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2-04-29朱勇弟,朱晓兰

摘 要:英语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创设“模拟性”“仿真性”的生活化情景,但不必奢求“全真性”。教学应按照适时性、适宜性的要求调整学习内容,关注内容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并注意作业的真实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假性”的生活化作业。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36-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送审稿)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学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先进理念和教育专家的观点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和氛围,积极尝试和践行生活化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疑,生活化教学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笔者就实施生活化教学提几点参考性建议。

一、力求创设“模拟性”“仿真性”的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但不必奢求“全真性”

谈到中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有的教师往往会片面追求真实的生活化教学。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主要是用母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学课程设置中,英语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课程。我国的中小学学生之所以不易学好英语,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尤其难以做到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得体自如地使用英语,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现实生活中学生缺乏或根本没有真实的运用英语的生活情景和场景。例如,在“购物(shopping)、看病(seeing a doctor)、问路(asking the way)、在饭店就餐(eating in a restaurant)、预定房间(booking a room)”等环境中,中国人在本土内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现实情景和必要性几乎是不存在的。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全真性”的生活化教学,就领着学生到实地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这样做,虽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最好设置“仿真”“模拟”的情景实施英语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趣味性较强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模仿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shopping”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先营造出超市或各种商店的氛围:在教室门口、窗户或黑板等显眼处贴上supermarket,shop(store), bookshop, food shop,shoe shop, fruit shop,Mcdonald's, KFC等标志,在书桌上摆放好所需的商品道具(图片、照片、模型等,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也可是实物),教师还可穿戴服务员服装。这种仿真的模拟情景不仅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并且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和使用英语进行购物的新鲜感、强烈的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师生置身于模拟的接近实际生活的购物情景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和使用有关“购物”的英语单词、词组和句型。下面是起始阶段初级英语有关购物的一段对话。

A: May / Can I help you?

B: Yes, please. I’m hungry. I want (to buy) a cake.

A: OK. Here you are!

B: How much (for it / How much is it)?

A: Two yuan.

B: I’ll take it. (Here is the money.) Thank you!

A: You’re welcome.

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在学生进行充分机械操练后并已经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充分运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词汇、语法和交际语)进行“购物”活动。这种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学生快捷地实现学习目标,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按照适时性、适宜性的要求调整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进行替换。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一般来说,各类教材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适时性,但是由于各地方、学校在课时设置、教学进度、学生情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差异还相当大,比如,乡镇和农村的小学课程设置有的为每周两课时80分钟,有的为三课时,而一些条件好的小学则每周4~5课时),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宜地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涉及到季节、天气、节日以及与这些内容相关的活动(如冬季的skating,夏季的swimming,春秋季节的flying kites)等内容。例如,在学习 “Happy New Year”和“Merry Christmas”时,教师可特意将此内容分别安排在“元旦”和“圣诞节”进行教学(可精心布置教室),教学生学唱歌曲“Happy New Year”、圣诞歌曲“Jingle Bell(铃儿响叮当)”,再组织一些交往、庆祝活动及模拟表演。学生在逼真的语境中快快乐乐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关注教学内容的文化性和地域性

大多数教材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生活内容。我们知道,中西方文化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小学英语教材中主要涉及到的中西方文化生活内容有节日、饮食、习惯等方面。为了使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就学习内容产生较强的亲切感和共鸣,教师在教学教材中出现的西方节日时可适时、适当、适度、选择性地补充及对比一些不同的中西方传统节日。如中国的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Mid-Autuman Day(中秋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Teachers’ Day(教师节)。西方节日Valentine’s Day(情人节), Easter(复活节), April’s Day(愚人节),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 Christmas Day等。教师还可顺便提及中西方有关节日互送礼品和对待礼品的不同方式:西方人士在接到礼物时,一般都当面打开看礼品、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而中国人接受礼物时一般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在学习Christmas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西方“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之异同。在涉及到中西方饮食文化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一些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比如,在进餐工具的使用上,西方人用刀叉(knife and chork),中国人用筷子(chopsticks)。在教学西方食品名称时,教师可选择性地适当介绍一些中国常见食品的英语表达方式:“Peking Duck(北京)烤鸭, pot sticker锅贴,wonton(wonton dumpling) 馄饨,tofu豆腐(也使用意译词bean curd/cheese),mantou馒头,yuanxiao元宵,tangtuan汤团”等。为了增强生活化教学的意境和情趣,使生活化教学更生动活泼,教师还可择机选择性地用英语呈现一些中国的习语:“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bread and water (粗茶淡饭),hot potato(烫手山芋),a storm in a teacup(小题大做),pie in the sky (天上掉馅饼),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

四、注意生活化作业的真实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假性”的生活化作业

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今后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使用英语。如果没有使用价值,英语学习则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累赘。为了帮助学生尽早尝试在生活中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在布置英语课外作业时,不仅要注意作业的交流性、操作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几个特点,还要注意作业的必要性、真实性和可行性,避免不切实际的“假性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What do you do?”后,有的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用刚学习的英语就姓名、年龄、国籍、职业等方面采访自己的父母。这种作业就有一定的假性作业的成分。姑且不论学生的父母是否会英语,单就其交流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而言就存在着一定问题。众所周知,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是双方交流沟通的必要条件。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需要的未知信息。明知故问岂非虚假?中小学学生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姓名、国籍,岂不滑稽?再如,学生学习了关于letter和e-mail的写法后,有的教师让学生就社会生活某方面的问题用英语给县长或市长写信或发电子邮件提意见或建议。这种作业就有“大而空”的嫌疑,看似华丽堂皇,实则虚空,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在保证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前提下,适时、适情、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