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名师案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2012-04-29胡晓芸

摘 要:有效的追问能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追问要做到:导、追、拷、补等,追问要有目的、有深度且不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

关键词:小学英语;名师;课堂教学;追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42-03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指在学生回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这种教学形式能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英语教师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乐趣,合理有效的“课堂追问”应该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近来笔者观看了多位英语特级教师的视频课,发现大师级的教师都非常善于捕捉学生口语表达的信息,通过“Why”“How”“When”等问题把会话引向深入,使会话内容更具体,语料更丰富,信息更全面。下面仅撷取几位名师的部分课堂实录,供大家研究与学习。

一、追问要“导”——有目的地步步为营

师生交流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对话形式。如果教师能在交流过程中巧妙地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能使学生对所探讨的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设计问题要有梯度,要为学生的自主思考留有余地,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问题一步步由浅入深,进行主动思考,丰富课堂语言,从而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1】英语特级教师韩佩玲老师教《牛津英语U8》(5B)的Free talk环节:

T:What'' your hobby,×××?

S1:I like swimming.

T(追问):Great. Can you swim very fast?

S1:Yes.

T:Super.

T(转向另一学生):What'' your hobby,×××?

S2:I like swimming.

T(面对同样的回答,追问):Oh, I see. Do you often play table tennis?

S2:Yes, I play table tennis after school.

T(追问):Do you play with your friends?

S2:Yes, I do.

T:Oh, that''s very great.

【赏析】打枪要切中目标,追问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这种“热身”加“复习”式的师生对话到前两句就结束了。对于两个学生相同的回答,韩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不断追问,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让师生对话得到进一步的延续。这种简短的延续,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去积极表达,从而让毫无感情的师生问答,转为一种有意义的运用。

二、追问要“追”——有逻辑地抽丝剥茧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说得更自然、更放松、更投入。谈话中教师的善于倾听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信任、尊重、民主、平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把握谈话内容,及时发现学生在反馈中所产生的宝贵的教学机遇,并开展有逻辑的追问。

【案例2】特级教师鲍当洪老师在上《What do you need?》一课时是这样与学生对话的:

T: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Chen Dongsheng.

T(追问):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S1:...(没反应)

T(追问):Do you have a telephone? ( 做打电话的动作)

S1:...(没反应)

T:Ok. It doesn''t matter. But I want to write down his name Chen Dongsheng.

But I don''t have a pen. I need a pen. Can I have your pen?

S2: Yes, here you are.

T:Thank you.

T:Hello! What''s your father''s telephone number?

S3:134 ...

T:I know your father''s number is 13466666666. (学生答不出,老师就随意说一电话号码)

T:(面向全班问)Can I write his father''s number in my hand?

S5:No, you can''t.

T:You are right. I need a notebook. (再次追问)May I have your notebook?

S6:OK. Here you are.

这时候老师就在黑板上板书:I need a pen. He needs a basketball. She needs an apple. 并带读这些句子。

【赏析】教师原意是想通过问一学生的名字和他家的电话号码,以向他们借笔和借本子做记录为由,呈现本课的句型:I need...没想到农村学生比较害羞,并且和教师事先没有见过面,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课堂陷入僵局。但是老师仍然亲切自然地与学生拉家常,通过追问让学生理解telephone number,从而理解该词组和notebook的逻辑关系,再追问讨论并逐渐尝试语意表达,启发学生的观点产生,让学生理解了need的含义。正是教师一步步逐层深入的追问,引起了学生对话题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诱发了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使得文本的导入水到渠成。

三、追问要“拷”——有深度地盘根问底

追问的价值在于探明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浮于表面,一时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追问,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其思维水平,但应避免设计思维含量太高的问题追问学生,以免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案例3】特级教师龚海平老师在“小学英语现代与经典观摩课”上对学生的追问,堪称经典:

T:Madam, it means “married woman”. Understand?

Ss:(众口一词地回答)“Yes!”

T:(追问)Really?Are you married?

Ss:(疑疑惑惑地回答)No.

T:(追问)Is Peter''s father married?

Ss:(齐刷刷地回答) No!(台下听课老师都笑了)

T:(龚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married 已婚的”)Peter''s father has a son, so he''s married.

S1:(小声嘀咕)那可不一定。

T:Yes, you''re right. Maybe he''s divorced.(台下老师又笑了)I have a daughter. (追问3)Am I married?

Ss:No.(台下又是一片笑声)

T:My wife and I are not divorced, so I''m married. We''re in a family.

对于这一话题讨论到此为止,继续上课。

【赏析】追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话题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实现教学预期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龚老师对这一环节的处理非常精彩,第一次追问“Are you married?”学生回答“No.”他没有被学生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也没有急着往下赶进度,他停了下来,通过深度追问让学生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在这个过程中,龚老师的追问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追问要“活”——有创造地节外生枝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应该是动态的、生成的。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发现、体验英语,通过大量的实践,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学生个体对某个特定话题的理解程度、所持观点态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教师在备课时是无法完全预测这种差异的。只有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真实的交流,这种差异才能表现出来。追问恰恰是挖掘这种真实信息的有效手段。

【案例4】特级教师沈峰老师在上六年级的一堂复习课时,学生们询问有关沈峰老师的姓名、喜欢的颜色和动物之后,一个学生意外提问:

S1: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k?

T(追问):Go to the park? Yes, I’d love to. Now? Shall we go to the park now?

S1:No.

T(追问):When are we going to the park?(停顿,接着追问) After the class, right?

S1:(思考沉默)At the weekend.

T:At the weekend. OK,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So we’re going to …

【赏析】本案例充分表现了授课老师高超的课堂追问技巧。面对学生意外的提问,沈峰老师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在老师一点一点的重复、追问、提示中步步深入会话,学生内心倾听的能动性达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在倾听、沉默、思考中内化吸收语言,最后输出自己的语言,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真正思考问题作出回答后,老师再一次反复,归纳小结的同时,学生内在的语言结构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获得多方位的听、思、说的能力。相信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别人进行交流时要真实,不能敷衍了事。

五、追问要“补”——有拓展地随机应变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理念,呼唤生成的课堂。但预设和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因此,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诱发的。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把握契机,在文本的空白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再形成一次思维高潮,体现出“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艺术。

【案例5】还是沈峰老师,在牛津4B 《Unit 6 Let′s go by taxi》的教学中,和学生谈论回家的话题:

S:Let’s go home now.

T(追问):OK. But how?

S:By taxi.

T:(追问)I have no money.(教师的回答都辅以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S:On foot.

T(追问):I’m so tired.

S:By bike.

T(继续发难,追问):I can’t ride a bike.

S:我骑车带你(学生被逼无奈,急得说了汉语,师生大笑)。

【赏析】案例中的内容实际已经超出书本,延伸到了现实生活。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学会某种语言后要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以固定句式应付教师的提问。沈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发难,逼得学生不停地想办法来解决老师的问题。在师生大笑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沈峰老师对于语言学习的独到见解和课堂设计的独特创意。在老师发难的过程中,学生不停地接受思维和表达的挑战。这样的训练不但有力提升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也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语言的实用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追问是艺术课堂的有效催化剂。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课堂追问的意识,更要具有追问的精神。敢于追问和善于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展现。它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课堂调控能力;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敏锐捕捉生成信息,将“意外”巧妙地转化为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品悟名师课堂上追问细节的同时,我们更要借鉴、吸纳,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锤炼,以成就自己的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1]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2]熊银华.建立课堂口语活动机制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3]张传宗.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言教学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4]龚亚夫.重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10,(12).

[5]周兴国.对话教学:有待进一步澄清的几个问题——对当前对话教学理论研究的审视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