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的发展概况
2012-04-29潘新民张燕
摘 要: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与状况的总体感受和态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基本涵义、影响因素、提升对策,以及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等,这些研究的进展为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16-04
自1935年Hoppock发表第一篇有关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报告后,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便成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的热点问题。其原因在于工作满意度不论对管理者还是员工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衡量组织激励机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与员工绩效、缺勤率、离职率有密切联系,同时还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对生活的满意度。近年来,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问题逐步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感受和态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成长发展、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效能感、教师对工作的投入和贡献程度、教师职业选择的稳定性以及教师身心健康有着密切联系。[1][2]还有研究发现,当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时,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诸如职业倦怠感增强、工作压力感增大、缺席怠工率和离职率提升、教育经费投入加大。[3][4]
本文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基本涵义、影响因素、提升满意度的对策,以及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压力、职业倦怠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教师工作满意度奠定基础。
一、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基本涵义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诸多研究者在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概念的界定上基本是一致的,即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工作的情绪体验和感受。比如,陈云英、孙邦绍提出,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5]王红霞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工作、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解释的感受和情感反应。[6] HoyMiskel认为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过去及现在的工作喜不喜欢的情感状态或工作评估;[7]Rodgers-JenkinsonChapman提出,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感受和看法。[8]
之所以研究教师工作满意度,正如赵必华指出的那样,教师工作满意度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工作态度、组织行为、职业承诺,关系着教师自身的生活状态与心理健康,也通过他们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服务于学生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查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于改善教师工作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9]
二、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有关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与工作或外周环境有关的因素、人格因素、情绪因素等方面。
(一)人口学因素
研究通常表明人口学因素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关联,但这种联系的证据往往并不总是稳定一致的。针对同一变量,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有时二者间又无相关。
年龄: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一些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10][11][12]朱继荣、杨继平对太原市小学教师调查后的结论认为,年龄和工作满意度呈现U型关系,即开始工作时满意度较高,此后逐渐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满意度又逐渐上升。[13]但是也有研究者发现年龄对工作满意度无影响。[14]
性别:许多研究者考察了性别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大致结论有三种。第一,男教师比女教师更满意。[15]第二,女教师比男教师更满意[16]。第三,还有的研究结论表明当其他因素被有效控制时,性别对满意度没有影响。[17]这些研究者分别就各自的结论进行了解释。
教育程度:在教育程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上,有的研究表明二者存在相关[18];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教育程度和工作满意度之间不存在相关。[19]
(二)与工作和外周环境有关因素
工作满意度除了受人口学因素影响外,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工作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工作相关的任何方面和组织情况都是工作环境的构成部分。
斯蒂芬·罗宾斯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工作满意的因素有:心理挑战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20]潘孝富、秦启文在对湖南不同类型中学的1168名教师调查后指出: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1]张忠山、吴志宏在对上海市小学教师和校长调查后发现:校长的关心、体谅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各层面都有非常显著的相关。[22] Ignatovich,Cusick和Ray的研究发现,教师和行政人员在价值观和想法上存在很多差异,以致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23]Ashforth,B.E., Humphrey,指出在教学中得不到支持的教师缺乏动力,这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也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一个因素。[24]
(三)人格因素
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斯蒂芬·罗宾斯在其著名的《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提到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时指出:人格和工作的匹配也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他认为,当人们的人格特征与所选择的职业相一致时,他们会发现自己有合适的能力来适应工作的要求,并更有可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由于这些成功他们会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度。他通过对人格特质进行更为细致的评估,将其划分为控制点、马基亚维里主义、自尊、自我控制、冒险倾向以及A型人格。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外控分高的个体相比内控分高的个体对工作更不满意;高马基亚维里主义者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取决于工作类型和情景因素;自尊心强的人比自尊心弱的人对工作更满意;自我监控和满意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高自我监控者更倾向于关注他人的活动,行为更符合习俗。[25]
我国的学者在该问题上也进行了研究,其中,华南师范大学陈瑞芳所做《澳门公务人员的人格特质、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以A/B型人格特质作为人格特质的变量探讨其与各层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型人格特质与各层面的工作满意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26]张艳清在研究中证实了性格不同的员工满意度水平也不同,内倾性格比外倾性格的员工满意度水平高,但差异并不显著,两种类型的员工在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层面上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构建了基于性格的员工满意度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基于性格的员工满意度数学模型,最后提出了性格/满意度管理方案。[27]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的文献当中,没有涉及到教师的人格特质和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
(四)情绪因素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的一种情绪认知状态。教师对工作满意或者不满意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收入水平、同事关系、自身工作绩效、领导的理解与支持、个体自身情绪状态等。而教师对此的态度和体验与自身情绪应对和调节方式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因为个体在应对压力、调节自身情绪时的各种方式,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到个体的人际交往、接受或给予社会支持的程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28][29]不同的情绪调节和应对方式还会对个体的工作绩效产生不同影响,而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工作满意度。有研究表明:情绪状态与工作满意度相关,其中,积极情感和高工作满意度相关,消极情感和低工作满意度相关。[30][31]也有研究者的结论表明:当面对压力情境时,个体不同的应对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会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不同影响。[32][33]
三、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工作满意度既然是员工对工作的一种体验和感受,因此可以通过政策的完善或各种待遇及外围环境的改善而提高。目前,研究较多是从外在因素的改善来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从教师个人角度寻求提升满意度的文章还比较少见。徐富明、申继亮提出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有以下对策: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这其中包括减轻考试压力、缩减班级人数、改善教学条件;提供晋升阶梯,又包括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细化教师分级制、拓宽教师的职业选择机会;实行民主管理;辅导年轻教师,使其尽快胜任教师之职。[34]
言姝媛从社会支持、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探讨了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对策。从教师个人来讲,可以有两个途径,第一,学会压力“自我管理”,保持满意,其中,教师可以应用的策略有修正认知、寻求支持、问题解决、时间管理、放松身心;第二,发掘教师职业之美,提升满意度。[35]
李丽菊提出从“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方面来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外源性”提升主要包括改善教师生活环境、工资福利、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等。此外,管理者还应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加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强化教师职业认同,创设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心理环境,科学合理地测评教师工作绩效,鼓励教师创新工作方式和教学内容,以此来促进教师的内源性工作满意度,并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外源性工作满意度,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36]
四、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压力、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通过阅读有关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员工对工作的一种情感体验。研究者大都认为,它们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张继培发现,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高度相关,不满意的组织成员比满意的成员显出较高的职业倦怠。[37]
Schwab和Lwanicki认为,当教师产生不满意感时,会表现出倦怠感,并通常会出现不良的行为,变得不近人情,会以一种否定的甚至无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38] Smith认为,工作满意度在组织成员是否决定缺勤的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工作满意度也是最常被拿来作为离职倾向的预测变量,经实证,其与离职也是相关的。[39]向光富通过对706名高中教师的调查发现: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40]
在工作满意度与员工压力的研究上,不同压力源和满意度的关系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刘璞等调查了我国企业员工压力源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后指出,压力源和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在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压力源上存在差异。[41]也有研究者将压力源分为内源性工作压力与外源性工作压力,并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42]
综上所述,研究者们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研究对象看:已有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事业职工,仅有少部分涉及教师,具体到某一类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则更少。
从研究内容看:已有文献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涵义、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对策的研究则较为笼统,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缺乏操作性,且针对性不强,难以为教育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从研究方法看: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法,运用质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还不多见,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这一领域研究的就更少了。在问卷的选择上,多以自编或改编问卷为主,缺少一个权威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姜 勇,钱琴珍,鄢超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6,(1).
[2]Jessica.de Valentino. The effect of teachers’ traits on job satisfaction. University of Houston , Doctor of Philosophy,2005.
[3]Hammond,G.Onikama,D. At risk teachers.(Report No.SP 039 328).Honolulu,HI:Pacific Resourse f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4276)
[4]杨秀伟.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5]陈云英,孙邦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1994, (3).
[6][15]王红霞.深圳宝安区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7]孙汉银.中学教师组织政治直觉、组织公平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8]姜 勇,钱琴珍,鄢超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6,(1).
[9] 赵必华.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基于HLM的分析[J].教育科学,2011.4
[10]王祖莉.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3,(11).
[11]张忠山.上海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0,(3).
[12]诸葛伟民.浙江、上海、江苏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
[13]朱继荣,杨继平.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
[14][19]曾淑玲.澳门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6]何伟强,宣红萍.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社会心理机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3).
[17]黄丹楣,张敏强.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3).
[18]王永贤.金昌地区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0][25] [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潘孝富,秦启文.中学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J].心理科学,2006,(1).
[22]张忠山,吴志宏.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1).
[23] Ignatovich,F.Cusick,P.Ray,J. Value/brief patterns of teachers and those administratiors engaged in attempts to influence teachering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1976.
[24]Ashforth,B.E., Humphrey, R.H.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3, vol.18,88.
[26]陈瑞芳.澳门公务人员的人格特质、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7]张艳清.基于性格的工作满意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28]Nadia Garnefski Vivian Kraaig,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different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004(1),vol.36,267.
[29] Ryan C.MartinEric R.Dahlen.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depression,anxity,stress and anger.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005, vol.39.
[30]Cynthia,D Fisher. Mood and emotions while working:Missing pieces of job satisfaction.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hichester:Mar 2000.Vol.21.
[31]顾远东.工作满意度与积极-消极情感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
[32]宋 铭.情绪与工作特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3] Stephane Cote, Laura M Morgan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motion regulation ,job satisfaciton and intensions to quit .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2 Vol.23.
[34]徐富明,申继亮.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及其提高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1,(9).
[35]言姝媛.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36]李丽菊.论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特点与促进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
[37]张继培.国外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0).
[38]赵慧军.离职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管理评论[J].2004,(8).
[39]Smith C A ,Organ ,D.W.Near J P..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 Nature and Antecedent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3
[40]向光富.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1]刘 璞,谢家琳,井润田.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企业管理,2005.
[42]许小东.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