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问题分析
2012-04-29胡火清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就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公德教育;主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的组成部分之一,担负着我国社会主义的重大使命。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是整个社会公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影响,做出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事情。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轨的现象,两者并未能从根本上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学校教育虽然会牵涉到乐于助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传统美德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拓展。然而,由于家庭出身,父母文化水平、处事方式的影响,会产生 “各自独扫门前雪”的自私意识。这一点在独生子女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高职学生集体意识淡薄、文明观念缺失
首先表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有些高职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主动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将自己置身于公众活动之外。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的事权衡中,容易迷失自我,丧失信心,对社会缺乏基本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其次表现为个人修为和道德修养的缺乏。很多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只顾个人利益而将公司的利益置之度外;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这些不文明现象正是高职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和文明观念缺失的真实再现。
(三)网络媒体的发达对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道德危机不断深化。高职学生由于平时课业少,学校管理松散,较之大专院校的学生更易陷入网络环境下的道德误区,碰触道德的底线。第一,网络的无筛选性使得高职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错综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理论道德,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了无信仰、皆信仰的盲从心理。第二,网络的全民化使得学生价值观出现混乱。在网络的冲击下,传统的“公平、诚信、责任、勤俭”等基本社会良知被质疑,致使高职学生出现道德沦丧。第三,网络的娱乐化、信息爆炸化使得高职学生崇尚“娱乐至上”,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抱着玩玩看的心态,从而出现很多偏激行为和心理疾病。以上种种现象都是高职学生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所遭遇的问题,亟待我们探讨和解决。
二、加强高职院校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社会公德实践,加强日常行为训练
社会公德实践有助于端正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对我国的社会公德教育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首先,学校可以多为学生举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定期参加“青年志愿者”、定期进行义工大扫除等等,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践行我国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其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走出校外,参加各种实践调研、三下乡等活动,使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社会公德的真意,从而端正自己的个人行为和学习态度。还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将诸如文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地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和错误价值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观。
(二)形成家庭 、学校和社会的公德教育合力
在社会公德教育中,家庭 、社会和学校扮演着三位一体的重要角色。首先,家庭是学生最早接受道德启蒙的场所,也是学生对事物和社会形成初步认识的重要场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其成长起着深远的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父母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其次,社会是学生践行社会公德的具体环境。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决定了他在社会中地位高低。
(三) 重视网络等新媒体对社会公德教育的作用
学校应该积极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通过校园网站建设等来拓宽宣传我国传统优良文化的渠道,进一步健全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平台,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改变过去呆板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学生集体意识淡薄、文明观念缺失。因此,采用加强日常行为训练,重视社会公德实践、重视网络媒体作用等主要举措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杨建国.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1).
[3]陈继红.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J].江苏高教,2003(1).
(作者简介:胡火清(1972.12-),男,副教授,九江职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政教育。)