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公室不是商铺

2012-05-08陈倩儿

杂文选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私欲便民服务商铺

陈倩儿

国庆长假到来前两周,四川省达州市的几位社区干部就提前“放假”了。

根据媒体报道,为了躲避国庆出行高峰,七位社区干部一起向分管他们的街道办事处请了假,以“学习附带休假”的名义,带上家属亲眷,集体到西北地区游玩了十一天。

至于他们负责的团包梁便民服务站,则像是个暂停营业的商铺:大门依旧敞开,但所有工作人员却统统消失不见,连办公的电脑也用一块红布盖了起来。

几位社区干部的想法,乍听上去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黄金周一锅粥,早已是国人的共识。避开汹涌的人流,在绝大多数人还未出行之前就抢夺先机,享受一个高质量的悠长假期,这是很多人的心愿——干部们也不能免俗。

团包梁社区的书记后来也解释说,在平日的工作里,社区干部“比较辛苦”,让他们好好放个假,是体贴人情。工作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在“十一”长假期間再值班补上。

这解释,似乎合情,却并不合理。

应该承认,干部们并非“特殊材料”制成。在涉及衣食住行的问题上,他们的内心与老百姓一样,怀着各种各样蠢蠢欲动的私欲。这些欲望的触角可能伸向钱、名、美色,或者,仅仅是一个让自己彻底放松的长假。

可对于手握权力的公职人员,面对这样的欲望,是不是应当比普通人多一分自我克制?

私欲的情境之外,公职人员承担着公共性的社会角色——他们拿着来自纳税人的俸禄,有义务为纳税人服务。

循着这一逻辑,坐于公职之位的人理应克制自己漫无边际的私欲。这种克制可以不出于纯粹的清高志向或个人的崇高追求,但必须基于一条底线:公职人员欲望的每一个触角,不管多么微小,都可能伤及纳税人的利益。

转型社会,尤其需要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权力的敬畏。

可惜,在过去的很多新闻里,我们都很难体察到这种敬畏的痕迹。去年9月,温州市一个村委大楼同样在工作日里大门紧闭,一旁的电子屏幕上滚动着公告:“村两委感到压力很大,决定暂停上班。”据说,这“压力”的来源,只是有村民怀疑他们私吞了几千张“嘉年华”门票。

在这样的场景里,这些干部更像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他们无视规则与责任,一切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而他们所在的行政部门,似乎也变成了自己做主的私人商铺,要开门营业,还是关门休息,一切全由自己说了算。

那么,他们本应服务的纳税人呢?

当七位社区干部逍遥游西北的同时,只有两位来自附近社区的老人被安排看守着便民服务站。对前来办事的居民,他们的回复只有一个——“等领导回来”。所有办理档案转移、党组织关系的居民统统在便民服务站里碰了钉子。

在这般“领导”眼中,纳税人等候他们,迁就他们的时间安排和心情变化,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我们不难想见,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某些公职人员平日坐在办公室里,是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市民。他们是不是也会因“压力很大”而拒绝接待市民、提供服务?会不会因为没有时间而将市民随意打发回家?

我们难以想见,这样“随意”的土壤最终还会滋生怎样的乱象。

就在上个月,湖南省凤凰县也曾发生类似的故事。一个工商所突然之间停止办理业务一整天,原因不过是“干部职工家中办喜酒”。

这滑稽场面的背后,隐藏的实际上是一套值得警惕的逻辑:基层办公室变了商铺,干部成了小老板,在这样的情境中,因权力而生的更严重的贪腐,实有可能。

【原载2012年9月26日《中国青年报·事件观》标题有改动】

猜你喜欢

私欲便民服务商铺
探讨王阳明借用“树”与“根”对“致良知”的阐释
希腊神话的内在文化精神
本市将投入6亿元补助便民设施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投资需要逆思维
睢县计生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显成效
三家商铺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