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我国高校体育课的理论教学
2012-05-08胡甲子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这样不利于高校对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的培养。高校体育课在高校的教学部分中占很重要的部分,那么体育理论课在高校体育课中也占很重要的部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能很好的帮助学校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为学校培养更好的人才去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因此,我们从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和大家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管窥高校体育理论教学
前言: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体育、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体育科目的学习,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是高校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体育理论教学目前的状况
(1)体育理论教学时数太少
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最新出版内容的要求,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数量应该不少于总教学时数的百分之十二,正常情况下各高校一年的体育课时数为64学时,而理论课应该不少于8学时,这样的水平只有极少数学校达到了。说明了很多高校对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很多学生不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了,这样的教学更不利于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2)缺乏理论课的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
目前很多高校很少专门给大学生提供上体育理论课的教室,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上体育理论课的教室。因此老师不能用优美的图片或者视频给学生介绍体育知识;只能用枯燥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对体育知识没有更加生动的了解,这样的教学环境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体育更加不了解,从而失去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
(3)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不够重视
高校的很多大学生本来对体育课就不够重视,更不要说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了。在她们眼里,专业课程才是最重要的,体育课或者是体育理论课是可有可无的,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
二、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
(1)学校应该重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体育理论课的学时数。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体育理论课又是体育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有关领导应该根据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充分保证学生对体育课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也不能盲目的增加,应根据具体的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情况来做调整,既要保证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也要保证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时数,对课程的安排应该灵活多变。总之,体育理论课的增加应该是在 不影响学生学习体育实践课的情况下,灵活多变,采取多种方式的情况下来增加的。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很好的优化体育课程,加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激发她们上体育理论课的兴趣。
(2)学校应该给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可以上理论课的场所
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对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引起重视,应该向对待其他专业一样对待体育课。一个好的课堂氛围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學习环境,因此学校在每年的教室安排上除了给其他专业的文化课老师安排教室,还应该给上体育理论课的教师安排教室。教室的安排是上好体育理论课的首要保证,当有了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教师才能很好的发挥她们的教学水平,学生也才能认真的听课,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
(3)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另外,学校有关领导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请外面有经验的教授、体育理论专家或者学者来学校讲课,加强学校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理论水平,并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会促进他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各级领导都应该重视高校体育课,积极支持体育课的开展。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学校的各级领导要有意识的去给学生强调学习体育课及理论课的重要性,体育理论课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学好各项体育技能,锻炼身体,身体好了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其他专业学习的效率。在教师方面,体育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知道学习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体育理论方面的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体育理论课在高校的体育课教学中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要想提高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就必须从上述几点入手,提高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与国家所提倡的目标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陆美琳.江苏省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讨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
[2]刘月晨,付玉坤.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改革的几点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0
[3]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张超群,汪红.谈如何上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作者简介:胡甲子(1984—),女,学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