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黑白木刻版画刀痕肌理表现形式探索
2012-04-29何华
摘要: 文章从版画的技术特点出发, 主要通过黑白木刻版画艺术肌理表现形式和艺术性探索黑白木刻表现形式;全文立足于版画的特性和艺术表现形式希望能为版画创作找到一些突破和扩展。
关键词:刀痕;肌理;表现形式
版画是通过制版印刷而获得的印刷物。创作版画更强调画家亲自进行画、刻、印。在欧美各国一切经机械制版印刷的复制品统称为版画。版画的类别有许多种,其制版的方式有凸、凹、平、孔四大类型。黑白木刻版画注重木刻刀法和版味,属于凸版版画,是版画艺术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最先出现的版画艺术形式;黑白木刻版画具有其它绘画形式无法比拟的艺术手法和视觉效果,运用黑和白两种颜色创作强烈对比关系,再对黑和白进行组织和安排,就产生出了千变万化的版画艺术效果;木刻版画艺术高度的简练性和强烈的形式感使其独具艺术视觉魅力。
黑白木刻版画的刀味是刀子在板子上运动的痕迹,是刻刀与板材触动的轨迹,它突出了木刻版画的艺术之美。黑白木刻版画的刀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刀具和不同的组合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刀法和刀味效果。黑白木刻版画最难的刀法组织是在表现灰调子上;黑白木刻只有黑白两个极端的颜色,千变万化的灰色是靠各种刀具单独或组合运用,把黑白分割成不同的大小、疏密或宽窄而产生的点、线、面的明度差异。黑白木刻版画又是一种减法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刻木刻时一刀下去要准确地刻出物体的结构和造型,不能象画素描和油画一样可以经过多次修改,即使是刻划灰调子也是如此。如果造型能力不过关或者事先没有深思熟虑,那么在刻不准的情况下就只有靠修版来弥补,不过可以肯定一点,经过修改的刀触,它的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但是我们要表现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而每个人对于客观事物都有不同的主观感受,所以也不用千篇一律的刀法来体现我们心中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以各种刀法的疏密深浅、轻重缓急来恰如其分地显现多种多样的点、线、面、体,在对客观形象的感知基础上对诸多因素进行调度、整理,把刀触痕迹巧妙的组织在一起就可以产生丰富的视觉美感;一幅优秀的版画作品犹如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只有整体的完美才是艺术家所真正追求的目标,木刻版画艺术也就在此时放射出自身独特的光彩。
肌理一词在英文中指质地、纹理、肌理、结构。汉语中的此词是指美术作品表面的质感,就是经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粗糙、精细的程度。在汉语言词典中解释为组织纹理,是指美术作品制作时使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处理手法而造成的画面细部的组织纹理。凹凸、粗细、浓淡等是构成肌理的表面要素,肌理的运用是各种美术种类的共同特征之一。美术都要借助材料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肌理效果是艺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肌理效果充分的保留在作品中,能够显示出不同形式的材质之美和画家个人技巧、画风与智慧之美。由于物体的材质和表面的构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质感形成肌理,在绘画中因画种、材料、工具的不同,呈现的肌理是各不相同的。如:肌理在中国画中主要表现在水墨、毛笔、宣纸等材料时所产生的各种笔迹、墨迹、皴擦与渗化的细微变化;在雕塑和工艺品中的肌理,无论在材质、刀法、雕刻还是结构上的运用,会产生一种真实感。不同画种的绘画作品,都采用自身的材质与表现形式,运用肌理描述对象,这是绘画肌理存在的客观依据之一。版画的形式语言也是极为丰富,表现的题材非常广泛,富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其中各种版种的版味、印痕和肌理,潜藏着无限的趣味和精神内涵。比如:我的导师甘庭俭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心中的歌》《草原之春》用简洁圆润的圆口刀描绘草原湿地的景象,用繁密细微的三角刀铺叙藏民牦牛农归的场景;导师在《阳光下的彝女》这幅木刻作品中,明媚的阳光以阴刻为主,大面积运用了三角刀和圆口刀刻成,阳光的穿透感很强,人物栩栩如生、花草错落有致。阳光与枝条交错在一起,有着粗细的不同,浓淡的变化,使画面上产生了丰富的肌理效果。刀痕所产生的肌理效果不仅描摹对象、悦目的作用而且传情。刀痕肌理作为画面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表达主题情绪,强化创作意图,形成独特艺术节奏,体现出版画艺术家的情感与个性。黑白木刻版画拥有区别于其他的绘画形式的单纯、简洁以及强烈的对比,这些都是它独特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是在克服其自身的局限性中产生的,也是依靠画、刻、印各环节的艺术处理而存在的。正因为如此,黑白木刻版画貌似原始的形式观感却彰显了现代人的一种内心的精神追求,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洗涤灵魂,赋予我们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感动。
参考文献:
[1]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何华(1971-),男,四川宜宾人,硕士,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