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情感体验催生表达

2012-04-29蔡一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7期

苏教版国标本《掌声》一课,有着丰富的表达资源,情感浓厚,以主人公小英的感情从自卑到感激到最终鼓起生活的勇气的变化为主线贯穿文本。而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的。随着小英的情感变化,学生也必然生出相应的情感体验,逐步深刻地领悟到“掌声”的内涵。此时,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谓水到渠成,以此来反馈学生对“掌声”的领悟情况。 笔者以为,在文本研读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借情感体验来催生阅读中的表达。

一、初入情境生情感,体验引发细节畅谈

学生初读文本以后,在理解文本文字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文本的情境之中。文本的人物表象在学生心中得到逐步地建立,学生对主人公有了初步的态度和情感趋向。此阶段的情感体验是表层、零碎、感性的,表象细节此时氤氲在他们的心中,学生有满肚子的文本发现要说,表达欲望是很强烈的,感情体验所引发的一种表达冲动很显著。在这一阶段,表达的内容取材于文本中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直接相关的细节,表达的言语形式可以灵活自由些。

这样,学生对《掌声》一课中的主人公小英也就有了浅层的情感体验。从表层来看,小英的言行和表情在变化着:“默默地”、“把头低了下去”、“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一摇一晃”、“流下眼泪”、“镇定情绪”、“深深地鞠了一躬”、“微笑着”,这些表情或言行细节,也展示着小英的心里由自卑到感激的过程;同时,这些也在叩击着小读者的心灵,一种由衷的感叹油然而生。小英的课堂言行细节在学生心理建构了坚强勇敢的小女孩儿的表象。对主人公的表现,小读者开始表现出感叹、佩服、喜爱的情感体验。因此,组织孩子谈小英的细节,正是最佳时机。此时的细节表达可以用自主的方式,从个别到小组交流,句式也可以自由选择。同时这也是熟悉课文大意,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好准备,为赏析、揣摩文本情怀做好铺垫。

二、揣摩角色生情怀,体验促动畅想抒发

在文本研读阶段,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浅层的情感体验,他们体验的视点逐步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外显言行。随着文本和课堂情境的渲染,学生仿佛亲历情境,并产生相应的言行,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角色的参与中,学生们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并产生共鸣。此时,丰富的人文情怀,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他们审视文本人物的视角是全方位的,对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更细腻的细节行为必有更丰富的感想。

《掌声》一课中,小英的感情随课堂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她的内心活动和外显言行也是丰富的。对小英充满感动情怀的孩子们,想象的热情被点燃,并产生飞扬。此时,教师应利用这一有效资源,组织表达对话。

1.对文本进行一种变式化的二度开发。 如:文本的第一次掌声部分,可以设计这样几组分角色对话来反馈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学:轮到你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

英子:感受到了你们的目光,我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的眼圈儿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我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同学:教室里是那么安静,只听见你时轻时重的脚步声,你砰砰的心跳声,我们仿佛也听见了!近了,离讲台越来越近,五、四、三、二、一!你终于站在讲台上了!我们的心陪着你到了讲台上!

英子:就在我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啊!

用这样的两组对话进行示范性朗诵,可以代表全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刺激真情表达的形成,强化了积累和运用。

2.针对性的对话独白。如:读到“小英子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

全班同学都看着小英,看着她含着眼泪一步一步、一摇一晃地走。同学们心里在对小英说:小英, 。虽然英子没有说话,但是我们能听到她的心声,她的泪水仿佛在说:同学们 !

三、联系主题生情理,体验催动感悟表述

在总结文本阶段,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激情澎湃走向理性思考,他们更关注文本情感体验背后的理性光芒。理性思考生成出的是文本的价值体验,是对文本感悟的提升,是情感体验的高级阶段。没有对文本主题的联系,情感体验是不完整和单薄的。情感要得到发散,也要得到凝聚,以进行文本价值的理性回归。

《掌声》一课告诉人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当学生们为小英的变化而感动和庆幸时,教师应把学生的思绪引向文本的关键物——掌声。针对“掌声”,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表述,来增强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1.扣关键词延伸填空。如:

掌声带来了 ,带来了(坚强、自信、成功……);掌声是 ,掌声是 (鼓励、信任、支持、友谊……)。

2.感情朗诵文本。此时的朗诵,带着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和情感把握,披情入境,以声传情,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此时的课文朗读也是一种表达,包含有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和对文本言语的体会,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总之,恰当地开发文本的情感体验,可以催生阅读中的表达生成。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