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关系研究
2012-05-03陈芳蓉侯东亮
陈芳蓉 侯东亮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学业自我效能感则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方面的具体应用,指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控制学习行为,并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主观判断。一般自我效能感则是指个体应对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2]。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已有研究也指出,低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3-4]。焦虑和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两种负性情绪,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为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相应的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户外心理测试,学生均自愿前来接受心理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其中男生58人,女生44人。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出生年月,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家庭氛围分为民主和睦型、放任自流型、专制矛盾型和兼备型4种。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由Ralf Schwarzer和他的同事编制,共10个项目,采用Likert 4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其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间隔10天重测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90[5]。
1.2.3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由华中师范大学的染宇颂、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Groot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该问卷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2个维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和0.752。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与自信,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问卷共22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3]。
1.2.4 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 均由William W K Zung编制,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评定时间为最近1周。其中,焦虑自评问卷有5个项目(5、9、13、17、19)反向计分;抑郁自评问卷有 10 个项目(第 2、5、6、11、12、14、16、17、18、20)反向计分[6]。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结果均表明差异不显著。
2.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相关分析 见表1。
表1结果表明,相对焦虑而言,抑郁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更显著。焦虑只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抑郁不仅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也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
表1 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r)
2.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对自我效能感与情绪关系进行探讨,分别以焦虑和抑郁为效标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因子分对其的预测作用,见表2。
表2 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焦虑、抑郁的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进入焦虑和抑郁的回归方程,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多元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和0.399,联合解释变异量分别为5.3%和15.9%,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焦虑和抑郁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不显著,与曾荣侠硕士论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他指出,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年级和城乡差异。以往观点认为,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和传统文化观念可能使得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然而,随着当代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父母给予女孩的教育和关爱是同样的,这可能使得男女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不再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高水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自信,有效地减少抑郁、焦虑情绪的产生。反之,低水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则容易引发消极的情绪。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也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够很好地预测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尤其对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更大,这也正好吻合了抑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高于焦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可见,高水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抑郁的防御作用大于焦虑,这与王洪礼等[4]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在焦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仅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焦虑的负相关不显著。这表明,高水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更有自信,能够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保持良好的情绪;而低水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动力不足,产生抑郁的消极情绪,从而使学习陷入困境。另外,抑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中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表现出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相关不显著,这可能与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关。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自信自己有能力顺利完成学业,在遇到学习困境时仍抱有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加以解决,即使此时他们并没有掌握达到学习目标的适当学习方法,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克服难关,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其因子均不能有效预测焦虑、抑郁的变化。当代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学习成绩只是学生素质测评的内容之一,成绩之外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进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其次,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只要拿到毕业证书就可以,因此对学习的自我要求也就较低。再者,现在大学一般只留有期末考试,且考试前期任课教师都会给学生留考试范围,学生只要考前复习好这个范围知识,及格分基本没问题。这都使得学习对情绪波动的影响减少,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对焦虑、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明显。
焦虑、抑郁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两种负性情绪,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本研究表明,相对于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更显著,且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较好地预测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这启示我们,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着重从提高大学生的一般效能感着手,在增强大学生总体性自信心的同时,有效地防御负性情绪。
[1]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0-564
[2]John P,Galassi,Caroline J.Hunt,et al.The prevalence of anxious in high school student[J].Adolescence,1999,25(100):905-913
[3]梁宁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5,24(8):4962-4963
[4]王洪礼,胡寒春.贵州省高师本科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675-677
[5]王娟.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196,235-238
[7]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