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脑开发的创新学习策略研究

2012-04-29刘建华,何亚峰

摘 要:迄今,我们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属于左脑教育。左脑教育极端化的发展,过度功利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时代和未来呼唤全脑开发。我们应从脑科学的视角,了解脑的结构、脑波的特点和左右脑转换的有效方法——冥想、腹式呼吸、语言暗示、音乐暗示,运用形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各方面交互作用等,创新学习策略,进行全脑开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全脑开发;创新学习策略;国民素质;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04-04

我们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属于左脑教育,左脑教育极端化的发展,过度功利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忽视了右脑开发和右脑教育,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认为:从左脑教育走向全脑开发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全脑开发是指师生双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脑科学与多元智能的训练方法,使左右脑以及边缘系统协调发展,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情意系统与智能系统协同作用,多元智能全面开发与优化组合,使德、智、体、美、劳、心和谐统一发展。全脑开发过程中,创新学习策略的选择、调控与灵活运用,是实际操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全脑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脑分工理论

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斯佩里教授根据四十多年割裂脑的研究发现,人的左右半脑在功能上是不对称的、有分工的[1]。大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符号、分析、逻辑推理、数字计算等抽象思维的功能,被称为学术脑;右半球主要具有非言语的、综合的、形象的、直觉的、空间位置的、音乐、节奏的、情感的、创造性的功能,称为创造脑、形象脑、艺术脑、潜意识脑。

美国加州大学博斯根博士说:右脑是天才脑,其中隐藏着强大的能力,这一点可以通过PET装置将大脑活动用颜色显相来证实。结果显示,天才大多会使用右脑,而普通人则使用左脑,右脑运用少。就大部分“天才”来说,他们能够有效地使用大脑。爱因斯坦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用文字、数字、符号表述出来”。天才能够在不同的时空中,自如地运用右脑和左脑,实现左右脑协同工作。美国心理学家奥斯丁发现:当人们的左右脑较弱边受到激励而与较强边合作时,会使全脑的总效能增至5~10倍。

边缘系统是人类情绪控制的中心,也是控制身体内部平衡(健康)的中枢,同时也是长期记忆的中枢。愉悦的正面的情绪,会使头脑运作更高效。因此,利用艺术、戏剧、色彩、情感、团队学习、角色扮演和游戏从事教学活动,是有脑科学根据的。我们在学习之前,运用放松情绪的练习,以减低压力、增加脑部活力。

(二)脑波理论

脑波是脑细胞在执行不同工作时形成的生物电变化。脑波有四种类型:α波、β波、θ波、δ波[2] 。α波为脑动力波:8~14赫兹。表现为:人的意识清醒,身心放松而注意力集中,它提供了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左脑与右脑协同、快速、顺畅地运作,能引导出潜在能力,提升记忆力、注意力,产生灵感与直觉,增强身心健康和自然自愈力。β波:14~25赫兹。随着β波的增加,人处于清醒而紧张的状态,全身耗能量过大,左脑工作,右脑受到抑制,工作效率不高。θ波:4~8赫兹,处于浅睡或半梦半醒状态,称为催眠态。此时,显性意识中断,使得我们平常清醒时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过滤机制被埋藏起来,深层意识活动旺盛。此时,右脑大门开放,对外界信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并触发深层记忆和强化长期记忆。所以,θ波被称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δ波:0.4-4赫兹,深度睡眠状态,几乎无意识,脑细胞修复过程。

(三)系统整合智力观——多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

哈佛大学迦霍华·迦纳认为智力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大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者智能。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八大智能测试,摸清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找到每个人独特的智能组合,找出班级的智力倾向,以确定最佳的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3]。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时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成功智力的三个关键:用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的分析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的创造性智力;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实践性智力。任何人的智力都是三方面的组合,只不过其比例和平衡状况各不相同罢了。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具有成功智力的人都能充分发挥其长处,弥补自身缺陷,将能力发挥到极致。

二、思维模式的转变与互补是创新学习的关键环节

创新学习的基本思路是实现左脑思维向右脑思维模式转换,并实现互动、互补、高效。

(一)腹式呼吸法

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口诀是:先呼后吸,呼8秒吸4秒停顿4秒。方法是:全身用力呼气,气息细而长,气流从口腔呼出,腹部凹入;吸气时要尽力来持续吸气,空气从鼻腔进入肺部,膈肌向下运动,腹部凸起;屏住气息。如此循环,每分钟呼吸3~5次,早晚各练5~10分钟,坚持21天,初步形成习惯。实际上测定呼吸时的脑波,可以知道在吸气时屏住气息的瞬间以及吐气时α波会持续出现。每天尽可能延长呼吸持续的时间,持续时间越长越能进入α波状态,越容易看到大脑中出现的心像。在学习前或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时,腹式呼吸3~5次即可进入潜意识学习状态。

(二)音乐暗示法

听古典巴洛克音乐(每分钟60拍)时,人处于放松的清醒状态,诱发大脑产生α波,好让语言飘入潜意识中。在不同的学习时段,可播发不同的音乐。用于身心放松可播放钢琴与鲁特琴协奏曲等;做笔记用巴洛克风格的乐曲;复习时用莫扎特二十一号C大调协奏曲K.467、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等;刺激想象时用贝多芬第六号“田园”交响曲等。

(三)神经程序语言学(NLP)训练法

潜意识具有不辨真假的特点,我们可以给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4]。

1.自信想象。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浮现出图像。第一步:回忆一生中最成功、自豪的时刻,或想象你成功之后,站在领奖台上的那种心情、那种感受。第二步:强化那个记忆。动用所有感官让鲜活的印象充满你的脑海,要用自己的眼睛欣赏你成功时的场景。第三步:把身体坐直,双肩后倾,往上看,做深呼吸。第四步:握紧拳头,感觉自己有能力时的动作。第五步:强化对该事的记忆,闭眼,拒绝干扰,享受快感。第六步:张开拳头,睁开眼睛,反复做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模式越坚固。

2.正面语言暗示。语句简短有力;说积极的正面的语言。只要告诉你自己,你已经具有能力,而且有信心能够达成志愿。例如,我很健康!我很聪明!我很精干!我潜力无穷!我一定成功! 自我暗示语确定下来后,要运用想象力去配合,并注入情感,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去体验成功时的感受。例如,想象你成功之后,站在领奖台上的那种心情、那种感受,以此来强化自己的暗示语,使想象更加逼真,使暗示进入自己的潜意识。强调正面,消除负面,反复演练是将正面肯定深深地种植于潜意识中的最佳途径。

三、创新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进入全脑学习状态的策略

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先作5分钟想象训练——冥想、呼吸、想象,大脑就会发出α脑波,实现左右脑互动,学习也会变得简单轻松。冥想就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心情平静,心无杂念,达到“无”心,进入忘我之境的心灵自律行为,从而实现由左脑模式转换到右脑模式状态,即脑波由β波→α波→θ波。33岁时就以超电导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科学家布赖恩·约瑟夫森就经常通过TM冥想来获得发明、创造的灵感。他说:“以冥想开启直觉,可以获得发明的启示。”

有条件的学校以潜意识音乐为背景,加上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进行想象训练效果更好。

(二)以右脑形象思维训练为核心,来引导左脑抽象思维的有效策略

人类思维经历了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进化历程,对于个体学习者而言,三者呈现正立金字塔的关系。当代的中学生经历着信息化时代,大量的形象信息刺激促使右脑充分锻炼和发展,有巨大的形象思维的潜能,关键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形等图像系统进行直观教学,同时运用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运用联想等非理性的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学会识图、忆图、绘图。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来观察图像,再回忆图像,力求清晰牢固持久,静态图形动态化,磨练形象思维。如:各种结构图;生命活动原理图如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等。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像、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促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启动右脑情感记忆和形象记忆,促进逻辑记忆,使学习变得自然。

3.学会运用视觉化的学习工具。它是一种将知识和思维图像化的技巧,是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能把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直观地呈现、再现知识,有利于训练左脑与右脑协调工作,提高学习效益,利于深度学习。学生要学会使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绘制图形、设计表格等学习工具,在使用学习工具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4.静坐沉思,心中过电影。闭目,放松心情,做深呼吸,回想学过的知识主干、网络结构或思维导图,一幕一幕的联想,把知识图像化,当回想不起来的时候,再打开书本或相应的资料,研究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模糊不清的问题”,再闭目回想,力求图像清晰牢固。

(三)加强右脑开发与训练,实施创新思维策略

美国创造力大师托兰斯的研究发现[5]:创造性问题解决有六个步骤,即发现困惑→发现事实→发现问题→发现构想→发现解答→寻求接纳,每一步骤中尝试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时,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交互作用的。一旦右脑具体的、综合的、发散的、形象的、意念的、直觉的思维机能发挥作用,并且通过左脑的理性思维的配合,将右脑的信息变为共享的符号和语言,就会产生创新和创造。由于学校教育对左脑的理性开发应用较多,而对右脑的非理性思维开发较少,故右脑思维急需开发与训练[6]。

1.联想策略。联想是人们在头脑中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联系在一起。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关系联想四类,由此产生创造性的构想和方案。华佗有一次看到蜘蛛被马蜂蜇后落在一片青苔上打几个滚,肿便消了。他联想到青苔能治病。经过试验,消肿良药便问世了。

2.直觉思维策略。直觉思维是从整体出发,用猜想、跳跃、压缩思维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直觉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经验为基础,二是直觉形成需要创造思维与创造性想象,三是形成的高速性。直觉是一种瞬间的判断,有时是突如其来,判断与猜测都很迅速。有人认为,直觉像其他能力一样可以训练,对直觉进行训练,是促进右脑潜能发挥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一名中学生在栽培辣椒苗时,用铁丝捆住弯曲的辣椒茎杆,意外地发现这颗辣椒结果率高于未缚茎杆的辣椒植株。他抓住这一直觉,有意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直觉。

3.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交互作用策略。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寻找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例如,在1844年至1848年,维也纳综合医院的两个妇产科中,第二产科因染上产褥热的产妇死亡率很低。医生们从多个角度提出假设和改进,进行探索。通过收敛思维找出最重要的、最需要的、最真正的问题,再进行试验给予证明。有一次,一个大夫的手被划破,因感染而死去,症状与产褥热一样。经分析,大夫和产妇都患了败血症。证明感染是由于接生前洗手不干净造成的。医院要求医生彻底洗手消毒后,产褥热死亡率很快就降下来了。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借鉴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边实验边研究,大力开展基于全脑开发的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生态化的教学模式群,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生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升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七田真著;袁静译.专为中国人写的右脑开发训练[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11~18.

[2]沙 江.让学习提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2~26.

[3]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251~280.

[4](美)罗斯,尼可著.戴保罗译.学习地图[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71~73.

[5]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26~236.

[6]包丰源.决胜右脑[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6:16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