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加生活等于成功加快乐

2012-04-29李福安,宋文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感悟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数学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收获快乐;沟通的桥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53-02

数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升华。教师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寓生活于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前行

生活中充满数学,教师应注意引领学生学会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分析、读懂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快乐前行。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学生感到纳闷,就说:“老师,这个故事怎么老重复?”也有的说:“老师,这个故事永远也讲不完。”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了“循环”的概念,学生恍然大悟。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前,首先做了一个实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大小一样的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轮子,同时从同一个斜面上滚下,当然圆形的轮子第一个平稳地到达了底部。紧接着对学生说:“通过这个实验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的了吗?”学生们抢着回答:“车轮做成圆的滚动起来又快又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又快又平稳呢?”追问令有些同学面露难色,但更多的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在书中搜寻着答案……。“一个圆中,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这句打破沉寂的回答让一双双充满疑惑的眼睛变成了弯弯的月亮。

其实,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口算比赛或跳绳比赛,让他们从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工作效率,以降低教学时的难度。教学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测量计算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的活动等等。通过这些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活动,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收获快乐。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同桌合作通过测量得出人的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与脚的长度比大约是1∶1……。最后我说:“其实这些都是人体的有趣比。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此时同学们兴趣高涨,发言积极,有的说只要将袜子在拳头上绕一圈,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有的说可以用这个办法买鞋,还有的说将来当了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推测出他的大致身高。……

再如在教学“比例”后,教师说:“今天校长让我量一下旗杆的高度,好换一根旗杆绳,有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话音刚落,马上有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把旗杆放倒后一量不就行了吗?”我故意面露难色:“这种办法我也想过,不过太麻烦了,得好几个人,而且还会影响到明天升旗。”同学们开始安静了下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找一根竹竿,利用‘竹竿影长∶竹竿长=旗杆影长∶旗杆高’就可以算出旗杆的高度,再乘以2就是旗杆绳的长度,注意绳子要买长一点儿。”师生们都不约而同地起立为他鼓掌。“哪个小组合作完成这项任务,然后把结果报告给我。”学生欣然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快乐

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一次活动课上,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投沙包比赛。首先让比赛的学生站成一横排向一个固定目标投掷沙包。过了一会儿,站在边上的学生提出:“老师,这样站队不公平。”“那怎样站才公平呢?”教师紧接着问。这位学生应用刚学的同一个圆中半径相等的知识,提出应该围着投掷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圈或排成一纵队一个一个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了,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听完之后,其他同学都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有一天早晨,一位学生背着书包急匆匆地闯进教师的办公室,说:“老师,昨天我用咱们刚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帮我家的两户邻居化解了一场土地纠纷,原来数学的用处这么大呀!”看着他那激动而又自豪的表情,教师无比的欣慰。此后,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不断有新的成果报告,有的量出了黑板的面积,有的量出了花坛的面积,还有的统计出了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晴、阴、雨)……。通过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探索知识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引导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养成运用数学观点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快乐中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