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中人物形象典范的描写赏析
2012-05-08党晨华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悲剧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文中塑造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他们或勇敢、或懦弱、或善良、或阴险。本文对于作品中的主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包括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葛特露、波洛涅斯及雷欧提斯。
一、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的王子,在德国威德堡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故事的开始他是一个快乐、美好的形象,因此,这个时期他的心灵是纯洁的,他相信世界是充满真、善、美的,然而,随着父王的惨死、叔父夺走自己的王位,甚至母亲改嫁,这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其美好理想彻底破灭。经过心灵的考验,他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他的根本性格彻底暴露在人们眼前。下面笔者结合小说中的经典描写片段总结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
(一)善良与邪恶、伟大与渺小的化身
在故事的开始,哈姆雷特是快乐的,他高贵、有学识、勇敢、大胆地追求爱情、真诚地对待朋友。他甚至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父亲死后,叔父篡位,他从巨大的悲痛中觉醒,为了拯救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为了挽救整个社会的命运,他决心“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从而走上了复仇之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哈姆雷特所具有的王子气概,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但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也展现了他人性中丑恶的一面,例如猜忌、冷漠、抑郁的性格。哈姆雷特一开始深爱着奥菲利娅,然而遭遇了巨大的变故之后,他已经不相信爱情了,总是猜忌自己的情人,他辱骂自己曾经心爱的女人为荡妇,甚至最后奥菲利娅都沦为他复仇的棋子。对于自己的母亲,哈姆雷特讽刺道:“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生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也正是他的这种善良与邪恶、伟大与渺小并存的矛盾性格,导致了他行动上的犹豫与冲动,揭示了最终的悲惨结局。
(二)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当哈姆雷特听到鬼魂的话,知道父亲是被陷害的以后,他就陷入了理性的思考,最终他想到了通过“戏中戏”的方式来巧妙揭露叔父罪行的方法,从他决定复仇以及采取的行动来看,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物形象。
然而,他的性格里始终有犹豫在作祟,他始终在想着“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他本来是有很多绝好的机会可以替父报仇的,然而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放弃了行动,并且为自己的懦弱寻找借口。如在第三幕第三场中,他看见正在闭目祷告的克劳狄斯,本来这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杀掉自己仇人的绝佳机会,可是在最后一刻,他却说:“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束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这是多么可笑的借口,他竟然还安慰自己等待下一次更残酷的机会再来报复克劳狄斯。剧本中这一段将他骨子里的软弱描写得淋漓尽致,他太缺乏抗争的勇气了,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同时也说明他抗争的不彻底性。他总是耽于沉思冥想,但是步履维艰。这些都说明了他看似强大的性格深处掩藏着懦弱、迟疑、逃避现实的劣根性,而且他总是为自己不复仇的行为寻找道义上的借口,这必然导致他的复仇之路不彻底,最后造就了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他总会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只会左思右想,发表评论,在行动上显得极其迟缓和软弱。
二、奥菲利娅
奥菲利娅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雷特的情人,她善良、美丽、纯洁。她是一个处在深闺的女子,不谙世事,因此,对于社会中的黑暗现实没有太多的了解,做任何决定都是凭着感觉。她欣赏哈姆雷特的才华和风度,想接受他的爱情,在遭到父亲和哥哥反对的时候,奥菲利娅听从了他们的劝说,对哈姆雷特避而远之。受封建制度包围的奥菲利娅是善良的、被动的,面对爱情,她不敢大胆追求,她无力反抗世俗,她太单纯了,最终沦为父亲、兄长和情人相互报复的工具,最后悲惨死去。
我们都知道《哈姆雷特》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因此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的爱情故事历来不太受人们的关注,奥菲利娅对于整部剧来说只是一个次要的角色,这也决定了奥菲利娅不像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下的女性出类拔萃,在精神上、能力上她只能是那个时代的小人物。从家庭方面来讲,奥菲利娅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她就像一只笼中鸟,没有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完全在父亲和兄长的控制下生活。当父亲要求她去试探哈姆雷特心中的秘密时,她听从了父亲阴谋却不知道伤害了自己的爱人。在情人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她没有能力去帮助爱人,无法理解他的思想,还竟然被人利用去伤害他。当哈姆雷特责骂她的时候,她哭得很伤心,感到“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成今天的泥土。”或许她觉得很委屈,但是她没有能力去思考为什么爱人这样对她。因此,许多读者对于奥菲利娅的命运既同情也对她骨子里愚昧无知的性格不满。
奥菲利娅面对心爱的人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这一残酷的现实,心中充满了愤懑、怨恨,但是她无力去化解,只得向王后、哥哥倾訴,最终还变得疯疯癫癫。从她哀伤的歌唱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哈姆雷特的恨。但是她并不了解现实,她只能凭借自己亲眼所见的来判断自己的爱人。 最后她疯了,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她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上帝,“求上帝饶恕一切基督徒的灵魂!”导致她发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无法承受是自己的爱人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因为深爱着哈姆雷特,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的思想在亲情和爱情的激烈矛盾中无法自拔,最终她崩溃了,她想逃离这一切,唯有这样才是最好的释放。残酷的封建统治把善良的人逼疯,让罪恶之人得到惩罚的同时也付出了善良的代价。
奥菲利娅的死亡是美丽的、平静的,莎士比亚把这一段描写得极其美丽:她落水的瞬间衣服四散开来,像天使陨落凡间一样安静美丽,仿佛世界都在为她哀悼,鲜花都缓缓地飘落在她的身旁,缤纷的花瓣将她衬托得像一只漂亮的美人鱼,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古老的歌曲,犹如天籁。作者把奥菲利娅的死亡与自然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预示着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是思想的解放与回归。
三、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他是全剧矛盾的源头,他弑兄篡位,霸占王后,还要将哈姆雷特斩草除根。他是一个极其狡猾的人,他极力隐瞒自己的罪行,更要让所有舆论有利于自己。整部戏剧中,他精心布局,让所有人都远离孤立哈姆雷特。他对哈姆雷特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在哈姆雷特不知道真相之前,他希望能够劝服哈姆雷特接受现实,并没有要坚决除掉哈姆雷特。他认为哈姆雷特秉性善良、纯笃过人,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松对哈姆雷特的警惕,他派波洛涅斯去试探哈姆雷特的心理变化,或是派遣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探求秘密。而当哈姆雷特利用表演的时刻将克劳狄斯的罪行昭告天下的时候,他就决定不得不除掉哈姆雷特了。随后,他通过假放逐真杀害、煽风点火、让雷欧提斯同哈姆雷特比剑、赐饮毒酒、剑上涂剧毒等隐晦的手段,终于他借他人之手将哈姆雷特置于死地。但是克劳狄斯最终也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哈姆雷特用毒剑刺杀了他。
四、葛特露
葛特露是丹麦的王后,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当奸王克劳狄斯篡位之后,她不得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委身于他。虽然一开始有胁迫的因素,但是渐渐地她屈服于自己的情欲,因此,她的命运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也正是因为这样,哈姆雷特对自己的母亲感到非常失望,多次嘲弄她,但是同时哈姆雷特内心里也非常痛苦,因为葛特露毕竟是自己的母亲,他也了解母亲的处境,但是他始终对母亲改嫁一事介怀。
五、波洛涅斯
波洛涅斯属于那种典型的机关算尽、老奸巨猾、趋炎附势的奸臣。当哈姆雷特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在跟哈姆雷特交往的时候,他非常赞成,但是老国王死后,看到哈姆雷特的王位不保时,他就挑拨女儿与哈姆雷特的关系,劝说阻止女儿和哈姆雷特来往。波洛涅斯将女儿的幸福当做自己仕途的梯子,而女儿怎样才能幸福并不是他真正关心的。波洛涅斯对儿子的爱更是令人费解,他让下人放出儿子的坏话,继而套出他人口中的雷欧提斯的传闻。但是他又不敢让下人把儿子说得太坏,怕损坏了他的名誉,只允许说一些纨绔子弟们通常会犯的错误。这的确是个聪明的办法,但这并不是个高明的办法。这很能说明波洛涅斯奸而愚的性格特征。
六、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是奥菲利娅的哥哥,他是一个自高自大、有勇无谋、心胸狭窄的人,很容易被人利用。但是他的本性并不坏,我们可以从最后与哈姆雷特比剑之前因为涂毒作弊的事情而内心不安,前几回都输给了哈姆雷特这一点中看出。但是他不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自己的思想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一旦被人挑唆,就立刻沦为他人的工具。
七、结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中的故事人物形象是非常复杂的,笔者只是做了简单的总结。但总体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葛特露、波洛涅斯及雷欧提斯的死或多或少与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关,整部戏剧的悲剧实质上也是性格的悲剧。
[参考文獻]
[1] 洪流.透视人物心灵的窗口——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独白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2] 宗亦耘.悲剧与基督教观念——对莎剧《哈姆雷特》的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01).
[3] 刘戈.《哈姆雷特》一部完整的欧洲史——谈《哈姆雷特》的人物象征[J].怀化学院学报,1987(01).
[作者简介]
党晨华(1967—),女,文学硕士,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