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暑期坏情绪大扫除

2012-04-29孙东

家庭医学 2012年7期

每年暑假,孩子和老人都会“宅”在家里避暑,躲开了燥热的空气,却可能被这样或那样的坏情绪甚至极端的心理问题困扰。暑假,家人也要一扫心理阴霾。

别让孩子 玩疯了

7岁的欢欢平时非常乖巧可爱,可放暑假后,却变得越来越调皮,俨然成了小霸王。晚上父母想看电视剧,但是他掌握着遥控器,锁定在动画片频道;父母上班后,他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玩游戏,不肯动笔做作业;周末和父母出门,见什么都想要,不买就撒泼;有客人来拜访,欢欢也表现得不懂礼貌,胡闹喊叫……父母为此烦心不已。

心理处方

孩子放假后闹情绪,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平时是否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有暑假,但是大部分家长们还要照常工作,不要一味地将孩子交给补习班、夏令营,或者将他们丢在家里,早早开始“宅”生活。建议家长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一起看书,一起娱乐;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引导、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教育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起好表率作用,营造充满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也可利用假期带孩子去体验社会、体验劳动。

别让老人太孤独

终于盼来了暑假。王爷爷期待着在省城教书的儿子、儿媳和读小学的孙子能像往年一样回老家避暑,但是儿子今年另有安排,一家三口去桂林、九寨沟、三亚环线旅游。如果换做以前,王爷爷还可以不太介意,但是自从前年老伴撒手而去,他常常感到孤单。看着别家老人都是儿孙绕膝,其乐融融,自己进出却都是孑身一人,愈发觉得活着没意思,整天闷闷不乐,只有昏昏沉沉地喝着闷酒。回忆着老伴在世,儿孙在身边的快乐时光,王爷爷常常潸然泪下。

心理处方

心理医学研究表明,孤独感是一种感伤情怀,往往会导致人心理活动异常。在寂寞中,丧失亲人的老年人爱拿出已故亲人的照片或遗物来看,睹物思人,心情变得悲伤沉痛,尤其需要心理调适。

在许多情况下,孤独的老人明知子女有工作不能在自己身边,但又期盼着子女回家和自己团聚。这就会产生一种“心理预期”,即在心里计算和等待着儿女的归来。一旦这种预期落空,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失落感,所有的负面情绪一起涌上心头,甚至会引发恶性事件。即使这种“心理预期”得以实现,但团聚的时间毕竟短暂,假日一过完,儿女们都走了,老人又恢复平时冷清的生活。一些老人由期盼、喜悦再到失落,在短时间内情绪大起大落,也很容易造成心理伤害。

因此,为人子女者,除了节假日为老人送去关爱外,平时也要多给予关心和问候,有空常回家陪父母聊聊天、娱乐娱乐、参加体育活动,尽量消除他们心中的孤独和寂寞。

老年人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不要把晚年的一切都寄托在儿孙身上。老人可根据自己的性格、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制订一套包括健身、学习、娱乐在内的详细生活计划,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即使只按计划做一两件小事,也会使生活变得充实。也可以参加适合自己的社会团体,或尝试社会养老的方式,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努力挣脱孤独感对自己的束缚,走出个人小天地,投入集体的怀抱,投入火热的生活。这样,晚年生活也可以很充实、快乐、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