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语趣解读策略例谈
2012-04-29张辉
小语姓“小”,语文姓“语”。作为中国儿童的母语文化启蒙课程,小学语文理当立足儿童视角,基于儿童的审美趣味来学习语言和文字,重在为儿童打好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本文仅从语趣的角度例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解读策略。
一、浅吟低唱,感受音乐趣味
汉字的音节是简单的,而汉字的音调却清晰地划定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阶,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如,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一文中引用了三段童谣: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明快、风趣且押韵的语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每学到这里,教师还未开讲,学生早已开读,而且还会读得特别带劲儿,甚至常常忍俊不禁。如果这时教师仅仅为教而教,置学生读的兴趣于不顾,径自与其分析童谣的独特之处,孩子们定不会“买账”。因为感性多于理性的审美特点决定了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音韵的芳香、节奏的律动。所以,让学生打着节拍朗读这些童谣,或者让他们用家乡的方言来读读,一定能让他们学得眉飞色舞,汉语言的音乐趣味也一定会充溢在整个课堂。
二、联想描摹,领略绘画趣味
和纯粹的表音文字相比,汉字的独特性在于它的“象形”性。象形的汉字在形体造型上既是一种指意的符号,又是把自然事物的感性形式美贯注到文字的形象中去,可以说,在汉字的形体里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如,从“鸟”字即可见其轻盈,从“飞”字即可见其飘逸,一个“虎”字威猛尽显,一个“水”字柔美尽现……通过许多字的外形,我们都能感受到它丰满的姿态。而且,汉字的美还不仅止于此,其线条之间的搭配与交替,穿插与避让,左右相呼,上下相应,体现出的是完整意义上的空间原理,如平衡、均匀、对称、并列等意识,是一种超越线条的结构之美,一种独特的绘画之美。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领略其中的趣味。如,教学“山”字,我们可以先展示生活中有关山的图片,使其充分感受山之巍峨、连绵、险峻、稳重,接着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山,这也是原始先民抽象出来的文字雏形,然后再学写简单的汉字,并引导学生发现中间一竖比两边长,这样才能给人一种山的高低起伏的感觉。这个过程复演了汉字几千年的进化史,也让学生把汉字和绘画建立起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先画后写,边画边写,亦画亦赏,从而使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感受汉字的绘画美。
汉语言的绘画美不仅表现在形体上,也体现在其丰富的色彩上。以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中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为例:“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读着这段文字,学生闭上眼睛,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嫩绿、翠绿、深绿……一群群羊儿如绿毯上的白花一般,或悠闲散步,或尽情嬉戏……这样精美的描写,要怎样的品析才能解其精妙?即便是教者丝丝入扣的解读是否又能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还不如极尽“联想描摹”之能事,让他们自由地想,自由地画,先想后画,边画边想,亦画亦赏,从而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汉语言的绘画趣味。
三、咀嚼品咂,体会情意趣味
语言不是无情物。所谓“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情意是作者经由语言架设在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反复咀嚼品咂,是品味语言情意美的重要方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池上》,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杰作。诗人以小娃“偷采白莲”“不解藏踪迹”等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其中,“偷”字是本诗的一个诗眼,也是作者情意流露的焦点所在。可是在儿童的认知中,很容易将此“偷”与道德世界中的“偷”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对古诗中“小娃”形象的误解。于是,在教学中,我便抓住“偷”字与学生“大做文章”。先出示一幅美丽的荷花池图,问孩子:“站在这样的池塘边,看到如此诱人的情景,你最想干什么?”学生立刻畅所欲言,要“采几朵荷花”,“摘一片荷叶”,还要“剥一个莲蓬,露出白生生的莲子,咬一口,甜滋滋的”……轻而易举达到拉学生“下水”的目的。紧接着,我再让他们想想:“小娃会怎样去偷采?”“你们有没有背着大人干过什么‘坏事’?”“干‘坏事’的心情怎么样?”这充分激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偷采白莲”的小娃真够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转换角色,设想自己就是诗人白居易,看到这样的小娃,会怎样吟诗?无一例外,学生都是一边念,一边笑,而且笑的理由都是“这小娃太可爱”。通过反反复复的咀嚼品咂,学生不仅将“偷”的意思越辩越明,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小娃的“偷采”里有藏不住的快乐,白居易的“偷笑”里也有一份藏不住的情感,即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语文的趣味在这里延展,童心也在这里飞扬!
学习小学语文,就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触摸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言文学中所蕴藏的意境美、情趣美、理趣美……进而去触摸、窥探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语文承载的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生命,从而逐步将中国汉民族语言的真善美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