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课文教学要点 有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2012-04-29黄海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悟出言中之意,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3.品词析句,读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可爱的朋友。它是——(生答)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同学们,今天有许多可爱的“葫芦娃”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把它们带回家吗?看谁能读准它们的名字?(出示葫芦图片上的生字,检查生字,学生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出示课文插图一)瞧,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呢?
2.打开课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写了它。
3.出示阅读理解要求: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边读边思考。
(1)这一段有( )句话。
(2)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葫芦藤和葫芦花怎么样的句子。
(3)填一填:细长的( ) 雪白的( ) 可爱的( )。
(4)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 ”画出有关句子。
4.学生自读,边读边画。
5.引导交流,相机点拨,指导朗读,总结。
三、引导质疑, 研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二,和图一对比,让学生说说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引导学生质疑: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引发: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哪个句子告诉我们他知道葫芦叶上有蚜虫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有关句子。
2.学生交流,趁机引导变换句式,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出示句式: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教师引导质疑: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3.是啊,绿叶和根是葫芦生长的营养保障,没有了绿叶,就没有了什么?(就没有葫芦)——可是那个年轻人有没有知道它的重要性?你看,他是怎样做的?
4.(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品词析句:①你能给“盯”找个近义词吗?(“看” “ 望 ”)你觉得这里用“盯”好,还是“看” “望 ”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做“盯着”的动作)
②你会用“自言自语地”说一句话吗?
③现在,那个年轻人是怎样说给小葫芦听的?(指导表情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是他的小邻居,这时看见这葫芦叶上长了这么多的蚜虫,你会怎么做?
2.学生劝说、劝告。
3.那个年轻人的邻居看到了这蚜虫,也来劝他了。谁愿意读第三自然段?大家想想:邻居是怎么劝他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4.(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5.朗读指导。
(1)邻居是怎么劝他的?你会劝吗?指名读。
(2)如果老师就是那个年轻人,有谁想来劝劝我?快来!(指名读)
男同学来劝——;女同学来劝——;大家一起劝——
6.大家都着急地劝那种葫芦的人。可是,你看到那个种葫芦的人却是怎么说呢?
①(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②在他看来,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吗?谁来换种说法?
(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③对比朗读,体会语气的不同。
④句式变换拓展训练。
7.葫芦死了能怪别人吗?(生:不能!)年轻人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当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时,他还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再次出示图二。
1.教师引读:就这样,没过几天,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地(都落了)。
2.你们说,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地都落了,是谁害了这可爱的小葫芦呢?(学生说)
通过读课文,大家明白了很多道理,谁能给那个种葫芦的人送一句话?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