校长行为过激防卫过当,去门卫室陪他同吃同住。
擦枪,子弹上膛,拉开枪栓,黑洞洞的枪口在等待一个人。当天下午,布尔朗现身,他晃着胳膊朝门卫走来,吉姆校长闪电般端起汽枪。枪口下的布尔朗伸手探进内衣口袋,慢慢往外掏,只要那把闪亮的刀子出鞘,吉姆校长立马正当防卫扣响扳机。
没想到他掏出的是三支香烟。布尔朗先给自己一支,边吸边说,我偷盗多年,偷腻了想金盆洗手,于是出去找份工作。可是我臭名远扬做不了好人,别人都不要我。那天我拜访这条街上的店铺,想谋份手工活儿,全遭拒绝碰鼻。后来我走到这儿,又累又饿想在门槛上坐会儿。查尔斯大学风景如画学风淳厚,在门槛上坐坐就很幸福。谁料门卫迈克像轰苍蝇一样挥手让我滚蛋,不仅滚,还要滚远点儿。他的恶劣态度促使我重操旧业。你遭遇的不安和烦恼都是我干的。不过一个人或一所大学经受些小波折小挫折也许不是坏事,可增强自身免疫力。我们之间的游戏该划上句号了。说完他把剩余两支香烟递给吉姆校长和杜厦。
次日阳光明媚,人们发现门卫换成瘦高个儿男子,他对人和蔼可亲,校办三个秘书觉得此人面熟,一时又想不清楚在哪儿见过面。他就是布尔朗,换上内保制服,他的形象比迈克更帅气。看上去他对工作不怎么上心严肃,不像迈克穿双皮鞋咔嚓咔嚓在门口巡视。布尔朗目光散漫,喜欢盯着大门外来去匆匆的脚步看,他只需要瞅瞅那些形态各异的脚步,便可准确获知他们的职业信息。如果脚主人想进校园斗殴打架偷盗破坏,布尔朗笑眯眯走过去劝他们自重,对方不听,他漫不经心捏捏手中的咖啡杯(像是试探咖啡的冷热),突然发力,瓷杯破裂,碎成瓷粉。
据报纸宣传,近段时间布拉格治安情况不容乐观。保卫科每天送十只瓷杯给布尔朗,慢慢的一天只需浪费一只瓷杯,最后发展到十天损失一只瓷杯。那些地痞坏蛋考虑自己的脖子没瓷杯瓷实,退避三舍。
也有窃贼想翻过院墙进去偷盗,更普遍的情况是那些社会上的小流氓色胆包天,爬上两层楼高的院墙偷看女生洗澡。俗话说,投资风险越大,回报收益也越多。他们乘着朦朦胧胧的夜色,扛架长木梯搭在墙根,呼哧呼哧往上爬。地点选择舞蹈系女生宿舍楼。当他们的脑门冒过院墙,一股臭袜子味扑面而来。在他们的心目中,舞蹈系那些女生千娇百媚,她们的光脚板也应当香气袅袅。正当他们纳闷,一只皮鞋在鼻子前一晃,他们连人帶梯摔下两层楼高的院墙。
那些人当中有认识布尔朗的,他们趴在地上,一边找摔掉的牙齿(一般是两颗门牙),一边张开鲜血淋漓的嘴巴说,伙计,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不认自家人!布尔朗轻蔑地说,谁和你个流氓是自家人?我现在是查尔斯大学的门卫。有我在,别说是人,就算是只苍蝇也甭想偷看我们学校女生换衣服!
查尔斯大学恢复了从前的安静和恬静。教学井然有序,吉姆校长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的客人杜厦也将依依不舍踏上归国的旅途。
闲暇时分,布尔朗喜欢坐在褐色门槛上,愿意坐多久就坐多久,想怎样坐就怎样坐。刚开始他试图模仿淑女的姿态坐立。双腿靠拢,脚跟藏在身体下边,双手插在腿缝处,上身拉直且笑不露齿。这种姿势虽说优雅却让人难受。布尔朗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让一条腿跷到另一条腿上面,减少脚板与大地的接触面形成不稳定平衡,方便摇晃脚踝和膝盖,摇出音乐的节拍和旋律。
阳光暖融融的,烘烤着坐在门槛上的人,布尔朗心情愉悦,舒服地闭目养神。但他并没有进入梦乡,依然在工作。当吉姆校长送杜厦去机场搭乘飞机,布尔朗掏出口袋里的遥控器,为他俩开启电动门。褐色铸铁门槛随着栅栏门的徐徐拉开,就像被神奇的手指一块接一块摁进大地。
特约编辑 梁帅
作者简介牛海堂,1970年生,昭君故居人。1993年开始发表诗歌和随笔。1998年学写的第一篇小说《与莫扎特握手的感觉》即被吕志青看好编发,之后长达十年基本没动笔。2008年重新找回写字的感觉,相继在《山花》、《鸭绿江》、《长江文艺》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直生活在工厂的高墙内,写作是为了突围和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