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口语交际“乐”起来
2012-04-29陈倩
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口语交际训练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不管在什么地方,面对什么人、什么情况,都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从小学生的成长来看,口语交际训练是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综合训练。低年级学生对生活、社会、世界充满好奇,语文教师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几年,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努力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动”起来,“乐”起来。
一、丰富生活经验,树立信心,让学生敢说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只有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才能把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一年级的学生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语言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按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顺序来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言之有序了。对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师要想办法创造机会,促使他们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丰富学生语言的源泉,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人、事、物,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如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寻找春天。清澈的河水、抽芽的柳枝、嫩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勾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们欢笑着,想象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他们的心田:“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花儿绽放了笑脸,小鸟唱起了歌,小朋友放起了风筝。”“春风像一把梳子,把柳树姑娘的头发梳得美美的。”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绚丽多彩。
二、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兴趣,让学生想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1.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可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或某一现象,或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社会生活,引发交际的需要和动机,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把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如教学口语交际“招待客人”一课时,我请一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表演接待客人的小主人,我当客人。
小主人在书桌前认真地做作业,客人走到门前敲门。
小主人:谁呀?
客人:我是王阿姨。
小主人:(把客人迎进门)王阿姨好!(端上一盘水果)阿姨,请吃水果。
客人一边吃橘子,一边和小主人交谈,小主人一一作答。
客人起身要走。
小主人:(送客人出门)王阿姨再见!
表演结束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合作表演刚才的一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让学生形成了人际合作意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2.组织有趣的主题活动
有趣的主题活动能使口语交际情境活泼、生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我最爱吃的水果”时,我让学生做两个准备:一是把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带来学校,不事先告诉别人自己带的是哪种水果;二是为自己准备的水果编一个谜语,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课堂上,学生在猜谜语的情境中玩得不亦乐乎,接着我让学生分组品尝了水果,并说一说自己所品尝的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口感等。
3.设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创设了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课时,我将洪水冲倒房屋,淹没农田,无情夺去无数生命,百姓无家可归的画面制成课件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被这一幕幕真实、残酷的画面震撼了:“这洪水实在太可怕了!”“洪水真凶猛呀!”“农田被洪水淹没了,老百姓没有食物可以吃了,一定会有很多人被饿死。”禹在观察水流和地形时,走遍了千山万水,课件上我出示了许多山山水水的图片,这些山不仅高,而且非常陡峭;这些江河又宽又深,水流还特别湍急。我及时追问:“你们能想象得到禹吃了哪些苦吗?”学生们积极展开想象:“在爬高山的过程中,禹可能会一不小心摔下山崖。”“夏天到了,骄阳似火,禹可能会中暑。”“冬天到了,大雪纷飞,禹可能会被冻得生病。”多媒体课件给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感受为学生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三、把握教学契机,训练思维,让学生乐说
1.利用教材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既要与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相契合,又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如教学口语交际“我们来讨论”时,可从以下步骤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学生在干什么。(2)小组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做法,其他学生作评价。(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幅图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交流。(5)拓展延伸:当你发现生活中有这样的行为时,你会怎样劝阻?
2.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也可以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说一说字的结构,说一说如何记住某个字或某类字的构字规律。如在教“驰”“地”“他”“池”时,教师可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学生通过分析,知道“驰”是马字旁,是马儿奔跑的意思;“地”是土字旁,与土有关;“他”是单人旁,与人有关;“池”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灵活掌握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3.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教师与课文、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际。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放手让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雨点》这首儿歌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儿歌的语言形式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随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在此,我出示题目:雨点落进( )里,在( )里( )。我问:“学完了课文,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话吗?”学生马上回答:“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我接着又问:“雨点还会落进什么地方?它又会怎么做呢?谁能用刚才的句子说说看。”学生们兴奋起来:“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玩滑梯。”“雨点落在石头上,在石头上跳舞。”“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我又问:“雨点多可爱呀!假如你们是小花伞或石头,你们欢迎它吗?你们会对它说些什么呢?”教室里的气氛更活跃了:“如果我是小花伞,我会对它说:‘喂,小雨点,快来呀,到我这儿来玩滑梯吧。’”“假如我是小石头,我会说:‘小雨点,快来我这儿跳舞吧。’”“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谁愿意扮演花伞、石头、雨点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学生心底流出,真令人欣喜。
其实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是多样的,如在课间进行对话训练,在活动之后话活动 ,利用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等等。总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和他们交谈,要把培养和训练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放在首位,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口语交际的快乐。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