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简语文:尤靖希的美学理想与教学追求
2012-04-29叶水涛
尤靖希,1958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几十年教学的潜心积累,教学上形成了简约清晰的价值诉求,提出了“站在学生立场,观照课堂教学”的观点,在无锡市“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的活动中获一致好评;提出了“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文化发展”的理念,构建了文化名校的雏形。在全国、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撰写专著8部,主编著作5部;主持全国、省、市级十余项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擅长书法,成绩斐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秘书长、无锡市书协副主席、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出版书法专著2部,发表书法作品三十余幅,举办过个人书法作品展。多家博物院收藏其作品,《书画艺术》曾作过专题介绍。
我与尤靖希老师素昧平生。
尤靖希老师的文章很平朴,没有玄虚的理论,没有新潮的概念,也没有花哨的词藻,这是一种铅华落尽见真淳的文字。
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语文教学有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封建社会,语文教学无非代圣立言,学做八股文。共和国风云变幻之际,被定义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改革开放之初,先有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武装语文教学,而后又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指导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至今十年,是建构主义一统天下。然而,语文教学终究走不出“少慢差费”的怪圈,学生负担日见其重,语文能力鲜见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其整体水准是否与时俱进,实在难说。
大概专家们有些厌倦了,教师们也感到有些厌烦了。所以,当前,比较时兴的说法,是语文教学要回归原点,众口一词,要打造“高效课堂”。既谓“原点”,那么“原点”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多年来的所谓革新其实是一种穷折腾,做的多是无用功呢?我们今天既然是在歧途上了,这歧途又在哪里?怎么回归?
尤靖希的语文教学主张是明确的,思路是清晰的,表述也是简洁的。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备好课、上好课。“课前准备”是要“精于文本解读”,“课堂教学”是要“力求多元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努力的方向和成熟的标志是“张扬个性,彰显教学风格”。要言不烦,成竹在胸,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倘能达成,善莫大矣。
尤靖希以他切身体验的文字告诉我们,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要善于将自己零星的教学观点,提炼为教学理念,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升华为教学的理论,并不断反思、修正以期日臻完善,在认识论上达到系统化,在操作方面能够具体化,并不断地细化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一片追求“有效性”的鼓噪声中,尤靖希难能可贵地坚持语文教学的“价值性”。诚然,“有效”或许也包含“价值”的因素,但它的核心指向终究是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教学实际中的所谓“有效”,其实便是知识传授的有效,重要标志为应试的有效——考得好。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赫尔巴特说,一切教学都是教育。尤靖希淡定中的执著是:“就语文教学而言,文本的内容,教师的传授,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把作为自然人的儿童逐渐转变成未来的社会人,所以,要以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去影响和塑造儿童。”
“简约清晰”是尤靖希语文教学的主张,是尤靖希一以贯之的语文教学之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诗可以作为尤靖希形象的写照。政治风云变幻,改革波澜起伏,学术时尚变迁,但尤靖希坚守语文教学“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不变,几十年如一日。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为一位有深厚民族文化功底和书法艺术功力的语文特级教师,尤靖希所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是“清简”的语文,这同时是一种个性化的语文,“简约清晰”是尤靖希的美学理想和人格修养。“清简”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民间的“清官”情结,士大夫的“清士”气节,干预政事的“清议”之风;儒以“清流”自许,道以“清静”为本,佛以“清凉”为境。儒家之教化追求“举一反三”,道家的修养讲究“抱中守一”,禅宗的特色为“不立文字直指心性”。推之于文学艺术,文论讲究“立片言以居要”,画论讲究“以白计黑”,戏剧讲究“虚实相生”,赞音乐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称誉。中国汉语文化表述系统中的重综合、重顿悟、重灵感的美学命题和范畴,与西方文化重分析、重推理、重程序的思维方式很难融合。语文学习是民族母语的学习,必然带有民族风格、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尤靖希的“清简”文化体现了当前较为鲜见的民族文化的自觉和民族传统的承继,也体现了他对教学的个性化把握。
语文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所以语文教学主要是阅读的教学。“简约清晰”作为尤靖希对语文教学理想和教学风格的执著追求,首先表现为他对阅读教学的高度关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各种技能中,阅读技能居于首位。”英国教育家麦多斯克认为:“阅读是学习当中最为重要的技能,在语文学习中大约有90%的时间要花在阅读上。”美国的研究机构测定“学生的阅读水平与他们以后的数学、物理、计算机成绩的相关率在70%左右,与历史、地理学科成绩相关率在90%以上”。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是以阅读为中心展开的,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听说、写作都围绕阅读展开,语文教材主要是阅读教材。尤靖希的语文教学正以阅读教学为根本,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体现了他以简驭繁、举纲张目的教学辩证法。
尤靖希的“清简”语文,从阅读教学切入,致力于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表现为对文本的尊重、把握、提炼和拓展,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对话,并在这种交流和对话中习得语言的知识,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语文教学无论是侧重语言文字,抑或侧重语言文学,其关键均在语言的教学。语言化为文字,由符号构成文本,这就创造了一个语言符号的世界,这是一个书本的世界。人们进入书本认识世界,其实便是通过语言认识世界,这认识过程同时也是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过程。语文教学,便是把语言知识经过精心选择并进行集约化、简约化处理后化作语文教材,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习得语言知识。既然文本是语文教学实施的依据,那么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引领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文本的解读一定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尤靖希特别注重知识的链接,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尤靖希课堂教学的根本原则是明确的,即“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尤靖希课堂教学的策略是丰富的,既有激励又有调控,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既是知识的积累,又是智慧的生成、学识的感悟。他努力使教师、学生、文本、教法达到高度一致。尤靖希的课堂是生命灵动的课堂:回归生活、和谐对话、成功的美丽、精彩的实践、快乐的家园。这是尤靖希教育理想的追求,而不仅仅是“有效”或“高效”。
尤靖希以“培植个性”“追求个性”与“关注个性”挑战班级授课制普遍存在的扼杀个性的通病,这使他的语文教学能基于课堂而又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超越,追求的是教师不断的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充满清新,充满智慧,充满灵性”,是尤靖希的审美理想与永恒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