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阅读 完美人生

2012-04-29陈青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6期

开卷有益。知识是人类文明色彩中的绿色,书籍是蕴藏着知识的沃土,读书则是所有人精神成长、完美人生的必需。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引领、缺乏适当的经验参照、缺乏科学的机制管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够明显。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开展有效阅读,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呢?

一、潜移默化,激发阅读兴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积极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热情,是学生能够全员、全程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也是课外阅读有序、有效、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召开课外阅读班级动员会、亲子阅读经验交流会,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和家长一起讨论班级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做法,还可以给家长提出亲子伴读、营造书香家庭的建议,让孩子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不知不觉地沉浸在读书的氛围里,体会书香,感受书趣,逐步与书成为朋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兴趣是天生的,然而更多的兴趣则来自后天的培养。就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言,更离不开家长和教师后天的启发和引导。家长在平时一定要给孩子积极的引导,在开展阅读的初期为孩子做好榜样。一旦孩子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想让他放手都难。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读物

人类的书籍浩如烟海。好书犹如良师益友,让人受益终生;坏书则如毒药,害人于无形之中。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定要有所选择。只有有选择地去读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此时,作为家长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外读物进行正确的督促和指导。首先,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读了这些书,我们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美好的……其次,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会向我们展现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和光辉的业绩,展现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执着的追求。读这些人物的传记,我们也仿佛是在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思想,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还可以选读一些科普类的书、工具书。

三、科学指导,提升阅读质量

让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养成阅读习惯,这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

1.读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仅阅读而不去理解、不去思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短途小贩。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看过书后,说说自己的见解、思想,并把这些记录在《课外阅读感想集》上。哪怕只有一句话,这也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东西。只要坚持,学生就不会是“书橱”或“书呆子”了。

2.读记结合

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说则妙语连珠、写则文思泉涌的境地。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文化积淀的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读过的书籍或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动人的故事、闪光的思想,都记录到自己的“采蜜本”中,记在自己的脑海里。长此以往,学生一定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厚积而薄发。

3.读写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当学生进行一定的阅读训练之后,就要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以读促写,把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当然,读写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仿写,既可以选择一个句式,也可以选择一个片段进行训练;同时还可以是缩写、扩写、改写等。

四、自主展示,享受阅读乐趣

兴趣者,爱好也。兴趣的更高的境界是乐。怎样让读书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阅读活动外延的拓展,寓阅读于交流、竞赛、运用、评比等系列兴趣浓郁的活动之中,诸如晨读的感情诵读、晨会的阅读套餐、中午的美文欣赏、傍晚的阅读大比拼、周末的故事大王评比、每两周一次“采蜜本”的“鉴宝”等。这些活动寓读于乐,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如果学生能参与其中,那阅读的快乐也许就是手捧一本薄书,席地而坐而已。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是一项系统、复杂而有意义的工程,也是师生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更是师生成就完美人生的奠基石。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