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教学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2012-04-29张桂芳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它用语准确、结构严谨,但是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容易被教师上成科学课,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作品的内蕴从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我以《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教学片段一
师:(出示地球动画课件,动情诵读)同学们,你们看,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每天都绕着太阳日夜不停地旋转,它是太阳的亲密朋友;它美丽壮观,身披着蓝白色相间的衣裳;它无私奉献,为我们人类提供各种丰富的资源。它就是谁呢?
生:地球。
师:你还想把地球叫做什么呢?
生:我想把地球叫做母亲。
师:老师不由想到了一句歌词:你有一个妈妈,我有一个妈妈,我们共同有一个地球妈妈!
反思
课文的导入要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要做到这样,就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语,把学生引入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本节课一开始,我借助神秘的宇宙图和悠扬柔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感而又充满遐想的情境。教师诗化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锁定,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这样的情境创设和激情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将地球人格化,拉近学生与地球的心理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教学片段二
师:我们的地球母亲太可爱了,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有关的句子呢?同学们注意认真听,积极评价。
(一个学生读)
生: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读得轻柔一些就更好了,显得地球母亲朦朦胧胧、美丽多姿。
(另一个学生读)
师:从同学们朗读的语调和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地球母亲的热爱之情,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欢迎吗?
生:欢迎。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肯定会萌芽生长。”通过有表情朗读,细细体味语言的韵味,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之中。喜、怒、哀、乐随文章的情脉而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在这里,我采用个人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以及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思想情感、升华感悟,也为下面学习地球遭到破坏时的情感转折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地球母亲美丽的容颜,感受地球母亲无私的情怀。(播放课件) 瞧,地球母亲带着微笑向我们缓缓走来。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秀发,巍峨的高山是她坚实的脊背,鲜艳的花草是她美丽的衣衫,浩瀚的海洋是她宽广的胸怀!看,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丰富的植物、珍贵的动物、贵重的金属等。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
(学生说出不同感受)
师:让我们再看看地球母亲现在的样子吧!看看人类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出示课件:在悲凉的音乐声中,地球母亲被人类破坏、摧残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师:能说说让你感触最深的画面吗。
生:当看到人们随意砍伐树木时,我觉得地球妈妈那么美丽的衣裳被人类无情的手给扯破了,我觉得非常难受。
反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融进了情感的教学语言最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感应与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我利用图像与音乐,配上饱含真情的语言,创设出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境,架起文本与学生情感的桥梁,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引起心灵的共振,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得到不断地升华。
教学片段四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宇航员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你能从哪些词语中品读出来?
生:从“生态灾难”这个词语我能感受出来。
师:说说你了解哪些生态灾难,举例子说说吧!
(学生举例回答)
师:老师搜集了一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数据,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生一起朗读)
师: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让我们再读这一段。此时,你看到“生态灾难”四个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是什么样的心情?
反思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语,品出词语中包含的信息、形象及情感。怎么品读呢?一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积累和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二是通过师生感情朗读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一组数据,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边读边想象词语所隐含的画面,加强对词语的情感体验。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