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

2012-04-29蔡雪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7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西湖》的作者像一位画家,细腻地描绘了西湖的山山水水,为我们描绘了一种诗意般的境界,不仅让人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激发了我们游览西湖的强烈愿望。但是文中所描绘的美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又是虚幻的,尤其是没有亲临西湖的低年级的孩子更难于体会文中的美。因此,要上好这篇课文只能靠扎扎实实的朗读去品味,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品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角色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语言,借助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以西湖为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篇佳作。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的‘杭’指的就是杭州。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下面,就请同学们乘上豪华巴士,随着旅行团到杭州去逛一逛吧。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美妙的音乐,加上教师的娓娓描述,让学生感受杭州的美。教学本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到游览西湖的小游客,以这样的身份贯穿始终来学习整篇课文。指导学生读课文,不是走走形式,而是扎扎实实地把课文读懂、读好。杭州已经很美了,“人间天堂”就足以表明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然而就在这个天堂里还有一颗最亮丽的“明珠”,它就是西湖。这样,教学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美”的基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教者通过音乐激发学生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去感受杭州处处风光好,最美之景在西湖。

二、品读课文,感受放眼远眺的美景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通过问题——“放眼远眺,你都看到些什么?”引领整个自然段的教学。接着,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读:“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这里的读有几个层次:一读山之形——“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二读山之色泽——“绿”、“青”、“浓”、“淡”;三读水之平静——“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对“银镜”,不仅读出水面之平静,更读出水之明净。读完山水之后,通过多媒体引出一群“白鸥”,学生边看画面边读:“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这里作者是为了给静态的景物渗入一点动态的内容,使其活起来,且使色彩也变得丰富了,有了绿、青,又加上了白,平添了几分活泼。学生通过听、读、看,感受“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的美妙意境,感受西湖独特迷人的美景,并通过朗读表现美。

三、品读课文,感受西湖景点之美

教学生读一篇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读课文,不只是走走形式,而是要扎扎实实地把课文读懂、读好。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美丽风光。如果第二自然段是远眺,那么第三自然段就是近观,而且是边走边看。我用多媒体出示西湖的景点让学生欣赏,并以“你都游览了哪些景点”贯穿本小节的学习。如果说孤山是“秀美典雅”的话,那么“像两条绿色绸带”的白堤和苏堤就显得灵动而飘逸。学生在读的时候,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获得美的感受,不由发出感叹——西湖如画,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呢!学生通过看图、看录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读中感受、品味西湖的美丽。

四、品读课文,感受西湖夜景之美

西湖的水环抱着岛,山和绿树环绕着水,山又倒映在水中,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那么月光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夜晚的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明月东升,清风徐来,人们泛舟于西湖,眼中所见的是倒映在水中的华灯,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这样的迷离恍惚、似真似幻,只有通过想象朗读、个性朗读,学生才感受到它的美。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读书,投入的是真挚的情感。朗读中,他们看到了他们眼中的西湖。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的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