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场生态

2012-05-08邓海建

杂文选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中介费信通分摊

邓海建

在合肥至福州高铁(安徽段)打工的民工发帖称“中铁六局组织暴打讨薪民工”。记者调查发现,此事与福建信通公司有关,该公司为获工程行贿上亿元,帮助中铁六局中标高铁段,后来双方对如何分摊这笔费用出现分歧,导致群殴事件发生。目前,中铁六局六名人员被刑拘。

要不是一场血腥的斗殴,谁也想不到堂堂国企竟然要靠民企“提点”才能“合法”中标。个中逻辑并不复杂:国企有资质却没有办法中标,想支付“好处费”也没有列支渠道,而民企有“关系”又有“红包”,两家一拍即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据说为了帮助中铁六局获得全长约三十七公里的高铁工程,福建信通公司向有关部门支付了上亿元所谓的“中介费”。随着有关部门对高铁工程的清理整顿,双方对如何分摊这笔费用分歧渐大,谈不拢后只能肉搏。

有人说,这是一起血案引出的亿元“买标费”。循着这种支出分歧往上看,更多疑问随之而来:

上亿“中介费”实际就是“买工程”的费用,在冠冕堂皇的招投标制度之外,这些巨款究竟流向了哪些环节、流进了哪些人的腰包?

根据相关方面陈述,中铁六局涉嫌在8月底组织几百名暴徒,拿着棍棒、铁管对工地民工进行殴打,而泾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铁六局有百余人參与了这一事件——此种丛林法则,竟然在国企主导的薪资配置领域上演,这究竟是潜规则还是明规则?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高铁“中标”尚且如此诡异不堪,其他建设工程一定比之更为“干净”吗?如果公共工程招投标只是玩形式、走过场,财政究竟是为“便捷”还是“风险”埋了单?

招标程序中的龌龊因为“中介”成本分摊不均而“兄弟阋于墙”——真相来得如此意外又荒唐,类似于“妻子反腐”、“烟表反腐”,以小概率、不靠谱的事件,偶然牵连出了不为人知的内幕。只是,如果没有这场轰轰烈烈的斗殴,仅靠2011年铁道部下发的《关于新建靖宇至松江河铁路有关问题的处理决定》、《关于上报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清理情况的通知》等文件,能将不堪的内幕送上制度反腐的审判席吗?

这让人联想起诸多大型工程中的波诡云谲。今年初,随着官方的一纸通报,悬念迭出的武汉地铁“招标门”得以水落石出:地铁2号线的广告招标过程确实存在暗箱。拔出萝卜带出泥,武汉地铁内部诸多大小角色被证明与此丑闻有染,随之分别受到了警告、记过和免职等处理。此桩公案终于有了定论。有资质的价廉物美的方案在合法竞标中惨败,这不是玩笑,这是现实。回头看看,如果不是遇到一个敢于较真又懂得积极维权的竞标主体,类似事件还会随着真相一起浮出水面吗?

工程建设招投标不比水电煤气的价格听证,民众参与意识不强、专业话语色彩明显,而这些动辄亿万计的大项目,往往因为鲜有关注而上演“暗度陈仓”的戏码。历史证明,所谓的“严惩”从来就不会杀鸡儆猴,在丰厚的利润面前,唯一能拯救公共与正义的只有制度。眼下的问题是:标场生态如此纠结,靠什么来拨云见日?

【原载2012年9月20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标题有改动】

猜你喜欢

中介费信通分摊
二手房“跳单”背后的中介费之争
房产测量地下室分摊问题研究
A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方案设计
租房“跳单”,中介强闯民宅
微网信通长期拖欠员工工资中介机构费用也给不起了
校园以物易物平台运行研究
中联信通宣称被强制“当爹”起诉工商局求改“出身证”
电力信通站点动环监控标准化建设
供电公司信通“三维三化”管理
日媒称联合国维和出钱 中国超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