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孩子的立场看绘本
2012-04-29沈晓晓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它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欣赏这么美的项链,应该是件轻松而快乐的事。可是现在,家长们利用绘本教孩子认读文字,“是什么”“为什么”“会怎么样”等问题贯穿阅读始末……孩子一开始便被这厚重的文字和严肃的阅读所困扰,一点儿也不觉得读绘本是件快乐的事。
如何发挥绘本的价值,让孩子快乐读绘本呢?我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一、站在孩子的立场读绘本的价值
1.绘本是我们的世界
优秀的绘本一定是用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情去绘画的图画书,它一定是孩子们用“啊,我的世界”这种亲切感就能走进去的世界。如《蚯蚓的日记》中,封面上那条戴着红色棒球帽,用尾巴卷着铅笔写字的蚯蚓,它一下子就捕捉住了孩子们的眼神。咦?它怎么就像个帅帅的小男孩?继续往后翻,蚯蚓和蜘蛛之间互相帮忙又吵吵闹闹,让孩子想起了自己和好朋友间那些哭哭笑笑……孩子们发现,蚯蚓的世界如自己世界般精彩,蚯蚓的生活如自己生活般丰富。也许,他们更会觉得,这哪里是蚯蚓啊,分明是我的一个伙伴;这哪里是蚯蚓的世界啊,分明是我们孩子们的世界。
2.绘本是快乐的读物
读自己的生活,读自己的世界,那原本就是一件轻松而极其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对孩子来说,读书不是教育,不是学习,也不是要图什么利,要有什么用。读书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有趣和快乐。读《蚯蚓的日记》,孩子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窃窃私语,也许他们正看到馋嘴的蚯蚓把自己的美术作品吃了,想到了班上某位嘴馋的同学;也许他们正看到小小的蚯蚓有个当情报员的理想,自己心中也突然升起一个伟大的理想在闪闪发光……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
3.绘本是情感的纽带
绘本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喜欢上读书的工具,更是让孩子亲近老师、亲近父母的纽带。绘本只有在听的人与讲的人彼此内心的沟通中,才会被形象生动地讲述出来,它的故事才能融入讲述者的语言中,带着生命力,带着浓浓的情感。我们想象,在草地上老师手拿一本绘本,一群孩子围着老师,听着老师把故事娓娓道来;或是每天临睡前,爸爸总会给孩子讲绘本,而且都会握着孩子的手。孩子的心情会怎么样?我想他们肯定是高兴坏了。在孩子心中,绘本和那片芳香的草地、那动人的声音、那给他讲故事的人、那每晚都会握着他的温暖大手,永远连在一起……当绘本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时,才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存在的价值。
二、站在孩子的立场谈绘本的阅读策略
1.用耳朵倾听故事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读的书,而是大人给孩子读的书。”只有对书中的内容产生共鸣、感动以及兴趣,并且是发自内心地讲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从而引发他们的共鸣。那请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吧,让他们用耳朵倾听、沉醉,停留在故事的世界里,自由幻想。千万不要无情地用各种问题打扰孩子倾听故事,践踏孩子们的幻想世界,他们会因为要时刻准备回答这些问题而觉得有负担,无法沉醉其间,无法感受绘本里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无法体会讲述者的浓浓情感,无法享受单纯读书的快乐。
2.用眼睛享受语言
绘本中的图画版面大而精美,它不是文字的辅助,它也是一种语言。所以,我们要放大图的作用,放大图的语言功能。图也在说话,我们要学会用眼睛去享受图画语言。《蚯蚓的日记》中,看,蚯蚓竟然跟着蜘蛛学倒立走路,瓢虫看得脖子高扬、嘴巴张大,都惊呆了。蚯蚓的脑中一定产生过好多有意思的想法……那么多好玩的东西都藏在图中,这就是图画的语言。在读绘本时,用眼睛看,学习关注画面上的细节,学习图文结合,学习把图画前后联系起来阅读,尽情地发现、尽情地享受图画中的语言。
3.用想象挖掘精彩
在绘本中,好玩的地方不单是用去耳朵倾听的、用眼睛去享受,更要用想象去挖掘。绘本文字相对比较少,这就给了孩子想象的大空间。比如,读《蚯蚓的日记》中,想象蚯蚓偷偷靠近孩子们,故意扭来扭去,吓得孩子们拔腿就跑那可爱的模样;想象自己就是这条调皮淘气的小蚯蚓,心里如何得意;抑或想象自己就是被蚯蚓吓得四处逃散的孩子中的一个,是否还心有余悸……单绘本中的一幅图,想象的触角就可伸向四面八方,孩子们心中默默享受的精彩也各不一样。
4.用创作释放情感
西方有句谚语“模仿是最深的爱慕”。反过来讲,因为深深地爱慕才去模仿。当绘本世界和自己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当孩子们深深爱上绘本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模仿的冲动。如读完《蚯蚓的日记》,孩子们就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画下来,在图边上简单地写上一两句话,不就成了自己的日记了吗?看着自己创作的日记,他们觉得很满足,读书的快乐也就在延续。
让孩子们静静地听、仔细地看、尽情地想,愿意画画写写时就画画写写,他们定会将绘本带给他们的快乐无限延续,也一定能成为阅读绘本的行家。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