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补白 放飞思维

2012-04-29郭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6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与文本有关而又未直接表达出来的文章的“空白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延伸,就是“补白”。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补白,建立起文本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激活学生的各种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题处补白,唤醒思维

课题对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思维的窗口。但无论什么样的课题,它不可能把文章的全部内容提示出来,所以,教学时教师就可抓住课题这一“空白点”,精心地设计揭题思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读课题,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来唤醒学生的思维,从而从整体上感知文本,诱发学生将“詹天佑”补充完整。通过老师的设计和引导,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不顾外国人的嘲笑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最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等等。

显而易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但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培养了学生阅读时读思结合的读书方法,使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都得到了落实,一举多得。

二、情节处补白,诱发想象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由于构思、炼意和布局谋篇的需要,常常在叙述事情发展过程时,省略一些情节。对于这类“空白点”,教师应在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物形象。

例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中,“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当钱学森准备回国时,美国人会如何阻挠呢?学生纷纷补白:有一天,钱学森正在准备行李,两个不速之客强行抓走了他;钱学森的实验室里出现一封恐吓信:“如果你执意回国,美国政府给你的奖励将是一颗手榴弹。”等等。

在引导学生对这处“空白点”进行想象后,我又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情节,将其写具体。收上来批阅后发现,学生的想象力真丰富,他们把钱学森与敌人斗争时的神情、语言、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这样的补白,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强化了说写的训练,切实做到了语文姓“语”。

三、细节处补白,升华情感

言为心声,行为心动。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折射着其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因此,文本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常常是我们挖掘教材、把握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的最佳切入点。教学中,如果能在这些地方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例如,课文《詹天佑》教学片段:(出示图片)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此时,他是怎样想的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起了手:他想,我今夜一定要将这些图纸绘完,明天还有许多事情在等着我去处理呢;我一定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千万不能因为我的马虎而误了大事;只要能修好这条铁路,为中国人争气,我死而无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没有一句启发、诱导的话,但学生一句句声情并茂地发言表明,他们已经走进了詹天佑的内心世界,已经被詹天佑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困难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了。

四、隐意处补白,把握内涵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能力的发展则直接表现为学生主体对言语隐含意义感知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所谓隐含意义,就是指隐藏在“言”内的言外之意。

例如,《鞋匠的儿子》教学片段:(出示材料)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反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起来:林肯从父亲那里不仅学到了做鞋的艺术,还学到了做人的艺术,为大家服务的思想;林肯借助这句话告诉那些傲慢的议员,无论身份贵贱与否,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林肯对父亲充满了感恩,崇敬之情……

因此,在教学时,只要抓住有内涵的词句,仔细揣摩,就能避免仅限于表面的肤浅理解,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文字”。

五、结尾处补白,放飞思维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结尾处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抓住这一“空白点”进行口头补白或练笔,就能延伸情节,展开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

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在教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围绕课文中心,以“乔依醒来……”为开头进行续写。由于学生的“期待视野”不同,续写的文章也是五花八门,但都突出了“人间有真情”的主题。

这样的“补白”在放飞学生思维的同时,拓展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留意,用心揣摩,发掘文本“空白点”,在课堂上灵活利用“空白点”,并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补白,就能真正做到“跳出教材用教材”。这样,既丰富了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也会在有效的“补白”中得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也才会得到“多赢”。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